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楊梅生津止渴 六月正是楊梅季

說到六月新鮮上市的水果,想到的非楊梅莫屬了。又大又甜的楊梅吃進嘴裡,酸甜可口,生津開胃,正是五月最時令的水果了,還可以打發進入夏季雨季的悶熱沒食欲。當然,楊梅除了用來當生果吃,還有一個很廣受歡迎的吃法,那就是用來釀酒。酸甜可口的楊梅酒如果再冰鎮一下,晚飯的時候喝上一小杯,夏日的酷暑就在沁人心脾之間漸漸消散,你是不是也開始垂涎欲滴了呢?

主題:自製楊梅酒

食材:楊梅500克,江米酒500毫升,冰糖150克

做法:

1、挑選成熟新鮮、沒有破損的楊梅,摘除葉子、果梗後用清水清洗乾淨後,再用高度白酒重新清洗一遍;

2、將泡楊梅的廣口瓶清洗乾淨並徹底晾乾後,將楊梅和冰糖以一層楊梅一層冰糖的方式層層交疊平鋪在瓶中,鋪到瓶子的三分之二處即可,不要鋪太多,以免發酵的過程中溢出;

3、鋪好後倒入所有的酒,酒最好要漫過楊梅,若不夠應當補充一些,加好後蓋緊蓋子,放在避光處浸泡一個月左右即可;

4、啟封後將果肉和酒分開,濾乾淨酒後將酒放在乾燥通風處儲藏,喝時可根據口味加入少量冰塊或蜂蜜調味。

四季養生營養提示:

一、楊梅生津止渴健脾開胃,釀酒讓人身心舒爽

楊梅,又名龍晴、朱紅,是中國的特產水果之一,素有“初疑一顆值千金”之美譽,在吳越一帶,又有“楊梅賽荔枝”之說。在嶺南,楊梅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就能成熟,果大汁甜,營養價值高,楊梅成熟時正是水果淡季,為市場提供了可食的時鮮水果,深受人們的喜愛。

中醫認為,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楊梅果實、核、根、皮均可入藥,性平、無毒。用白酒浸泡的楊梅,盛夏時節,食之會頓覺氣舒神爽,消暑解膩。腹瀉時,取楊梅熬濃湯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斂作用。楊梅具有消食、除濕、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禦寒、止瀉、利尿、防治霍亂等醫藥功能等多種功能,有“果中瑪瑙”之譽。

營養學分析認為,楊梅富含維生素C、葡萄糖、果糖、檸檬酸等,酸甜味美;另外楊梅含鉀豐富,對夏天大量出汗者可起到補鉀功效。從食物性味講,楊梅性溫熱、味甘酸,入肺、胃二經,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止吐止痢等功效。

二、泡好楊梅酒有技巧,飲酒每天不應超過1兩

想要泡出香甜可口的楊梅酒,白酒和楊梅的選擇很關鍵。在楊梅的選擇上,一般選擇個大、糖分高、酸甜適中、色澤較深,香氣足,口感柔和的楊梅,新鮮、成熟度高、無破損的楊梅是首選。在白酒的選擇上,一般選擇45-50度的白酒,不宜選擇曲香、濃香、糟燒等類型的白酒,因為這類白酒異味較重,容易遮蓋楊梅的果味,最好選擇清香型的白酒,能夠與楊梅的果香融合,使楊梅酒釀出來後帶有特殊的果香味,達到開胃的目的。

我國素來認為飲酒能夠養生,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少量飲酒有助於改善心血管疾病,但長期過量飲酒會造成肝臟符合加重,導致肝臟中毒、衰竭等一系列不良後果,因此飲酒必須建立在適量的前提下。“適量”是多少呢?從量的角度來說,每天男性不可飲用超過2兩酒,女性不可飲用超過1兩,否則飲酒將弊大於利。。老年人脾胃虛弱,飲酒更應該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