中醫常識

利水滲濕藥土茯苓除濕又解毒

土茯苓能夠除濕,解毒,通利關節。事實上舊時土茯苓湯是用來治療比較嚴重的瘡毒的,據說,土茯苓為治療梅毒的要藥。《本草備要》稱土茯苓:“治楊梅瘡毒,瘰鬁瘡腫。”雖是治療梅毒,但對於一般的“濕熱”,土茯苓湯的功效更為明顯,現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瘡毒,因此常與白蘚皮、地膚子、苦參、蒼術等配伍同用。

在眾多的祛濕湯類中,土茯苓煲龜是民間一道很有名的菜譜。據《本草綱目》記載土茯苓具有“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而烏龜的功效則大補陰虛、治勞倦內傷、四肢無力。土茯苓配以烏龜,一清一補,加上黃芪、枸杞、淮山、紅棗、黨參,更加強了其清利濕熱、解毒利尿之功效。不過,祛濕土茯苓不一定非要煲龜,在此我們介紹兩種湯料:

土茯苓煲豬骨湯

原料:土茯苓50克、豬脊骨500克、扁豆15克、赤小豆15克、蜜棗三粒。

製作:豬脊骨洗淨,加水煨湯,撇去上層浮油,待煎成3碗左右湯時,撈出豬骨。土茯苓洗淨,切片用紗布包好,與洗淨的扁豆、赤小豆、蜜棗等一道放入豬骨湯內,煮至湯約剩2碗時即可。

該湯具有健脾利濕,補陰益髓的作用,尤其適用於有糖尿病者。豬骨,性味甘、平,能壯腰膝,益力氣,補虛弱,強筋骨,是補腎佳品。據《本草綱目》記載:“服之補骨髓,益虛勞。”

土茯苓燉水蛇

原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紅棗兩粒、薑一片。

製作:水蛇切段洗淨,用滾水飛水待用。土茯苓刮皮、切片,將紅棗、薑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燉盅,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加入食鹽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