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熬中藥的方法 注意四事項保全藥性

中藥溫和副作用小,相較於藥性猛烈的西藥而言,中藥似乎更受我國居民的喜歡,因為中藥不僅藥性溫和,同時還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可以說大部分中藥都沒有任何的副作用,但這僅僅是在科學的範疇中,如果熬中藥的方法不正確的話,同樣會損害人體健康。可以說大部分人在熬中藥的時候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誤區,那麼科學熬中藥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用鍋

在熬中藥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方面,比如像火、鍋,專家提醒大部分中藥都必須要用文火熬,但有的藥則要猛火時間短。一般情況下需要久熬的多半是滋補藥,而猛火時間短藥多半是通便藥以及傷風感冒藥,不同的中藥必須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煎熬。同時在熬中藥的時候對鍋還有特別的講究,最好是用砂鍋。

這是因為砂鍋受熱均勻,在煮藥過程中它的滾動就像浪頭,不但有撞擊力而且還受力均勻。在熬藥的時候還可以用筷子不斷地攪拌,這樣才能夠將其中有效的成分全部煎煮出來。

2.白開水

在熬中藥的時候對水也有一定的講究,專家提醒,最好是用白開水熬中藥。現如今很多人在熬中藥的時候都容易走進一個誤區,那就是直接接了自來水熬藥,這是非常錯誤的方法。其實熬藥的水最好是要把燒開的水晾涼後再使用,這是由於現如今大部分自來水都用氯消毒,雖然已經嚴格過濾但其中仍然有或多或少的殘留物,這些成分會嚴重影響藥效。

而且在自來水中多半都含有大量的鈣、鎂離子,這些成分很容易與藥材中化合物發生反應,從而嚴重的影響到藥材本身的藥性。

3.開蓋關蓋

在熬中藥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開蓋以及關蓋的過程,尤其是一些容易揮發的藥材,如果在熬藥期間敞開蓋子的話就會導致其中的有效成分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這個時候就會導致藥效大打折扣了。還有就是一些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的藥物,比如像如薄荷、蘇葉、藿香等,這類藥物在熬的時候時間千萬不能過長,否則的話同樣會失去藥性。

而對於一些補益類藥物,比如像人參、鹿茸、西洋參等,則最好是放在容器中用小火慢煎久熬,這樣才能夠讓藥效充分的析出。同時最好是蓋上蓋子,以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失去了。

4.分藥性

在熬中藥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區分藥性,像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最好是先煎,然後再慢慢熬。專家提醒,這類藥物最好是先煎十分鐘後再放入其它藥物,中醫指出有些藥方要求煎藥時必須後煎的中藥,只有這樣才能將來其中的藥效完全逼出。

這些都是熬中藥的注意事項,瞭解之後在平時熬中藥的時候必須要小心謹慎,否則的話不但會導致藥效揮發,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藥效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失了藥效不說還危害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