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解表藥牛蒡子與牛蒡根皆可入藥

牛蒡子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實,其性涼而味辛、苦,歸肺、胃經。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尿排膿。牛蒡根則能通經利大小二便,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迴圈,並能消炎鎮痛。

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親自栽種過許多藥物,其中就包括牛蒡子。他經常把牛蒡的嫩苗和根當蔬菜吃,認為有補益作用。

取牛蒡子10克,桔梗、甘草各5克,加水煎湯去渣,頻頻含嗽於口中,可治咽喉腫痛。

取牛蒡子30克,陳皮、茯苓、佩蘭、石菖蒲各15克,半夏、竹茹各10克,天竺黃(研面沖服)、甘草各5克。上藥共同加水煎服,每天1劑,30天為1個療程。可以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

牛蒡子、貝母、炙僵蠶、法半夏、連翹、黃芩各10克,金銀花15克,柴胡5克。上藥加水煎服,再配合外敷消炎散,可治療腮腺炎。

取牛蒡子適量研為細末,成人每次口服3克,兒童每次口服1—2克,均為每天3次,能夠預防腥紅熱。

取牛蒡根適量,加水煎湯飲服,可治小兒麻疹透發不快,有解毒利尿和防止併發肺炎之功效。

取鮮牛蒡根洗淨搗爛外敷,一日數次,可治療癰疽瘡癤。

取牛蒡根適量(幹鮮均可,鮮者加大用量),與粳米100克共同煮粥服食,能防治老年血管硬化,並有預防中風的作用。

取鮮牛蒡根適量洗淨搗爛取汁,每次取半杯用溫開水調服,每天2—3次,可以治療胃痙攣所引起的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