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關於驅蟲藥檳榔的健康知識

檳榔知識介紹: 檳榔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成熟種子。檳榔常綠喬木,生於熱帶地區,常栽培于陽光充足、濕度大的林間地上。我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11至12月將采下的青果煮沸4小時,烘12小時即得榔幹。3至6月採收成熟果實,曬3至4日,捶破或用刀剖開取出種子,曬乾,亦有經水煮,熏燒7至10月,待幹後剝去果皮,取出種子,烘乾者,稱為榔玉。

檳榔種子呈扁球形或圓錐形,頂端鈍圓,基部平寬,高1.5至3釐米,基部直徑1.5至3釐米。表面淡黃棕色至暗棕色,具淡色網狀紋理,基部中央有凹窩,旁有大形淡色種臍。質極堅硬,切斷面可見大理石樣紋理。氣微,味微澀。以個大、體重、質堅、無破裂者為佳。

檳榔補充資訊: 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檳榔、炒檳榔、焦檳榔、檳榔炭,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處。

檳榔適合人群: 氣虛下陷及脾虛便溏者禁服。

檳榔食療作用: 檳榔味苦、辛、性溫;歸脾、胃、大腸經;質重沉降。

具有驅蟲、消積、下氣、行水、消腫、截瘧的功效

主治蟲積疳疾、食滯不消、脘腹脹痛、瀉痢後重、大便秘結、疝氣、腳氣、水腫、瘧疾。

檳榔做法指導:

1. 小兒蟲積腹痛者,可與鶴虱、苦楝根等同用。

2. 蟲積腹痛,消化不良者,可與神曲、麥芽、使君子等配伍。

3. 情志失調,氣逆喘急,胸膈滿悶,不思飲食者,可與沉香、烏藥、人參磨汁服。

4. 水濕壅盛,症見遍身水腫,呼吸喘急,二便不利者,可與羌活、澤瀉、商陸等配伍。

5. 寒濕痰飲而致瘧疾常發者,每與常山、草果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