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使用膏藥 小心六個細節
隨著天氣日漸寒冷,關節炎、老寒腿、風濕等疾病會經常發作,人們使用膏藥的頻率就大大增加。“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膏藥,其藥物組成並不完全相同,但形式上基本都是‘橡皮膏藥’,即將藥附著在衛生膠布上,再將膠布貼於患處。使用過程看似簡單,但有幾個細節卻需要特別小心。”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臨床中藥系常章富教授對記者說。 細節一、貼前注意乾燥和乾淨。膏藥常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腫未潰。也就是說,像關節炎、肩周炎等關節疼痛,以及一些磕碰等外傷,都可以哪裡出問題在哪裡貼膏藥,但有一點一定要注意,那就是皮膚表面如果有破損、潰爛時,千萬不要貼膏藥,弄不好會導致感染。“另外,貼之前要將被貼部位的皮膚用溫水擦洗乾淨,然後徹底晾乾再貼。這樣有助於發揮藥效。”常章富教授提醒。
細節二、有些部位不能貼。雖然說膏藥的使用非常靈活,基本上是哪裡出現問題就貼在哪裡,但是,在頭面部特別是近眼處、口鼻處等附近,不宜貼。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要貼部位的汗毛比較多,比較密,那麼最好先用醫用剃刀將汗毛刮掉後,再貼膏藥,否則影響藥效的吸收。
細節三、過敏體質不能貼。“如果貼上膏藥後,10分鐘左右感到被貼部位的皮膚出現發癢、灼熱、刺痛時,要趕緊揭掉。這說明患者對膏藥過敏。”常章富教授說。過敏體質者,通常不宜貼膏藥,因為他們的皮膚很容易出疹子,貼上後不僅不利於藥物吸收,反而會帶來皮膚問題。有許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是過敏體質,因此如果貼上後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及時揭掉。
細節四、最長不超過24小時。由於膏藥用於肌表,因此膏藥一般取氣味厚重的藥物,貼於體表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迴圈,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一般一劑膏藥最長不要超過24小時,時間長了,不僅藥物已經失去效用,而且還對皮膚不好。
細節五、起泡不要弄破。“如果貼過膏藥的皮膚上紅腫起泡,首先儘量不要將水泡弄破,用消毒紗布敷在上面,讓水泡自己消退。”常章富教授說,如果水泡起在容易被弄破的位置上,那就需要處理一下,可以到醫院請專業人士挑破並敷藥,也可以自己用家裡的縫衣針,先在火上將針尖燒紅,稍微涼一涼後,從水泡下端將其挑破,將水放出後,水泡的外皮不要動,用消毒紗布敷好,等待其自愈。
細節六、洗澡時揭膏藥不疼。膏藥在揭掉時有時會很疼,如果揭之前先用溫水在膏藥表面濕一濕,然後再揭就會好很多。常章富教授還告訴大家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那就是在洗澡時揭膏藥,那樣就一點也不會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