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小暑節氣 3大穴位養生法必知

時令小暑,我們該注意些什麼呢?現在人的生活中,養生這個概念視乎有點奢侈了。我們每天都在為各種事而忙的焦頭爛額。那麼,在小暑這個節氣裡我們該如何養生呢?如果你還不瞭解,那就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探討一些吧。

小暑節氣

7月7日便是人們常說的小暑天,其實小暑天還不是最熱的,不過它是熱的開端。這天太陽會在黃經的105度。雖然天氣已經開始熱,但還不會很熱,因此稱之為小暑。

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後,到處綠樹濃陰,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0度,時有熱浪襲人之感,暴雨也時常在小暑節氣光顧我國的大部分。由於這段時間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澇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說。更有“小暑南風,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經驗總結。小暑若是吹南風,則大署時必定無雨,就是說小暑最忌吹南風,否則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沖決圩堤。

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包括臺灣地區的小暑節氣,正是颱風來臨之際,《臺灣府志》記載:“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台……台則常連日夜,或數日而止。……五、六、七、八月發者為台。”

小暑的時候,是螢火蟲開始活躍的時候,草叢便是螢火蟲的生產地,只要是草地、有水的地方,到了傍晚便可隨處看到那點點的白光,在徐徐的風中,度過漫漫的長夜。

穴位養生

一、溫補扶正四大穴

因為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邪氣則盛。因此扶養正氣貴在溫補脾腎。但中醫很多專家更主張補脾胃,認為脾胃的強弱是決定壽命的關鍵。

《景嶽全書》中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通過調理脾胃,能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對整體狀態進行調整,可以防止衰老。

中醫認為,溫補莫過於灸法,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艾灸有6大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古人雲:“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究竟哪裡才能補腎呢?宋代有位醫學家曾說過:“人于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所以這4大穴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的要穴。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氣海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能養脾胃;

命門(位於第二腰椎下兩腎俞之間)顧名思義,是人體的生命之門,具有溫煦、推動五臟六腑之陽氣的作用。

每天對這4個穴位艾灸10~20分鐘,以皮膚發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增強抗病能力。平時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這幾個穴位。

二、助人為樂足三裡

從中醫經絡學來看,足三裡穴是胃經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治臟腑疾患,尤其擅長治療腹部疾患。足三裡穴可謂是一個多面手,有通調百病的效果,尤其是脾胃方面的問題。《四總穴歌》中有這樣一句口訣說得好:“肚腹三裡留。”也就是說,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問題都可取它來治。

不僅如此,足三裡穴還是一個長壽大穴。若經常刺激足三裡穴,還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現代人平時應酬特別多,飲食無規律,夜生活過於豐富,再加上平時工作壓力大,因此胃腸方面最容易出問題,如胃痛、胃脹等,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多刺激足三裡穴。

如何取穴呢?站立,把同側手掌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四指向下,食指按在脛骨上,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

按摩時,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裡處按壓,每次5~10分鐘,以有酸脹、發熱感為宜。很多上班族長時間坐著,難免感覺體乏肢酸,可在休息時敲打足三裡穴,再輔以按摩湧泉穴。每次5~10分鐘,即感疲勞頓消,步履輕盈。

總的來說,一般的消化系統疾病都可以從足三裡穴調治。此外,高血壓、糖尿病、頭痛、頭暈、產後乳汁不足等,也可以通過每天按揉此穴來緩解。

三、腹瀉剋星有天樞

天熱出門在外,或貪食冷飲,或飲食不潔,常導致腹瀉。李志剛說,有些人一腹瀉就吃止瀉藥,殊不知,很多腸道傳染病發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瀉,排泄物能將體內的致病菌及其所產生的毒素和進入胃腸道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減少對人體的毒害。此時若使用止瀉劑,無疑是閉門留寇,會隱藏真正的病因,延誤治療。這時針灸穴位便體現了優勢。腹瀉病位雖在腸,但五臟六腑是相互聯繫的,一旦其中一個出現問題,都會牽連腸腑,導致大腸的傳導功能和小腸的泌別清濁的功能失常而發生腹瀉。

若是因不潔飲食或感受寒冷發生腹瀉,可以通過簡單的穴位療法來緩解。其中,天樞穴就是一個代表。天樞穴是一個升清降濁的地方。也就是說,你吸收到腸胃裡面的營養物質,就在這裡開始分清與泌濁,營養精微被吸收了,糟粕之物則排出,可以說它是一個中轉站。

