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腦組織缺血缺氧
問題 【神經內科】 【歸檔】 14年07月30日

腦組織缺血缺氧

問題描述 出生100天出生時有中度缺血缺氧並伴有吸入性肺炎,治療14天后出院,在三個月時去醫院檢查,經MRI片顯示腦發育遲緩,不過我兒看起來逗他也會笑,也會追隨人聲,只是頭不能抬起,不能抓物
網友回答
2014年07月30日 18:07

您好;小兒的症狀可能是因為缺血缺氧引起的腦發育遲緩。小兒腦發育遲緩是有某種原因所致的腦組織減少,腦神經細胞發育不建全或受損而出現以智力低下和發育遲緩為特徵的一種病症。常見的原因主要有:胚胎期腦發育異常或母親妊娠期染疾、難產、產傷、出生時窒息,新生兒顱內出血、高熱驚厥、頭顱外傷以及遺傳因素等。主要臨床表現有:生長發育遲緩,智力發育障礙、聽力障礙,輕者智力接近正常或低下,多言多語或沉默寡言,多動或呆滯、動作不避親疏,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不穩、易衝動,多夢、遺尿等;嚴重者可出現癡呆、失語、偏癱、全癱、大小便失禁等。 早期發現指的是在新生兒期或者是6個月以內發現腦發育遲緩,因為早期小兒的腦組織發育尚未完成,還有許多可以開發的領域空間。大腦中的某些區域在出生後可以代償性再生新的神經細胞,可以從結構上、功能上代償受損的腦組織。要做到早期發現小兒的腦發育異常,這就要求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在生長發育中的異常現象,如果孩子3個月時豎抱時頭軟,不能對至中線,俯臥時不能將頭抬高90度;視覺不敏感,不能追隨物體移動;不能將雙手放到眼前玩弄。不會大聲哭泣,不會發出“咿、噢、啊”的聲音,或到5個月仍然不會翻身,不能準確抓物,雙下肢肌張力高,不能全腳掌著地,只能用腳尖著地,不會自食餅乾等情況時,就應該儘快送孩子到醫院就診。如果孩子確實出現了腦發育延遲,就應該早期進行治療和干預性功能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儘早康復,趕上正常兒童的發育速度。另外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也是腦發育延緩的高發人群,因此家長應在孩子滿月後,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和干預,以免留下後患。

2014年07月30日 18:07

您好,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於各種困 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和新生兒的腦損傷。是新生兒窒息 後的嚴重併發症,病情重,病死率高,並可產生永久性功能性神經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礙、 癲癇、腦性癱瘓等。 【病因】 引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害的病因很多,缺氧可因: ①圍產期窒息;②反 複呼吸暫停;③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④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所致。缺血可因:① 心跳停止或嚴重的心動過緩;②重度心力衰竭或周圍迴圈衰竭所致。 缺氧缺血引起腦損傷的部位與胎齡有關。足月兒主要累及腦皮質、矢狀竇旁區,因 為該區處於大腦前、中、後動脈分界區故易受血壓下降的影響;早產兒則易發生腦室周 圍白質軟化,因為早產兒矢狀竇旁區有腦膜動脈吻合支、故該部位比足月兒耐受缺氧缺 血,而腦室周圍白質區是腦血流供應中離心臟最遠的部位,當血壓下降時該部位缺血導 致梗死。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意識改變及肌張力變化,嚴重者可伴有腦幹功能障礙。根 據病情不同可分為輕、中、重度。 1.輕度 主要表現為興奮、激惹,肢體及下頦可出現顫動,擁抱反射活躍,肌張力 正常,呼吸平穩,前囟平,一般不出現驚厥。上述症狀一般於24小時後逐漸減輕。腦電 圖正常,影像診斷不一定陽性。 2.中度 表現為嗜睡、反應遲鈍,肌張力減低,肢體自發動作減少,病情較重者可 出現驚厥。前囪張力正常或稍高,擁抱、吸吮反射減弱,瞳孔縮小,對光反應遲鈍。足 月兒上肢肌張力減退較下肢重,表明病變累及矢狀竇旁區;早產兒表現為下肢肌張力減 退比上肢重,則是因腦室周圍白質軟化所致。症狀在生後72小時內明顯,惡化者嗜睡程 度加深甚至昏迷,反復抽搐。腦電圖檢查可見癲痛樣波或電壓改變,影像診斷常發現 異常。 3.重度 意識不清,常處於昏迷狀態,肌張力鬆軟,肢體自發動作消失,驚厥頻繁, 反復呼吸暫停,前囟張力高,擁抱、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或放大,對光反應差,心 率減慢。本型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數留有後遺症。腦電圖及影像診斷明顯異常。腦幹誘 發電位也異常。 【治療原則】 關鍵是預防,治療以支持療法、控制驚厥和治療腦水腫為主。 【護理措施】 1.復蘇步驟 積極配合醫生按A、B、C、D、E程式進行復蘇。 (1)氣道通暢(A):①安置體位:患兒仰臥,肩部墊高2~3cm,使頸部稍後伸至中 枕位。②清除分泌物: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氣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B):①觸覺刺激:拍打或彈足底和摩擦患兒背部促使呼吸出現。②複 蘇器加壓給氧:面罩應密閉口、鼻;通氣頻率為30~40次/分;壓力大小應根據患兒體 重而定,一般認為示指與拇指按壓時壓力為1.5~2.okPa,每增加一指,壓力遞增 0.5kPa;氧氣流量為 5升/分或以上。通氣有效可見胸廓起伏。 (3)恢復迴圈(C): 胸外按壓心臟: 一般採用拇指法,操作者雙拇指並排或重疊于 患兒胸骨體下1/3處,其他手指圍繞胸廓托在後背;按壓頻率為120次/分;按壓深度為 胸廓壓下約1~Zcm。按壓有效可摸到頸動脈和股動脈搏動。 (4)藥物治療(D): ①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②保證藥物應用:胸外按壓心臟不能 恢復正常迴圈時,可給予靜脈、氣管內注入1:1000腎上腺素;根據醫囑,及時正確輸 入糾酸、擴容劑等。 (5)評價(E): 復蘇步驟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時,均要評價患兒情況,然後再決定 下一步驟操作。 2.保暖 貫穿於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可將患兒置於遠紅外保暖床,病情穩定後置 暖箱中保暖或熱水袋保暖,維持患兒肛溫36.5~37t:。 3.消毒隔離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勤洗手及加強環境管理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4.加強監護 患兒取側臥位、床旁備吸引器等物品,遵醫囑應用止驚藥物,避免外 滲。監護的主要內容為神志、肌張力、體溫、床溫、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尿 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統症狀,注意餵養,合理給氧,避免感染,觀察用藥反應,認真填 寫護理記錄。 5.安慰家長耐心細緻的解答病情,介紹有關的醫學基礎知識,取得家長理解,減 輕家長的恐懼心理,得到家長最佳的配合。體征 評分標準 出生後評分 0 1 2 1分鐘 5分鐘 皮膚顏色 青紫或蒼白 身體紅,四肢青紫 全身紅 心率(次/分) 無 100 彈足底或插鼻管反應 無反應 有些動作如皺眉 哭,噴嚏 肌張力 鬆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活動 呼吸 無 慢,不規則 正常、哭聲響 醫生的處方是有道理的,是可以用於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