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火鍋料 安全隱患多
價格實惠 購買方便
在龍騰中路一家冷凍食品專營店,一名營業員正忙著給顧客稱火鍋料,另一名營業員則在清點剛進貨的大包火鍋料,並將其倒入冰櫃進行散裝銷售。記者發現,散裝火鍋料是用鐵桶分裝在單獨的一台冰櫃裡,鐵桶沒有蓋子,由消費者自己夾取。
正在挑選火鍋料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天氣冷了,家裡人都特別喜歡吃火鍋,但現在牛、羊肉價格比較貴,在外面吃頓火鍋不便宜,還不如自己在家做。“相對於包裝好的火鍋料,我覺得散裝火鍋料挑選更方便、更自由,可以根據口味和愛好來挑選,能吃多少就買多少,這樣既吃得滿意,又不會浪費。”張女士說,散裝火鍋料除了選擇性更大一些,價格也要比袋裝更優惠。
隨後,記者在不同的冷凍食品專營店和農貿市場,採訪了多名選購散裝火鍋料的消費者,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散裝的價格較實惠,且量多量少可自主選擇。
資訊不明 安全難保
散裝的火鍋料雖然比較便宜,而且便於挑選,但是往往沒有具體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產品資訊,食用安全難以保證。
上個週末,市民劉女士買了些火鍋料準備給家人做一頓好吃的火鍋,熱熱乎乎地吃個週末團圓飯。可讓她感到掃興的是,買回來的香菇貢丸變質了。“吃起來很爛,而且有點酸。”劉女士說。
在北市場一家售賣速凍食品的攤位前,記者看到散裝的魚丸、蝦丸、玉米丸、蟹棒等各種速凍火鍋料都被放在敞開的塑膠盒裡出售,既沒有獨立包裝,也缺少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重要標識。當記者向攤位老闆詢問時,對方表示產品標籤都印在原來的大包裝上,火鍋料倒出來後,就連著包裝袋一起扔掉了。“放心,都很新鮮,再說現在火鍋料都賣得很快,肯定不會過期。”該老闆如是說。
而在北城一家速凍食品專賣店,記者也看到同樣的場景。魚丸、蝦丸等火鍋料直接放在敞開的塑膠盒裡,記者仔細觀察發現,一些蝦餃、肉丸還帶著冰花,不僅色澤灰暗,而且大部分已經分不出形狀,凍成了一團,顯然是保存過久且反復冷凍造成的。
易造成二次污染
有業內人士指出,溫度是冷凍食品的生命線,散裝裸售不僅造成溫度難以把控,而且使產品與賣場裡的空氣直接接觸,很容易造成售賣環節的二次污染,造成微生物和菌落指數的變化,最終引發食品安全事故。
早在2004年,衛生部就發佈了《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範》,明確指出對於直接入口和不需要清洗即可加工食用的食品,必須具有包裝並附清晰的標籤,標籤應至少標明生產企業名稱、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資訊,以保證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知情權,一旦出現問題也能追根溯源。
“但由於目前的規定屬於推薦性標準,並沒有強制約束力。”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火鍋料“裸賣”的現象仍隨處可見。市民在選購散裝速凍食品時,一定要到正規的地方購買,並注意保留消費憑證,買回家的速凍食品要儘快放進冰箱冷凍室。另外,在煮速凍食品時一定要煮久一點,盡可能將細菌殺死,這樣吃起來也更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