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熟地黃的食用方法

食療法

1.熟地酒 熟地黃60克,枸杞子30克,白酒1000毫升。將熟地黃、枸杞子洗淨,乾燥,切碎,裝入紗布袋內,紮緊袋口,置於瓷壇內, 加入白酒,密封壇口。每日振搖1次,7天后改為每週1次。浸泡20天后飲用。服完後,藥渣可再加白酒500克,浸泡15天后飲用。每次15毫 升,1日2次。功用補血養陰,滋腎益精。適用於精血不足、健忘、脫髮、不孕、腰膝酸軟等。

2.熟地補血湯 熟地黃15克,當歸12克,白芍藥10克,雞血藤15克。將以上四味補藥洗淨,加入清水,浸漬2小時,煎煮40分鐘,取汁 溫服。藥渣再加清水,煎煮30分鐘,取汁再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功用補益精血,滋養肝腎。適用於血虛心悸、頭暈、目眩、閉 經、面色無華等。

3.二地膏 熟地黃500克,幹地黃500克,蜂蜜1000克。將熟地黃、幹地黃洗淨,切碎,一併放入砂鍋內,加入清水浸漬12小時。分別加 水煎煮3次,第1次3小時,第2、3次各2小時,分次濾取藥液,合併濾液,用文火煎熬至膏狀。再加入蜂蜜調勻,用文火濃縮成膏。每次 15克,1日2次,白開水化服。功用滋陰涼血,補血生血。適用於精血虧虛、形體消瘦、腰脊酸楚、腳軟乏力等。

熟地黃的作用

味甘,性微溫。能補血滋陰,補益精髓。用於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月經不調,崩漏失血;陰虛內熱,骨蒸潮熱,盜汗;腎陰虛,消渴口幹;肝腎兩虛、精血不足,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鬚髮早白。單用,或與當歸配伍燉雞,用於血虛證或月經不調;配黃芪、山藥、天冬,煎湯飲,用於消渴(糖尿病);配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浸酒,用以補虛抗衰。一日可用15~30g。用法與注意與生地黃相似。

主治與應用

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證。以本品與當歸、川芎、白芍同用,為四物湯,是補血調經的基本方劑。

2.用於腎陰不足,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證。本品為滋陰主藥,如六味地黃丸。

3.凡腰酸腳軟、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等一切精血虧虛之證均可應用。

用量用法:10-30克。宜與健脾藥陳皮、砂仁等同用。熟地炭用於止血。

使用注意:本品性質粘膩,凡氣滯多痰、脾虛腹脹、食少便溏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