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哪裡的黃骨魚最好

文章導讀

魚的魅力是無窮的,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沒事情做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去釣魚。其實很多人去釣魚不是為了食用,還有很多人在釣到魚之後會把魚重新放生。他們其實享受的是這種過程。很多時候,我們因為追求某些物質上的東西,而在現實生活中逐漸地迷失了自我,有時候甚至會變得無法認清自己。所以很多人選擇釣魚,其實是對自身的一種自我救贖。

其實說到魚,最主要的還是食用,這是大部分人的選擇。因為魚的營養價值的問題,很多人甚至已經拋棄了一些肉製品,而選擇經常吃魚。那麼下面就來介紹一種可能大家不怎麼熟悉的魚:黃骨魚,以及哪裡的黃骨魚最好的問題。

黃骨魚即黃顙魚.黃顙魚鯰形目,鱨科,黃顙魚屬。又名黃骨聰,黃丫頭、翁公魚、鋼針、戈艾、吱戈艾、黃刺公、疙阿、疙阿丁、黃臘丁、嘎牙子、昂刺魚、黃鰭魚、三槍魚、黃刺骨、黃牙鯁、王牙、黃嘎牙,刺疙疤魚,刺黃股,黃蛟,廣布於中國東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晝伏夜出。體長123-143mm,雜食,主食底棲脊椎動物,食物多為小魚、水生昆蟲等小型水生動物。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築巢習性。

黃顙魚食性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覓食活動一般在夜間進行,食物包括小魚、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特別是搖蚊幼蟲)、小型軟體動物和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有時也捕食小型魚類。其食性隨環境和季節變化而有所差異。在春夏季節常吞食其它魚的魚卵,到了寒冷季節,食物中小魚較多,而底棲動物漸漸減少。規格不同的黃顙魚食性也有所不同,體長2~4cm,主要攝食橈足類和枝角類。體長5~8cm的個體,主要攝食浮游動物以及水生昆蟲;超過8cm以上個體,攝食軟體動物(特別喜食蚯蚓)和小型魚類等。

黃顙魚多在靜水或江河緩流中活動,營底棲生活。白天棲息於湖水底層,夜間則游到水上層覓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所以在不良環境條件下也能生活。幼魚多在江湖的沿岸覓食。

該魚屬溫水性魚類。生存溫度0~38℃。最佳生長溫度25~28℃,pH值範圍6.0~9.0,最適pH值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時生長正常,低於2mg/L時出現浮頭,低於1mg/L時會窒息死亡。

黃骨魚的食療價值:性味甘平。能益脾胃,利尿消腫。《醫林集要》治水氣浮腫,即以黃顙魚配綠豆、大蒜,用水煮爛,去魚食豆,並取汁調商陸末服。攻補兼施,對脾虛而腫滿甚者尤其適宜。

說到哪裡的黃骨魚最好的問題,其實簡單來說因為黃骨魚的生活習性的特點,所以大多數黃骨魚喜歡待在黃河、長江等地區。換句話來說,也就是這些領域裡的黃骨魚是最好的,吃起來不僅味道最鮮美,而且這些地方產的黃骨魚對人體才是最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