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竇炎的治療
額竇炎的治療 急性額竇炎的治療主要是進行抗生素和滴鼻藥物治療.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查看 慢性額竇炎的治療請參照慢性鼻竇炎的治療,鼻內窺鏡手術通過開放額竇開口而治療慢性額竇炎,慢性額竇炎還可以使用置換療法.
額竇炎的治療(一)非手術療法 包括用鼻粘膜血管收縮劑和抗生素滴鼻、置換術、理療等,僅對早期輕症可能有效。 (二)鼻內手術 包括矯正鼻中隔高位彎曲、鼻息肉切除術、中鼻甲部分切除術等。此種手術適用於慢性化膿性額竇炎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者,但有額竇外傷史、額竇炎併發症史者不宜採用。此種手術也稱為輔助性手術。 (三)額竇鼻內手術 患者仰臥,鼻內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在鼻外側壁鼻根處行“V”形切口,剝離粘膜,切除鉤突,開放前組篩竇。若中鼻甲肥大,應先行中鼻甲骨折移位,或做中鼻甲部分切除,鑿去上頜突後緣,擴大鼻額管。手術中應注意鼻額管內後側的篩板,術後復位粘膜瓣,額竇可用6mm的矽膠管引流,6日後進行沖洗。此手術操作比較簡單。粘膜損傷較少,比較安全,不易造成鼻額管狹窄,而且額部不遺留瘢痕,不必要做更為複雜的鼻內額篩竇手術。若效果不佳,可行額竇鼻外手術。 (四)鼻外手術(額竇根治術) 1.Lynch手術 (1)適應症 ①鼻內手術及額竇鼻內手術無效者; ②慢性額竇炎併發骨髓炎或瘺管者; ③慢性額竇炎有眶內或顱內併發症者; ④黴菌性額竇炎; ⑤額竇內異物,額竇骨折。 (2)手術操作 患者仰臥,面部用酒精消毒,鼻腔粘膜行表面麻醉,內眥部及眉弓用1%普羅卡因或利多卡因加數滴0.1%腎上腺素行浸潤麻醉,不剃眉毛,不用手術巾鋪蓋患側眼球,以便術中隨時觀察力和眼部情況。 沿眉毛切開,其內側端轉向上頜骨額突內眥平面稍下,剝離骨膜時勿傷及眶壁,仔細剝開淚囊及眶內上角約 0.5cm深的上斜肌滑車,並將其移向內側,蓋一小塊紗布條保護之。處理妥當後,向內暴露淚骨和篩骨紙板,結紮篩前動脈。鑿去額竇底部,進入額竇,剝離並去除病變粘膜,鑿上額骨額突、淚骨和篩骨紙板,完成篩竇開放術。必要時可再鑿開蝶竇前壁以利蝶竇引流,治療其中的炎症。最後的插入0.6cm粗的矽膠引流管,皮膚和皮下組織分兩層用絲線縫合,在縫合切口之前需注意將上斜肌滑車恢復原位,以免術後複視(圖1)。 圖1 額竇根治術切口 2.額竇前壁骨瓣進路填塞術 該手術最早由Schonborn(1894)和Breiger(1895)報導,他們將額竇前壁骨瓣翻起,用移植脂肪閉塞竇腔,稱之為額竇骨成形術。1904年Beck、Winker和Hoffmann將其加以改良,但因當時不易檢測感染,未能推廣。1981年Gibso、Kergera和Itoiz報導應用此法成功的經驗,1954年Macbeth又報導採用骨瓣進路治療額竇炎症、囊腫和骨瘤病例,1972年Bosley和Session又報導了100余例額竇骨瓣成形和脂肪填塞,取得滿意效果,國內駱兆平(1956)、王天鋒(1964)、顧之平(1980)也有報導,但例數不多,可能與本病發率不高有一定關係。 (1)適應症 ①慢性額竇炎屢次發作,久治不愈者; ②慢性額竇炎已在前壁形成瘺孔者; ③鼻內額竇手術或Lynch手術失敗者; ④額竇囊腫、骨瘤或前壁骨折外傷。 (2)禁忌症 ①多發性鼻竇炎,應先治療其他鼻竇疾患; ②術中若發現病變侵犯額竇後壁骨質,病變粘膜與硬腦膜有粘連,則不宜行脂肪填充術。 (3)術前準備 ①攝鼻額位和側位X線額竇片,以確認額竇腔的範圍,在鼻額位片上剪下雙側額竇形狀,下齊眶上緣,經消毒液消毒後備用。 ②剃眉毛及腹部備皮。 ③常規術前檢查,包括血尿常規及心肝腎功能及青黴素過敏試驗。 (4)麻醉及體位 因手術時間較長,多採用全身麻醉,氣管內插管。為減少術中出血,切口處用1%普魯卡因或賽羅卡因加數滴0.1%腎上腺素做局部浸潤。患者取仰臥位,頭稍抬高,使前額位於水準位。 (5)手術操作 ①切口 將術前剪好的額竇鼻額位X線片蓋於額部,在皮膚上用龍膽紫液描繪額竇界限。自內眥上1cm,向外達額竇外緣,做弧形切口。若為雙側額竇手術,可將切口向對側延長,在鼻根做橫切口。若額竇很大且系雙側手術,可採用髮際切口,將皮瓣下翻,以使局部不留瘢痕並充分暴露,注意不要切透骨衣。 ②分離皮片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肌層,分離皮片,充分暴露全部額竇並稍向外剝離。 ③骨膜切口 將已消毒的額竇外形膠片置於骨膜相應部位,標明額竇位置和形狀,沿額竇輪廓做骨膜切口,保留眶上緣骨膜,用剝離器將切口處骨膜稍加分離約0.5cm。 ④翻轉骨瓣 於骨膜切口處,用小圓鑽頭鑽一排小孔,孔間距離約0.5cm。每鑽開一孔,即用探針探查竇腔範圍,然後繼續向兩側鑽孔,直至眶上緣。注意鑽孔勿超過額竇範圍,以免誤入顱內。用小平鑿或線鋸斷開各孔間的骨質,注意用鑿方向要向竇腔中央傾斜,以使骨瓣邊緣呈斜面,有利於骨瓣復位後的接合,並可防止骨瓣下陷。眶上緣骨質較厚,鑿斷時需稍加用力。然後把骨膜剝離器或平鑿伸入額竇腔內,將骨瓣輕輕撬起並翻轉向下。額竇底部骨壁甚薄,在翻轉骨瓣時即可發生整齊的線狀骨折,使額竇腔完全暴露。 ⑤清除竇內粘膜 用剝離器和紗布去除竇內全部粘膜,包括骨瓣上的粘膜。對鼻額管處的粘膜,需做筒狀剝離,並將其向下翻轉,推向鼻腔側,使二者粘連閉合。用磨光鑽頭輕磨竇內骨皮質表面,以去除殘留粘膜,使成粗糙骨面,可增加移植脂肪的血液供應。用手術顯微鏡觀察有無殘餘粘膜,若仍有粘膜存在,需在鏡下予以徹底清除,以免手術後發生額竇粘液囊腫。 ⑥填充脂肪 自左下腹取皮下脂肪,混以40萬U青黴素粉劑(術前皮試陰性者),填充于竇腔內。 ⑦將骨瓣復位。 ⑧骨膜、皮下、皮膚,分別以腸線和絲線逐層間斷縫合,不置引流,前額加壓包紮。 (6)術後處理 全身應用廣譜抗生素10~14天,5~7天拆線,並解除壓迫繃帶。 3.鼻竇內窺鏡下進路 本法是近20年來開展的新技術,其原理是使各鼻竇開口保持充分的通氣和引流,竇內粘膜炎症可以逐漸消退。治療慢性額竇炎時,必須清除前組和中組篩竇病變。 (1)術前準備 病人準備和手術器械準備,均與纖維鼻內窺鏡鼻竇手術(Fess)相同。 (2)體位與麻醉 ①體位 取仰臥位。 ②麻醉 先用2%地卡因15ml,加0.1%腎上腺素2ml,分兩次對中鼻道、嗅裂及整個鼻腔行表面麻醉,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術中出血。然後用1%利多卡因加少許腎上腺素在中鼻甲和鼻丘處行粘膜下浸潤麻醉。 (3)手術操作 ①切口 在中鼻甲前端根部沿鼻腔外側壁做縱行切口或“L”形切口,分離粘膜,暴露篩泡骨質。 ②清除前組篩房 用鼻中隔剝離器輕輕壓迫篩泡,在0度窺鏡引導下用篩竇鉗打開篩泡,換70度內窺鏡和70度篩竇鉗清除前上組篩房,並向上尋找額竇開口,如果額竇開口被息肉或腫脹的組織掩蓋,可用探針尋找。 ③開放額竇 找到新竇開口後,用刮匙開放竇的底部,額竇底位於前上組篩房的頂部,為額竇各壁中的最薄處,較易開放,但應注意不要向後開放過多,以免損傷前顱底。術中需吸淨額竇內的分泌物,插入70度內窺鏡進行觀察。術後額竇腔不另填塞,以利於引流。 4.額竇顱骨化消除術(craniumlization) 是1982年由Donald首創應用的新技術,適用于顱竇後壁骨折,有預防顱內感染和保持額部外觀凹陷的優點。 (1)體位和麻醉方法同上。 (2)做額部冠狀切口,將皮瓣翻下。 (3)將額竇前壁骨板完全鑽開取下,清洗後浸於Betadine含碘液中保存。 (4)用骨鉗去除額竇後壁,剝去前後壁的粘膜,並以電鑽頭磨淨殘餘的粘膜。 (5)鼻額管的粘膜剝離充分後,向鼻腔內翻轉,再用勁肌填塞管內,使鼻額管與鼻腔完全隔絕。 (6)將額竇前壁從浸泡液中取出,用鹽水沖洗,以不銹鋼絲固定於前壁缺損處,最後縫合額竇冠狀切口的皮膚。手術後額部硬腦膜向前臌隆,與額竇前壁接觸,這樣額竇前壁就變為顱骨了。
