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心理健康腸易激綜合症中醫治療
問題 【失眠】 【歸檔】 14年12月10日

腸易激綜合症中醫治療

問題描述 以腹痛待查、腸系膜血管閉塞、高血壓症狀入院,在血管外科,從手邊進行DSA後排除腸系膜血管閉塞性疾病後,轉消化內科繼續治療,期間雙氣囊小腸鏡檢查(正常,無病變)腸易激綜合症如何中醫治療?跪求!!!
網友回答
2014年12月10日 20:56

以參苓白術散合痛瀉要方加減,組方:黨參、白術、茯苓、陳皮、防風各10g,白芍20g,炒扁豆、淮山藥各15g,甘草6g。加減:腹痛甚重用白芍30g,元胡10g;大便夾黏凍加黃連3g,木香10g;五更泄瀉、畏寒肢冷加制附片(先煎)10g,淡乾薑8g;久瀉滑脫不禁加煨訶子、烏梅各10g,升麻6g;失眠多夢加合歡花、酸棗仁各10g;便秘重用生白術40g以上,並加郁李仁、火麻仁各20g。用法:1天1劑,水煎取汁400ml,早晚2次分服。1~2月為一療程。腸易激綜合征是以腸功能紊亂為主的全身性功能失調之疾病,以腹痛、腹瀉、黏液便或便秘與腹瀉交替發作為臨床特點,本質上與神經調節紊亂有關,所以診斷時應該嚴格掌握標準,應排除結腸器質性疾病,如菌痢、慢性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西醫主要為對症處理、解痙止痛、抑制或者增強腸蠕動以及使用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藥物,雖具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療效不穩定,且副反應較大。腸易激綜合征屬中醫“泄瀉”範疇,吳鶴皋雲:“瀉責之於脾,痛責之於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可見肝脾失調是本病的主要病機,故採用抑木扶土法。方選參苓白術散合痛瀉要方,方中重用白芍養血柔肝,防風散肝舒脾,陳皮理氣醒脾,白術燥濕健脾,黨參、茯苓、淮山藥、扁豆健脾滲濕。諸藥配伍,抑肝木、扶脾土,俾痛止、瀉除,紊亂之腸功能得以恢復。藥理研究認為,白芍、陳皮、防風、白術、甘草等有調節植物神經及鎮痛解痙等功能。臨床實踐證實參苓白術散合痛瀉要方乃為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較好方劑,且不存在西藥治療的不良反應,值得提倡。但療程較長,病人依從性差,有待進一步改進。

2014年12月10日 20:56

療方法:基本方:黨參、山藥、白術、白芍、補骨脂各15g,茯苓12g,車前子、防風、陳皮各9g。腹痛甚者白芍加倍,加元胡、香附痛12g;滑瀉加煨訶子18g,炒升麻9g;瀉不止,單用生山藥60g(碾細)、生車前子30g同煮作稠粥服,每日3次;便秘去山藥、補骨脂,加郁李仁、火麻仁、肉蓯蓉各18g;腹脹納差加厚樸9g,神曲12g。水煎服,每日1劑,共30劑。腸道易激綜合征是以結腸功能和分泌功能失調所致的非器質性病變。目前雖治療方法頗多,但效果十分滿意。屬中醫學“腹痛”、“腹瀉”等範疇。其病機重在肝強脾弱。選擇痛瀉要方為基本方,以瀉肝補脾治其本。通過臨床應用一般服藥5劑後病情有改善。10劑後即明顯好轉。對少數頑固性的泄瀉單用生山藥與生車前子,山藥能固大便,車前子能利小便;山藥能助車前子利小便,車前子又能助山藥止大便。患者取得比較滿意療效。本病病程長,病情表現複雜,遷延難愈,所以對臨床治癒者,主張續飲數劑以資鞏固,同時囑患者注意精神調養,禁食生冷,避免寒涼,以防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