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白茅根的副作用

介紹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的根莖。白茅的根莖密生鱗片。稈叢生,直立,具2~3節,節上有長4~10毫米的柔毛。春秋二季採挖。曬乾。除去鬚根及膜質葉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又稱之為茅根、地管、茹根、藍根等。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用於吐血,尿血,熱淋,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咳嗽等症狀。

藥理作用主要是:

1.利尿作用:白茅根煎劑和水浸劑灌服,對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給藥5-10天,利尿作用最為明顯,20天左右即不明顯。

2.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顯縮短兔血漿的複鈣時間。但白茅根含鈣較多,可能干擾實驗結果。白茅根粉撒於犬或兔的股動脈出血處,壓迫1-2分鐘,有止血作用。

飲食宜忌

宜:急性腎炎,急性腎盂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感染者宜食;咯血,鼻出血,小便出血者宜食;高血壓病人宜食;急性發熱性病人煩熱口渴者宜食;急性傳染性黃疸肝炎者宜食;小兒麻疹者宜食。

忌:茅根性寒,故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