天樞穴在肚臍旁2寸處,為胃經要穴,也是大腸經的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之處,具有健脾和胃、通調腸腑的功效,能治療很多疾病,如胃痛、腹瀉、便秘、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月經不調等。

一般來說,便秘用摩法,即用手掌摩此穴周圍,順時針揉,以助腸蠕動;還可用兩拇指點按天樞穴,尤以左側天樞穴為要,從而促進排便。而腹瀉屬於寒性,可用灸法。灸時躺在床上,兩天樞穴各灸20分鐘,同時再灸神闕穴(即肚臍)數分鐘。

除了天樞穴外,還可灸關元穴和氣海穴,這兩穴都有培本固元的功效,對緩解腹瀉也很有功效。腹瀉時,我們還可以用生薑切成薄片敷在穴位上,再在上面進行艾灸,可以治療過敏性結腸炎。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

一、睡眠姿勢

老百姓有句俗話叫做“站如松,臥如弓”,也就是說睡覺的時候要側臥。古人說曲肱而臥,就是把胳膊彎起來墊在頭下,這是個很舒服的姿勢。側身睡最佳的方位是右側臥位,當然左側臥位也可以。左右側臥睡不堵氣道,並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側臥按壓在足少陽膽經上,膽作用的時間正好是子時,半夜11點到淩晨1點。這時候側臥睡覺正好是對膽經的自我按摩。

有人說右側臥位好是因為胃的幽門開口是向右的,有利於胃裡食物的排空。這種說法也不完全對,因為胃的開口是個括約肌,括約肌的力量遠比側臥造成的重力要大,如果朝哪邊睡,食物就往那邊流的話,大家整天站立,肛門沖下,大家都應該大小便失禁。

而仰面躺不好,仰面睡的時候,懸雍垂也就是小舌頭容易下降,堵在咽喉處,造成呼吸不順暢。

只有一種仰臥的姿勢有助於緩解失眠,叫做仙姑睡懶床。怎麼做呢?正臥仰面朝天,兩臂上舉,就是四仰八叉的姿勢,也就是嬰兒出生後,在學會側臥、趴著睡之前睡覺的姿勢。這是心神回歸、安寧的狀態。

人自打學會直立行走以後,兩臂都是下垂的,而以前作為猿猴在森林中攀爬藤蘿時,他的兩臂是經常揚起來的。兩臂揚起來的好處在哪兒呢?我們中醫講的心的經脈是從腋下的極泉穴出來,沿著手臂,經過肘窩,到小指的指甲內側,這是手少陰心經。雙臂老是下垂的話,就容易造成心氣的瘀閉,或者是鬱結,莫名其妙地人就覺得不高興、沒意思。這時候,做個檢查就會發現,腋下有明顯的觸痛和反應點,一摸就疼甚至碰不得,這些人睡眠都有問題。想要讓這些內心比較壓抑或者拘束的人睡個好覺,唯一的方法就是打開他們的心結,兩手舉起來去睡覺。很多人剛開始適應不了,一會兒手就麻了,手越麻就說明問題越嚴重。當心的經氣走不到小指末端的時候,心腦的供血都會有問題。很多人舉一會兒手,不是肩膀酸疼就是手麻,還有的出現手涼、手上冒涼氣這種情況,這些都不用害怕,這是人體自我療傷、自我治療的過程,慢慢地學會適應就好了。

很多人睡不著覺,就告訴自己放鬆,還去數羊,所有這些都沒有用,與其那樣,還不如學我說的這個姿勢。我們就把手舉起來,默默地數自己的呼吸,去聽自己的心跳,通過數息、聽心跳能睡著是最好的。至於睡著了以後姿勢會變成什麼樣,那就是身體的自我調節了,睡著以前可以這麼做。

我教給大家一個穴位,安神、寧神的穴位。所謂安神,就是讓自己的心神覺得安全,沒危險;所謂寧神,就是讓心神回到自己心中,不要心神外越,在外面瞎跑,就像開門把孩子接回家。這個穴位叫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和輸穴,位置在我們的手腕上,手一握拳,我們的手腕上就出現了一條肌腱,肌腱的內側拐角與掌腕橫紋第一道線交叉的位置,在這個窩裡,手放進去能感覺到動脈的跳動,睡不著覺的時候可以去點一點這個穴,感覺到酸麻脹痛時,效果最好。

最後,我們說一說床擺的方向,關於這個問題,現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北半球,只有一個方向是不能睡,就是頭朝南、腳朝北的方向,其他都可以。原理是什麼呢?有人用磁場來解釋,有人用形象來解釋,我也不做什麼解釋,因為這是中醫的師承,我的老師就是這麼告訴我的,而且我也有親身實踐過。健康的人頭朝哪兒都能睡著,頭朝下也能睡著,但是那些睡不著覺的比較敏感的人,一換這個方向就睡不著,換成其他方向就能睡著,這也就驗證了中醫傳承的這個觀點,這個意見供大家參考。

二、臥室與臥具

如果每人每天睡8個小時,那麼人們一生睡覺的時間就占去了1/3。由此說來,睡眠對人體非常重要,而臥室和臥具的選擇更是保證睡眠品質的硬體條件。我們該如何佈置臥室、挑選臥具呢?

