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聰明女性 教你鑒別明礬浸中藥

大量服用被明礬浸泡過的中藥,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明礬的化學成份為硫酸鋁鉀,含有鋁離子,過量攝入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成分的吸收,導致骨質疏鬆、貧血,甚至影響神經細胞,尤其對兒童和老人不利。

用明礬浸泡中藥材後再晾乾,稱為打礬。由於吸收了部分明礬結晶,中藥材的重量會增加,而外觀不易察覺。但有以下三個步驟,可以説明老百姓鑒別。

首先,仔細查看中藥褶皺處是否有結晶小顆粒或白色粉末,特別是在光照下,觀察中藥上是否有一種略為閃光的亮澤,如果有,那就是經過打礬的;其次,經過打礬的中藥捏起來有種觸手的感覺,手感僵硬、乾澀;第三,輕舔一下藥材表面,明礬處理之後有鹹、酸、澀的味道。在三個步驟中,口嘗是關鍵。

特別要留意的是,白豆蔻、冬蟲夏草、砂仁、山萸肉、枸杞子、全蠍、炮甲珠等中藥,最常被不法之徒用明礬浸泡,購買時應多加小心。

小編提示:也有些中藥需要用明礬浸泡,比如,生半夏需要用薑汁、明礬、鹽等炮製一番,以降低其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