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小柴胡湯治療“乾燥綜合征”

乾燥綜合征是一種以淚液、唾液分泌減少為特徵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唾液分泌量減少,臨床上常見口幹、舌質紅絳、舌開裂、唾液黏稠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吞咽困難,患者需頻頻飲水。患者經常有眼紅、異物感、燒灼感、眼分泌物增加等,淚液分泌減少常使患者眼內乾燥,欲哭無淚。除腺體功能受影響外,部分病人還有輕度、自限性關節疼痛,以及血管炎、周圍神經炎、肺纖維化等表現。西醫認為本病病因不明,目前主要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還常用人工淚液或唾液的代用品以改善口、眼乾燥症狀,用抗生素眼膏、眼藥水以減輕外眼部炎症和感染,但無法根治。

乾燥綜合征屬於“燥證”的範疇,病理關鍵在於陰虛燥熱,輕則肺胃陰傷,重則肝腎陰虛,皆因陰虛在先、燥熱內生在後,治療重點當滋陰救液,清燥生津。故滋陰藥當屬改善病理的首要藥物,以改善口鼻眼腺體的分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認為,乾燥綜合征患者大都對天氣濕度的變化敏感,遇氣候乾燥則病情加重,這也可以看作是小柴胡湯主治的“往來寒熱”的一種類型,故可使用小柴胡湯治療。黃教授將小柴胡湯視為天然的免疫調節劑,對於許多免疫系統及膠原性疾病表現為對氣壓、溫度變化敏感者,常使用小柴胡湯加味。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湯中的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大棗均具有顯著的免疫藥理活性,其作用趨向是抑制變態反應,增強防禦性免疫反應。

黃教授認為,小柴胡湯治療乾燥綜合征常有兩種加味法,以針對兩種不同證候的患者。最多見的是陰虛證,患者口鼻眼幹、形體偏瘦、膚白唇紅、口渴喜飲,舌紅少苔、腿抽筋、大便幹結,此時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入白芍、枸杞子、天花粉、生地、麥冬等養陰藥。還有一種脾虛證,表現為臉色暗黃、唇舌暗淡、舌體胖大有齒痕、大便稀等,此時不能僅根據患者口鼻眼幹而一味地使用滋陰藥,需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合用五苓散等以健脾利濕治療。

現舉黃煌教授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乾燥綜合征的兩例驗案,以供參考。

病案一:丘某某,女,74歲。患者形體偏瘦,精神較好,膚白唇紅。初診時患者口渴喜飲,夜間起來喝水3次,舌體疼痛,鼻中時有血絲,下肢抽筋,大便正常,食欲、睡眠尚可,舌紅無苔。

用小柴胡湯加味:柴胡6g,黃芩12g,制半夏6g,黨參10g,北沙參10g,生甘草6g,生白芍30g,石斛20g,連翹15g,枸杞子12g,乾薑5g,紅棗20g。

藥後一周患者腿抽筋明顯好轉,堅持服藥半月後患者體重增加。口幹仍有,舌體疼痛緩解。患者堅持服用本方加減,夜間喝水減少,鼻中無血絲,下肢抽筋偶有。後停藥去旅遊,期間疲勞、辣食、喝水少等致症情反復,繼續服藥後好轉。

此患者形體偏瘦,膚白唇紅,口渴喜飲,舌紅少苔,大便幹結,腿抽筋等,屬典型的陰虛,故以小柴胡湯中加入白芍、枸杞子、石斛、北沙參等養陰藥。因患者鼻中常有血絲,故加大黃芩的劑量,併入連翹以清熱瀉火。

病案二:王某某,女,58歲。形體瘦小,臉色暗黃。患者初診時訴口幹沒有唾液3月餘,服用養陰藥多劑後,口渴依然,更增腹瀉,鼻中幹,有堵塞感。患者曾有腸炎病史,容易腹瀉,吃飯時舌體疼痛,吞咽麵食困難,唇暗淡,舌暗胖。

用小柴胡湯合五苓散加減:柴胡6g,制半夏6g,黃芩10g,黨參10g,生甘草3g,白術12g,茯苓12g,豬苓12g,肉桂6g(後下),澤瀉12g,白芍12g,當歸6g,川芎6g,乾薑6g,紅棗20g。藥後一周患者症狀改善,吃飯、睡覺口幹的感覺明顯好轉,大便正常。

對此病案,黃師以其臉色暗、唇暗舌胖、大便偏稀等認為此乃脾虛型乾燥綜合征,前醫以人瘦口乾等作陰虛治故乏效,給以小柴胡湯合五苓散治療,合當歸芍藥散養血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