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水皰型腳癬

文章導讀

腳癬也叫腳氣,已經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疾病了,腳氣的類型有很多,常見的就有水皰型腳癬,出現了腳氣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感到最明顯的症狀應該就是瘙癢了,很多患者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會感覺到瘙癢的症狀特別難受,忍不住去撓,就會導致皮膚破損的現象。

水皰型腳癬已經是腳廯中很常見的一種了,患者的腳部會出現一些水泡,導致腳廯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的時候都是我們不夠注意腳部的衛生,常時間勞累的人就會很容易患有腳氣,一定要能夠儘早的治療。

水皰型腳癬

1概述

水泡型腳氣,位於表皮腳質層之下,由於足蹠部腳質層較厚,所以水皰壁不易被穿破,患處周圍皮膚無紅暈,數天后吸收脫皮,損害可不斷地向四周擴展蔓延,有時小水皰可融合成為大水皰,皰液澄清呈黃白色。水皰型腳氣一年四季內均可發病,而以熱天多見。水泡型腳氣可以先用陳香足清泡腳,再塗抹點足淨膏,腳氣患者自覺劇癢,經久搔抓後皮膚粗糙、變厚,常可發展為鱗屑型手腳氣。也有些腳氣患者因搔抓後合併繼發性☆禁☆感染水皰則成為黃色膿皰,周圍潮紅,若水皰破潰後可形成糜爛,易發生全身症狀。水泡型腳氣患者平時多注意飲食,避免刺激發病部位。

2病因介紹

水泡型腳氣中醫對腳氣的描述

1.濕熱腳氣:濕腳氣的症狀表現主要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或浸淫流黃水,或紅腫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紅,苔黃,脈沉或無變化。其治當清熱燥濕,溫化止癢。

2.寒濕腳氣:寒濕腳氣的症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或浸淫黃水,或麻木冷痛,或潰爛蛻皮,手足不溫,甚至腳趾腫脹,舌淡,苔白,脈沉。病變證機是寒濕浸淫,肆虐肌膚營衛,導致肌膚既不得氣血所榮又被寒濕所肆虐,以此而變生為寒濕腳氣病理病證。

3.淤血寒毒腳氣:主要症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疼痛,或浸淫流膿血水,腳趾顏色暗紫,或癢痛,或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質暗,苔薄,脈沉。病變證機是淤血內阻,淤血與寒毒相結而浸淫肆虐,以此而變生為淤血寒毒病理病證。[1]

中藥治療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淨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腳氣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后,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鐘。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侯溫後足浴5—10分鐘,每日2次,每天1劑,連續5—10天。

5、藿香30克,黃精、大黃、皂礬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將上藥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後;去渣,備用(浸泡時每天搖動數次),使用時取藥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鐘,連續5—10天。

6、丁香15克,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30克,黃柏、地榆各20克。上藥水煎取汁,而後將藥液候溫洗足,每次10—15分鐘,每日5—6次,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

7、葛根,白礬、千里光各等量。將上藥烘乾研末,密封包裝,每袋約重40克,每次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1000~2000毫升,混勻足浴,每次20分鐘,7日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水皰型腳癬對我們的影響也會有很多,這樣的腳氣患者也已經很多了,特別是男性朋友,有腳氣的人很多,腳氣有時候的症狀是比較輕的,在平時塗抹一些藥膏,注意腳部的衛生也就能夠很好的緩解腳氣的症狀,特別是水皰型腳癬,大家要採取科學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