先說臥室。臥室的選擇應該是以小,以讓人感到安全、舒適為首要。所以我們購買房子,選擇臥室的時候,應該注意保證自己的私密空間。因為人睡著了以後,人的氣,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衛氣都收到體內了,而不是像醒著的時候它是發散於體外的,這時候人就會覺得冷,就會蓋被子。所以當人的衛氣收斂於內的時候,如果睡在一個空曠、比較大的房間裡,人的內心也就是心神就會產生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在南方的一些家裡,雖然臥室比較大,但是架子床一到時候就能把布幔放下來,這時候也形成了一個相對小的密閉空間,這樣有助於人體的睡眠。

臥室除了大小的問題,還要注意物品的擺設。臥室裡應該摒除一些滋擾人心神的東西。

三、睡覺時關手機、鬧鐘,不看電視

第一影響人睡眠的就是電視機。很多人家裡在臥室放著電視,看到自己困得不行了才昏昏睡去。有的人看著電視睡過去了,還在不停地做夢,做夢的情節也跟剛才看的電視內容有關。這樣的睡眠品質很差。電視帶來了大量的資訊和圖像,它會煽動和影響人的情緒。很多人看了懸疑的電視劇,腦子還在不斷地想破案的情節;看了悲劇,悲悲切切;看了喜劇就興奮、歡喜,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看一些恐怖片又嚇得睡不著覺。所以電視在臥室裡面其實是個陌生人,應該把這個陌生人從臥室裡面清除出去。

和看電視相比,聽著廣播睡覺相對要好一些,但是聽廣播的內容最好應該有所選擇,節目應該舒緩,比如一些有催眠作用的歌曲或者是講座。但是我也不建議這種方式,睡覺時最好達到一種寧的狀態。

另外一個要從臥室裡清除的東西就是手機和座機。很多人習慣24小時開機,在本來即將入睡或是熟睡當中被電話鈴聲驚醒,很容易傷害自己的心神。所以我建議我的很多病人或者朋友,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關手機、拔座機,天大的事情明天再說。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鬧鐘。長時間被鬧鐘驚醒會傷害自己的心神。我建議大家慢慢養成自我溝通、自我交流的方法,就是每天睡覺前默默地跟自己說“明天我要幾點鐘起”,開始可能不管用,慢慢地建立起這種溝通機制以後,比如說你對自己說我明天要六點起,人會很自然地在快到6點的時候醒了。這種自然醒是人體在自我狀態下的一種自然恢復。這樣醒來人會很舒服。

關於臥具的選擇,就是睡床。在北方一些地方可以睡炕,炕很硬,可以給骨骼一個支撐,使肌肉和肌腱放鬆,第二天覺得很解乏。睡炕有一個講究就是屋子冷,炕要熱,這時候人睡在上面會覺得不難受。但是現在的大城市裡,屋子很熱,炕就不合適,只能睡床,所以床的選擇就是要硬一些。

檢驗硬的標準就是在床的另一邊放一杯水,人躺下去,水不會灑出來。

另外一個重要的臥具就是枕頭,側臥的時候枕頭的高度應該正好是自己的肩膀到脖子之間的高度。傳統的蕎麥皮做的枕頭透氣性好,另外蕎麥皮本身有一種彈性,柔中有剛,睡覺的時候,它會隨著你頭的變化做出調整。

最後,還要把綠色植物清除出自己的臥室。晚上沒有陽光,植物同樣是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所以就會和人爭氧氣。另外,有綠色植物就會澆水,潮濕,導致空氣的濕度增大,也不利於睡眠的品質。

四、去煩安神

煩躁是春天常見的一種不良情緒。如果趕上多風少雨乾燥的天氣,煩躁情緒覆蓋的人群就會更多,表現得就會更加激烈。那麼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該如何認識和應對煩呢?

