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器官衰竭
您好!人腦當中有數個空隙稱為腦室,基中含有透明的液體,稱為腦脊髓液.及脊髓液不斷產生,並通過一定途徑流往別處而被吸收.如果腦脊髓液生成過多,或產生了阻塞流通的障礙物,或因其吸收發生障礙時,腦室便會增大,壓迫腦室和頭顱骨間的腦實質,使其變得很薄.對嬰兒來說,因內部壓力升高,頭顱骨縫擴大而會形成大腦袋. 腦積液原因很多,母體內,若因弓形體侵犯腦組織、阻塞了腦積認流能的通道,那麼孩子出生時,就已經導致腦積水了. 出生前後有顱內出血,其後腦室擴大,用CT(電腦斷層攝影)可以查知.然後早點進行手術把血塊取出,也可預防腦積水.CT還可以瞭解腦內的情況,故能早期認斷腦積水.以前,只有在生後數周或數月,嬰兒問部出現異常,或手腳運動出現障礙時,才會感到有些奇怪. 腦積水可手術治療,但若病情嚴重,腰椎以下癱瘓者,高度脊柱變曲,或有重大畸形者,就不便於手術了. 作為降低顱內壓力的對應療法,可進行象排水工程那樣的手術.在腦室當中,裝入一根聚乙烯導管,使其沿血管向下延伸,與右心房、腹腔以及輸尿管(這種做法需要犧牲一側腎臟方能辦到)連接.將過多的腦積液引導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去. 這個排水工程有種種難點.孩子長大後,導管就會變短,5--6年後必須重新做手術.也有手術後不久,導管發生阻塞,或由葡萄球菌引起討厭的感染.或產生血栓等. 經過手術做好排水工程的孩子,一旦水路突然阻塞,就會有生命危險,若發生頭能、過敏、嘔吐、嗜睡等症狀時,應在數小時內再次手術. 對於除腦積水以外,不伴有其他畸形者,手術前保留的腦實質較多者,手術效果較好.也有智力可以恢復正常的. 智力已在正常值的60%以下,智力明顯降低的患兒,即使做了手術,效果也不好. 就早期診斷和早期手術來說,並非頭大的嬰兒,都是腦積水患者,出生後數周,任何孩子的頭都迅速增長,也有在家庭關係,小兒是大頭的. 可等到出現某種程度的腦積水症狀(頭圍增加到正常的一倍以上,叩擊顱骨時發生怪音,黑眼珠下移,眼睛的上半部全是白眼珠,使人想起是日落時的景象)後,應時行腦室充氣的X線檢查. 有腰椎穿刺向脊髓腔注入空氣,可引起劇烈的頭痛.現在可用沒有痛苦的CT反復觀察腦室是否擴大. 因為這是大手術,經濟負擔相當大.作為父母,也許認為,只要能治好病,花多少錢也在所不惜.但是,不要忘記,已經損壞了的腦實質做多少次手術也是難以恢復的.必須仔細觀察兒的智力情況. 正在推廣中的每週抽取腦脊液,以減輕顱壓的對症冶法,只能起到暫時的緩解作用.目前,還沒有看到用此法治癒的病例. 腦積水病例有半數左右到了一定程度,腦積水就不再加重了.對腦積水症仍在發展的患兒,應繼續治療.
