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是什麼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主要症狀為吐血和解黑便。出血量多、急,可表現為吐血;出血量少、慢,則以解黑便為主。有吐血的病人在嘔血之後的數天之內解黑便。吐血的顏色可由出血量、出血的速度和在胃內停留的時間不同而表現為咖啡色、暗紅色或鮮紅色。吐血之前往往有噁心和上腹部(俗稱心窩)不適感。吐血較多,且伴有較重的休克症狀,如頭暈、心慌、煩渴、出冷汗、暈厥,屬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較危重。 對於反復發作胃十二指腸潰瘍或有併發出血者,除了根治胃幽門螺桿菌外,維持治療是防止復發的一項重要治療措施。這種維持治療以H2受體拮抗劑(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為主,目前比較多採用標準劑量的半量於睡前頓服。維持治療時間長短應根據病情決定,短者3-6個月,長者1、2年,或者更長時間。
吐血,病證名。血從口中吐出。多因嗜食酒熱辛肥、鬱怒憂思、勞欲體虛等,致胃熱壅盛,肝鬱化火,或心脾氣虛,血失統禦而成。亦有因外感引動者。吐血分為外感吐血、內傷吐血、陰虛吐血、勞心吐血、勞傷吐血、氣鬱吐血、畜熱吐血、傷胃吐血、傷酒吐血等。吐血主要來自胃的病變,因外邪犯胃,胃絡受傷或他髒有病影響及胃均可引起本證。(1) 胃中積熱:素嗜辛辣灸博,飲食不節以致積熱蘊結於胃,複因感受外邪或傷食以致鬱化火,灼傷胃絡,胃氣上逆而致吐血。(2) 肝火犯胃:七情內傷,肝氣鬱結鬱而化火,肝火上犯損傷胃絡,迫血上行致吐血。(3) 氣不攝血:勞倦過度或久病體虛,脾氣虛弱不能統血,血溢經外上逆吐血。
咯血是指喉頭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經口腔咯出。咯血一般伴有咳嗽動作。痰中帶血或大口咯血都叫咯血。大咯血病人有時可因血塊堵塞氣管而引起窒息。 咯血時先喉頭發癢,自覺有腥味,之後血隨咳嗽而出,常與痰液混合,顏色是粉紅色或鮮紅色,有時帶泡沫。小量出血與咳嗽咳痰同時出現,即痰中帶血。而大咯血多發生在支氣管壁血管破裂時有大量鮮紅色血突然咯出,最多可達200~300毫升,病人恐懼甚至昏倒。咯血和嘔血都是從口腔吐出來,有時容易混淆,但二者的處理方法不完全一致,應加以鑒別。
吐血可以是上消化道出血,也可以是支氣管擴張的咯血。懷疑支氣管擴張,支氣管擴張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慢性化膿性疾病,以咳嗽,咳痰,咯血為主的,早期可無症狀,咳嗽多為慢性,起床臥床時可促發咳嗽,咳痰多為年夜樣或黃綠色膿性痰,一般治療採用加強痰液引流法,用棕色合劑、10%碘化鉀、必咳平等治療,加強營養、控制感染、咯血治療,病情嚴重必要時採取外科治療。建議儘快去正規醫院治療。
吐血應該是上消化道吐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4種,最常見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約有5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是由胃十二指腸潰瘍所引起。肝硬化導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約占25%。大量喝酒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激素(如強的松)或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腸粘膜糜爛,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併發上消化道出血。另外,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