煩的本意是火上頭,發熱、頭疼。就是老百姓常說的上火發燒,頭疼腦熱。火氣上沖頭,起初可以出現發熱、頭疼,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人的情緒、情感、精神。後來人們逐漸把讓人為難、頭疼的情緒也稱為煩,不過一般都說心煩,用來區別生理上火氣上頭的煩。

煩是會意字,從頁(xié),從火,“頁”是人頭,比如頸項,還有繁體字的頭、憂都是用頁作為偏旁部首。

煩是怎麼出現的呢?原因分內外兩種。先從內因說起:五行之中,心與心包屬火,是陽性的,腎屬水,是陰性的。人與天地相應,正常的狀態應當心火下降,腎水蒸騰,就像天氣下降為雨,地氣上升為雲,往復迴圈。這就是《易經》中所謂的水火即濟,天地交泰。相反,如果人體產生鬱結就會導致上下隔絕不通。這些鬱結有的是無形的邪氣,有的是痰飲,有的是瘀血,久而成患。而鬱結的部位一般都在任脈上,有的在咽喉,比如梅核氣;有的在胸中,比如胸痹;有的在心下,比如虛痞、結胸;有的在臍周,比如水氣病;有的在小肚子上,比如奔豚。這些會使火氣不降反升,熏灼頭腦,寒水無法蒸騰,凝滯於下,熱者愈熱,寒者愈寒。在《易經》中,這是火水未濟、天地不交;在中醫裡面,這種狀態就造成了火上頭,就是煩。

《易經》把這種天地、陰陽不交的狀態稱為否,中醫把否加了個病字邊,把陰陽不調和的症狀稱為“痞”。很多病人手腳冰涼、顏色發青,但是卻頭疼發熱,臉上長痤瘡,口腔裡面起潰瘍,咽喉腫痛。有一些人還有遊走性的關節疼痛,自覺雙腳冰涼,像走在冰雪上,但是同時會出現心中煩熱、頭疼、乾渴、老想喝冰水。中醫統統稱為痞症,原因是上熱下寒,陰陽隔絕,痞塞不通。經脈鬱結導致心中有熱,上攻於頭就是煩的內因。消散鬱結,疏通經脈就是治療煩的方法,也就達到了成語否極泰來的目的。

煩的外因,一是由於熱邪之氣外襲頭腦,特別是在春天和夏天,天氣漸熱、地氣上升,會使病人氣血上沖,病人感覺焦躁、乾渴,有的體溫高得像燒著的火炭,還有的會在開春噴湧鼻血,這都是天氣的原因。第二個原因是處事繁雜紛亂,攪擾心神。在古代煩與繁同音同意,外界事務過多,突破了心理承受極限,導致人心中焦躁、厭倦,這就是“外繁”導致“內煩”。所以這些人應當適當減少應酬、工作,還可以通過服藥清解已經鬱結在心中的毒火,也是積極有效的方法。我們一般用苦寒瀉心火的藥物治療,比如黃連解毒湯。自己在家裡可以喝點蓮子芯泡的茶

有的人並沒有做多少事情,但是心中也總是焦躁不寧,這是心氣太虛不能擔事、不能任物,是心氣、心血不足的表現。過度頻繁動用心氣陽氣,就會耗傷精血,到了夏天沒有陰液的滋養降溫,就會導致人心煩意亂。中醫稱之為“虛煩”,也就是說沒有誰騷擾你,卻覺得煩。治療應當靜養,恢復心氣心血。用酸棗仁補養肝血,讓人沉睡安眠,解除心勞過度導致的煩躁。治療人們說不清、道不明的煩躁,心中發熱,胃中泛酸燒心,不能入睡的一般還要用梔子,也是苦寒的藥。最後治療心血耗傷到了極點,這些人舌質乾裂,溝壑縱橫,舌苔剝脫,甚至舌苔光滑如同鏡面一樣,根本無法入睡,屬於心陰血不足,就得用些血肉有情之品。我們往往用雞蛋黃加上阿膠做湯,讓患者服用,幫助他們來治療這種虛勞、虛煩、不得安睡的狀態。

酸棗仁補養肝血,讓人沉睡安眠,解除煩躁。梔子等苦寒藥緩解心中發熱、胃中泛酸燒心。雞蛋黃加阿膠做湯治療虛勞、虛煩、不得安睡。

總結:有關小暑裡的穴位養生的方法和黃帝內經的養生知識,今天我們就先介紹到這裡,現在大家知道這些知識後,相信一定會給你的夏日生活帶來很多幫助。小暑一過,便是真正的要熱了,炎熱的夏季馬上就要來了,請做好防暑抗熱的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