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在外就餐的點菜技巧
一、別點重口味的菜
幹鍋、水煮、幹煸、香酥之類菜肴的烹調都需要大量的油,或者需要油炸處理。這些油不太可能是第一次用,即便不屬於口水油或地溝油,品質也好不了太多。營養專家指出,“油經過反復的使用,炸過雞炸過魚又炸過肉,味道已經很複雜了。
所以餐館通常會拿這些油來做一些味道很濃郁的菜,比如辣子雞丁、水煮魚、水煮肉之類的;相反,像荷塘小炒之類的很清淡的菜,你一吃,荷塘小炒怎麼吃出魚味兒來了,大家心裡就會特彆扭是不是?所以餐館是不敢用那麼舊的油來做清淡的菜。建議大家去餐館可以多點些清淡的菜,這樣吃到地溝油的幾率會小一些。”
還有一個原因,像回鍋肉水煮魚之類的,不僅僅是油的問題,肉的問題也有。營養專家問記者,“餐館裡有些肉已經不是那麼新鮮了,是拿來做冬筍炒肉絲、溜肉片,還是做回鍋肉?肯定是做回鍋肉好啦!因為回鍋肉加了那麼多調料,有點兒不新鮮根本嘗不出來。所以,點的菜味道越濃,碰到壞原料、壞油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人說自己口味重,偶爾吃一下這種菜可不可以?專家回答“關鍵是你的偶爾是什麼偶爾?天天在家做新鮮的飯菜,在外面一個月吃一次這種重口味的飯菜,真的沒什麼關係。但如果他今天吃的是水煮魚,明兒吃麻辣香鍋,後天再吃個臭豆腐,每天吃的都是營養不好的東西,各種各樣的不好加在一起,那他的生命品質,就可以想像了。”
二、別靠一碗面來解決一頓飯
專家告訴記者“現在各種快餐館,大部分食物種類是不健全的,蔬菜特別特別少。比如一大碗麵條,裡邊淨是澱粉,只有一兩片菜葉,幾片薄薄的肉,其實就是吃了一大堆掛麵,再加一大碗鹹得要命的湯。你以為自己吃飽了,但實際上你得到的很多都是身體不需要的、處理不了的,比如太多的鈉和澱粉,但是需要的蔬菜的營養又沒有。”
那對於很多靠速食解決午餐問題的上班族來說,該怎麼辦呢?專家指出“吃速食也不是完全沒辦法,比如包子可以買素包子,比如茴香雞蛋或小白菜蝦仁餡的,這樣等於吃進去一點菜,也沒那麼多肥肉,你再要一盤素的小涼菜(比如老醋花生菠菜),吃的也算可以,營養品質還過得去。”
三、不建議點湯和粥
不管是粥、湯,還是菜,長時間加熱都會損失維生素。比如去粥店,不可能去了才開始熬,熬一個粥至少需要四五十分鐘,等不了,所以都是早上開始熬好,一直溫在那兒,經過好幾個小時肯定維生素剩不了多少了,特別維生素B1。
湯也一樣,本來餐館的湯裡面添加了很多的增味劑,比如雞精味精肉類香精湯料,不見得有多高的營養價值,只是刺激舌頭而已,而且湯通常都比較鹹,喝進去那麼多鈉對人不好。營養專家建議去餐館少喝湯,可以多喝點水或者茶。
最後營養專家還提出了自己的一個建議,希望大家去餐館的時候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不要像小綿羊一樣,“比如說我去餐館通常都是要提意見的,油少放一點,鹽少放一點,走的時候也會告訴他們這個菜有什麼問題,那個原料有什麼問題,雖說他不一定馬上改,但是你要知道,提的人多了,就一定會改。
至少他會知道顧客有這麼一個反映,他不會一直這麼做下去。進步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那些(餐館)老闆賜給你的,也不是政府直接給你做好了。就像國際歌裡說的,沒有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包括健康飲食也是靠我們推動的,我們每個人到餐館裡都提要求、建議,餐館就會越來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