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癆到底是怎樣的疾病
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多麼的重要,目前我們對於疾病是談癌色變,我們害怕癌症,對於肺癆這樣的疾病肯定很多人並不瞭解,我們大多數在電視和電影中聽到了肺癆這樣的病名,但並沒有感覺到肺癆疾病的恐怖之處,但時間如果追溯到19世紀,那完全就不一樣了,那時候的肺癆以其驚人的傳染性和危害性而令人恐怖。
我們應該瞭解一下肺癆是什麼病,肺癆是我們中醫的說法,在西方醫學中,將肺癆等同於肺結核,治療肺癆有中醫和西醫的治療方法,在西方醫學中,治療的方法主要用消炎的原理進行治療,下面我們主要探討中醫的治療方式。
肺癆是一種由於正氣虛弱,感染癆蟲,侵蝕肺臟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等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具有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癆相當於西醫學中的肺結核,是肺病中的常見病。據1985年全國性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本病患病率為550/10萬,平均死亡率在30/10萬左右。中醫治療肺癆著眼於從整體上辨證論治,針對患者不同體質和疾病的不同階段,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多結合抗癆西藥治療,可以收到標本兼顧,恢復健康的結果。
中醫學對肺癆的認識歷史悠久,且逐漸深化。《內經》《難經》《金匱要略》等醫籍中無肺癆病,大多歸於“虛損”、“虛勞”一類病證中,並描述了與肺癆主症相似的臨床表現,如《靈樞·玉版》篇說:“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晉代《肘後備急方》進一步認識到本病具有傳染性,指出“死後複傳之旁人,乃至滅門”,並創立“屍注”、“鬼注”之名。唐代《備急千金要方》把“屍注”列入肺臟病篇章,明確了本病病位在肺,指出本病的病因是“勞熱生蟲在肺”。《外台秘要》對本病的臨床表現觀察尤為詳細,指出本病有骨蒸、煩躁、食無味、消瘦、盜汗、咳嗽、兩頰如胭脂色等症狀,還指出本病可見“腹中有塊,或腦後近下兩邊有小結”等兼症。由於本病的傳染性和諸多症狀,故有很多名稱,如屍疰、勞疰、蟲疰、傳屍、肺痿、勞嗽、骨蒸、伏連、急癆等,直到宋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始以“癆瘵”定名,並指出與“予事而憂則‘肺勞”’為“各一門類,不可不知”,從發病學上把癆瘵與一般的虛勞進行了界定。病因方面,在唐代關於肺蟲說的基礎上,創立了“癆蟲”、“瘵蟲”之說;在治療方面,《仁齋直指方》已提出“治瘵疾,殺瘵蟲”的重要觀點。元代葛可久《十藥神書》為我國現存的第一部治療肺癆的專著。《丹溪心法·癆瘵》倡“癆瘵主乎陰虛”之說,突出病理重點,確立了滋陰降火的治療大法。明代《醫學入門·癆瘵》指出“潮、汗、咳嗽、見血、或遺精、便濁、或泄瀉,輕者六症間作,重者六症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個主症。《醫學正傳·勞極》確立了殺蟲與補虛的兩大治療原則,迄今仍然對肺癆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通過上面的文章,我們瞭解到了肺癆這種疾病屬於中醫的叫法,肺癆其實類似于西醫中的肺結核病,西醫治療肺癆採用的是吃消炎片的做法,而我國的中醫也是對肺癆深有研究和記載。肺癆是什麼病,相信通過上文我們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