由於腦組織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的腦積水稱為先天性腦積水。形成腦積水的原因可能是腦脊液的分泌和吸收之間失去平衡,即腦脊液產生過多或吸收障礙。此外,腦脊液迴圈通路阻塞也是引起先天性腦積水的重要原因。 先天性腦積水的主要特徵是頭圍呈進行性增大。頭圍多在出生後數周或數月開始增大,也有出生時就明顯大於正常。頭圍增大以後,臉部相對較小,額部向前突出,頭皮繃緊變薄,兩眼球轉動或斜視或震顫,囟門(包括前囟、後囟)開大,顱骨骨縫分離。病情嚴重者可有頻繁嘔吐、煩躁不安和進食不佳。早期對智力沒有影響,晚期病例可出現表情呆滯、智力遲鈍、視力減退、肢體癱瘓。最後多因營養不良,發生褥瘡及呼吸道感染等併發症而死亡。也有少數病例,病情會自行緩解或停止發展。 因腦脊液迴圈通路阻塞引起的先天性腦積水可作手術治療。大多數患兒在1~2年內死亡。 先天性腦積水 腦脊髓液迴圈與分泌吸收障礙,過多的腦脊液積於腦室內,或在顱內蛛網膜下腔積存,稱為腦積水。多有顱內壓增高。嬰兒腦積水是常見的一類,多發生在兩歲以內的嬰兒。 一、病因 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先天性畸形如中腦導水管狹窄及閉塞、小腦扁桃體下疝及第四腦室中孔或側孔閉鎖為主要病因。也可見後天性病變如顱內感染、出血、顱內腫瘤、外傷。 按腦脊液系統功能障礙的性質可分為梗阻性(非交通性)腦積水及非梗阻性(交通性)腦積水。前者由於室間孔、第三腦室、中腦導水管、第四腦室及其中孔和側孔以及小腦延髓池的不通暢而發生;後者多因腦脊液分泌過剩或吸收障礙所致。由於長期腦室內壓增高,大腦組織受壓,發生退行性變,可變得極為菲薄。 二、臨床表現 嬰幼兒先天性腦積水多在出生後數周頭顱開始增大,一般經3~5個月方逐漸發現,也有出生時頭顱即增大者。臨床特別是因顱內壓增高引起頭顱進行性的異常增大,與周身發育不成比例。額部向前突出、眶頂受壓向下,雙眼球下視,眼球向下轉,致鞏膜上部露白,前囟擴大且張力增加,其它囟門也可擴大,顱骨骨縫分離,頭皮靜脈擴張。頭顱叩診呈“破壺音”。嬰幼兒骨縫未閉,顱內壓增高時,頭顱可以發生代償性擴大,故在早期顱內壓增高症狀可以不明顯。但腦積水嚴重,進展較快時,亦可出現,其症狀為反復嘔吐。腦退行性變,腦發育障礙,四肢中樞性癱瘓,尤以下肢為重,常有智力改變和發育障礙。視神經受壓萎縮,可致失明。眼球震顫,驚厥亦較常見。還常併發身體其它部位畸形。 少數病例,腦積水在發展到一定時期後可自行停止,頭顱不再繼續增大,顱內壓亦不高,成為“靜止性腦積水”。 三、診斷 根據嬰幼兒頭顱增大突出等臨床典型症狀,一般診斷無大困難。檢查時,對早期的可疑本症的病兒,定期測量頭顱大小,包括周徑、前後徑及耳間徑。正常新生兒頭圍33~35cm。後囟出生後6周閉合,前囟於9~18個月之間閉合,這些資料可作參考。 為進一步確定診斷,瞭解腦積水的性質和程度,可進行如下檢查: (一)顱骨X線平片可顯示頭顱增大,頭面比例不對稱,顱骨變薄,顱縫分離及前、後囟延遲閉合或明顯擴大等。 (二)頭顱CT掃描可顯出擴大的腦室系統及腦實質性質,有助於鑒別是否有腦瘤等病。 (三)頭顱超聲檢查中線波多無移位,側腦室或第三腦室均有擴大等。 (四)前囟穿刺藉以排除硬腦膜下血腫或水瘤,這兩種情況也常引起頭顱增大。還可瞭解腦皮質的厚度及腦室內壓力高低(正常嬰兒為50~60mm水柱)。 (五)腦室造影對判斷有無導水管、第四腦室的梗阻、腦室擴大程度及有無腦室畸形,排除硬膜下血腫、水瘤以及區別交通性及非交通性腦積水有較大的意義。常選用腦室內注入水溶性碘劑。 本病應與嬰兒硬腦膜下血腫或積液、顱內腫瘤、佝僂病等相鑒別。 四、治療 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輕度腦積水應先試用非手術治療,以脫水療法和全身支持療法為主。手術治療適用於腦室內壓力較高(超過250mm水柱)或經非手術治療失敗的病例。嚴重腦積水如頭圍超過50cm、大腦皮質萎縮厚度在1cm以下,已合併有嚴重功能障礙及畸形者,手術療效不佳。 手術方式多採用腦脊液分流術。如腦室—心房分流術,腦室—矢狀竇分流術,腦室—腹腔分流術等。後一種術式安全,併發症少,使用較多。所用分流管是一種帶有貯液囊、壓力閥裝置,並不透X線,以利於透視下檢查。 術後注意防止發生併發症,如凝血塊阻塞導管,心臟內血栓形成、心內膜炎、敗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