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中醫的長壽之道
皇帝老兒為何短命?
皇帝一是治理國家、日理萬機、操勞過度;二是養尊處優、高高在上,皇妃、傭人一大群,終日不事,根本不接近大自然,當然無法安享天年了。
而過去的名中醫們,一心潛研岐黃為病人治病,常研墨、問病、把脈、處方,養成溫和的性格;二是自己懂得如何保健、防病、養生,其壽命當然就長。毋怪乎一般人心目中有“醫家都是長壽”的說法。
官位越高越短命?
身居高位,必短壽乎?事實也並非如此。
國家政協原副主席王任重,70歲退休之後,身患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血流粘稠度高等疾病。
這時候的王老放棄居住在北京的優厚條件,回到河北景縣自己的家鄉,住在魚塘邊的一間小房子,養起豬、雞、鴨、鵝,屋後種蔬菜,每日晨練、打掃豬舍、給蔬菜施肥,下午喝喝茶,與鄉民聊聊天,不時的村民有了矛盾、爭吵,就來找他評理裁斷。
幾年後上述的病都沒有了,70多歲的王老還能挑起一擔糞…
大醫家孫思邈的修心養性招
唐代大醫家孫思邈,他的壽年在人們的考證爭論中有101歲、121歲,但我的老師乾祖望教授撰著《孫思邈評傳》一書中,考證為孫思邈享年141歲,不管哪個年齡是真實的,他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齡長壽者。孫氏一生忙於醫道,活躍於臨床,救治活人不計其數。西元581年,“隋文帝輔政,以國子博士召,(孫氏)不拜”,並且“稱疾不赴(有病不能赴京)”,後來乾脆隱居,專注于修道、煉丹、讀書,疏注《老子》、《莊子》,並著手寫書。西元652年,孫氏近百歲,《千金要方》脫稿。30年後,《千金翼方》一書寫成。兩部《千金方》書,至今在中醫界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和研究價值,更難能可貴的是該書中的“大醫精誠”成為醫界職業道德的里程碑,為每個醫務工作者心中的“醫德”典範。孫氏對於防老延年法,有其獨特見解。作為道教中人,他將道教的修心養性的方法有意無意間地引進了醫學,總結出:
1、要穩定情緒,節制過度的用腦用力。
其言“如膏用小炷之與大炷,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繁而我小記,眾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臨世俗之儀。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為不死之藥,天下莫我知也”(見《翼方·養性禁忌》)。
2、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其言“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數沐浴,務另潔淨”(見《翼方·退居·養性》)。以及居住處要“櫞梁長壯,柱高間闊”,“草蓋令高二尺,則冬暖夏涼”(見《翼方·退居》)。
孫氏之所以如此高夀,是因為他“本立於儒、志歸於道、業從於醫”。為了表達對他的崇拜敬仰,後人稱他為“神仙”、“居士”、“鴻儒”、“真人”、“大醫”、“藥王”等,讚美之言,不絕於耳。
3、要注意飲食的清淡和節制。
其言“樂恬淡之味”,“食不可過飽”(見《要方·養性·序言》)。
4、要注意適量的活動與輕鬆的體力勞動。
其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 (見《要方·養性·道林》)。但又要“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見《要方·養性·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