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瘺的中醫治療
胰瘺是急、慢性胰腺炎,腹部外科手術後特別是胰腺手術和外傷後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克氏外科學中Yeo和Cameron的定義為:各種原因致胰管破裂,胰液從胰管漏出7天以上即為胰瘺。胰瘺分為胰外瘺和胰內瘺。胰液經腹腔引流管或切口流出體表為胰外瘺;胰內瘺包括胰腺假性囊腫、胰性胸腹水及胰管與其他臟器之間的瘺,如胰氣管瘺。如果胰液流入腹腔但又為周圍臟器組織所包裹,則形成胰內瘺,習慣上稱胰內瘺為胰腺假性囊腫,但其實質仍是胰瘺。如胰液經破裂的胰管向前流入腹腔內無組織包裹則形成胰性腹水。胰管破裂後,胰液還會向後進入後腹膜,並向上進入胸腔形成胰性胸腔積液。胰液還會進入空腔臟器,形成胰腸內瘺,但較為罕見。 對於胰外瘺,Howard的定義更為具體。他認為,術後腹腔液體經引流部位或切口流出超過5天,引流液中澱粉酶和脂肪酶的濃度3倍於血清值,液體量大於10ml/24h即可診斷為胰瘺。胰外瘺的常見疾病依次為急性胰腺炎(45%)、壺腹部周圍癌(29%)、慢性胰腺炎(13%)和創傷性胰腺炎(13%)。引起胰外瘺的手術依次是胰腺假性囊腫引流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壞死性胰腺炎清創術、脾切除術、胰腺遠端切除術和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
1.胰腺內瘺 胰腺與十二指腸或高位空腸形成內瘺以後,漏出的胰液直接進入腸道,可緩解原有的假性胰腺囊腫或感染的胰周膿腫帶來的症狀和體征,甚至自愈。如原來即無明顯的臨床表現,內瘺形成後未引起出血、感染等併發症,病人亦無特殊表現。形成結腸內瘺時,由於胰液丟失,可引起程度不同的低鈉、低鉀和低鈣血症,以及消化不良、代謝性酸中毒、營養不良等。2.胰腺外瘺 大多數是在手術後發生,一般認為手術後1~2周是胰瘺的好發期。低流量胰瘺或小型胰瘺除可引起外瘺口周圍的皮膚改變外,一般無其他臨床表現。高流量胰瘺或中、大型胰瘺可以出現與結腸內瘺相似的臨床表現。沒有與消化道相通的、純胰腺外瘺的漏出液是無色透明的清亮液體,胰澱粉酶含量>2萬U/L(索氏單位,下同);混有淋巴漏出液時,澱粉酶含量為1000~5000U/L;漏出液呈混濁、帶膽汁色、綠色或黑褐色時,表明胰液已經與腸液混合,胰酶被活化,其腐蝕性可能引起組織的破壞、大出血等併發症。如果併發出血、感染或腸瘺,則有相應的臨床表現。當胰瘺引流不暢時,病人可出現腹痛、發熱、肌緊張、白細胞增多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