額竇炎的治療額竇炎、蝶竇炎/篩竇竇炎的治療方法: 1.預防感冒。 2.治療過敏性鼻炎(蒼耳子適量,用消磨油炸,炸到蒼耳子稍黑,取出蒼耳子,用油滴鼻子)。 3.加強營養,增強抗病能力。 4.口服鼻舒適片 消炎藥。 5.局部治療:慶大黴素針8萬單位 地塞米松針10mg 滴鼻靜3ml 蒸餾水適量(老年人或有高血壓者用麻黃素眼藥水)配置共計10ml。 方法: 1)先用滴鼻靜滴患側鼻孔:先滴1-2滴——捏住鼻孔閉嘴吸氣——再滴1-2滴——再吸氣直至鼻孔內感到乾燥——吸氣時感到冷空氣刺激的鼻子疼為止! 2)平臥於硬板床上——肩部墊個枕——頭低面朝上直至鼻孔對準房頂!!! 3)用配好藥滴鼻:先低1-2滴——閉嘴捏鼻深吸氣——再滴3-4滴——再深吸氣直至把藥水滴完。 說明: 1)藥水滴到1/3時,眼眶酸痛(絕對能忍受的),一會就過去了。 2)滴完藥水後保持鼻孔朝房頂的姿勢15鐘。 3)15分鐘後起床,不可朝向地面擤鼻涕——捏鼻閉嘴深吸氣——再擤鼻涕直至沒有鼻涕為止。 4)每天睡覺之前做,7天。休息一周,在做7天。不要怕苦哦,一定能治療痊癒。 3)15分鐘後起床,鼻孔朝向地面擤鼻涕——捏鼻閉嘴深吸氣——再擤鼻涕直至沒有鼻涕為止。 4)當你捏鼻閉嘴深吸氣時,感到嘴裡苦,說明你鼻孔沒有對準房頂,調整體位再滴藥水!肩部墊高一點!!!容易調整體位。
額竇炎的治療首先確定是急性和慢性。對照一下。 急性額竇炎前額週期性頭痛,晨起開始,逐漸加重,中午最重,午後漸輕直至消失,次日又複如此,這種週期性、定時性頭痛是其主要特徵。觸診時宜用食指尖壓眶內上角的眶頂部,即額竇底壁處有明顯壓痛,但注意勿以壓及眶上神經引起不適而誤診。炎症較重時,患側額部皮膚及上眼瞼亦可腫脹。鼻腔檢查見患側中鼻甲前部明顯紅腫,中鼻道前端有膿性分泌物存留,擦拭後不久又可窺見。 慢性額竇炎常與前組其他鼻竇炎合併存在。檢查可見中鼻甲腫脹、肥大或鼻息肉樣變,以前端為明顯,中鼻道前上部有膿液,可認為來自額竇。X線鼻竇正位和側位攝片或者CT可明確診斷。 治療方法: 急性額竇炎的治療主要是進行抗生素和滴鼻藥物治療。 慢性額竇炎的治療鼻內窺鏡手術通過開放額竇開口還可以使用置換療法。
額竇炎的治療非手術療法包括用鼻粘膜血管收縮劑和抗生素滴鼻、置換術、理療等,僅對早期輕症可能有效。 鼻內手術包括矯正鼻中隔高位彎曲、鼻息肉切除術、中鼻甲部分切除術等。此種手術適用於慢性化膿性額竇炎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者,但有額竇外傷史、額竇炎併發症史者不宜採用。此種手術也稱為輔助性手術。 額竇鼻內手術患者仰臥,鼻內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在鼻外側壁鼻根處行“V”形切口,剝離粘膜,切除鉤突,開放前組篩竇。若中鼻甲肥大,應先行中鼻甲骨折移位,或做中鼻甲部分切除,鑿去上頜突後緣,擴大鼻額管。手術中應注意鼻額管內後側的篩板,術後復位粘膜瓣,額竇可用6mm的矽膠管引流,6日後進行沖洗。此手術操作比較簡單。粘膜損傷較少,比較安全,不易造成鼻額管狹窄,而且額部不遺留瘢痕,不必要做更為複雜的鼻內額篩竇手術。若效果不佳,可行額竇鼻外手術。 鼻外手術(額竇根治術)適應症鼻內手術及額竇鼻內手術無效者; 慢性額竇炎併發骨髓炎或瘺管者;慢性額竇炎有眶內或顱內併發症者;黴菌性額竇炎;額竇內異物,額竇骨折。手術操作患者仰臥,面部用酒精消毒,鼻腔粘膜行表面麻醉,內眥部及眉弓用1%普羅卡因或利多卡因加數滴0.1%腎上腺素行浸潤麻醉,不剃眉毛,不用手術巾鋪蓋患側眼球,以便術中隨時觀察力和眼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