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檳榔有哪些危害

檳榔的分析

檳榔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于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幹後呈深褐色或黑色。檳榔子是劣等兒茶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堿,獸醫用作驅蟲藥。檳榔的作用是殺蟲,行氣,下水,嚼食檳榔,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據調查,百分之八十八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檳榔的初始用途

發現檳榔之初,並非嚼食而是藥用,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寬胸止吐、驅蟲等作用。檳榔嚼食後,人往往感到精神興奮,面頰酡紅,身上微微發汗,就像喝過酒一般。過去住高山地帶的民眾常以吃檳榔來禦寒,和消除緊張勞動後的疲勞。

檳榔的壞處

1.檳榔的汁液呈紫紅色,嚼檳榔日久會使人牙齒變黑。檳榔嚼過後,將殘渣吐在地上,紅跡斑斑,如同血漬,影響公共衛生。

2.含可致癌的生物鹼。臺北市衛生局第一科科長丘展賢表示,臺北有8成8至9成2的口腔癌病人,都因嚼食檳榔而引起。

3.孕婦過多嚼食檳榔,有可能造成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