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疾病子宮肌腺症的症狀ca125抗原
問題 【婦科】 【歸檔】 16年08月07日

子宮肌腺症的症狀ca125抗原

問題描述 女性,41歲,孩子14歲。患子宮肌腺症伴多發性子宮肌瘤。現在子宮增大,有三個月左右大小。月經週期基本正常,量也正常。平時的症狀就是痛經,聽說有個叫CA125抗原,這是什麼?
網友回答
2016年08月07日 15:27

子宮切除術用於患者無生育要求,且病變廣泛,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而且,為避免殘留病灶,以全子宮切除為首選,一般不主張部分子宮切除。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適用於有生育要求或年輕的患者。因為子宮腺肌病往往病灶彌漫並且與子宮正常肌肉組織界限不清,因此如何選擇切除的方式以減少出血、殘留並利於術後妊娠是一個很困惑的問題。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方案,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術式。子宮腺肌病復發率較高,但進行子宮切除及絕經後疾病就可以得到根治。惡變率較低,與子宮腺肌病類似的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其惡變率國內報導為1.5%,國外報導為0.7%~1.0%。相比之下,子宮腺肌病發生惡變更為少見。

2016年08月07日 15:26

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彌漫或局限性的病變,是婦科常見病。子宮腺肌病過去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經產婦,但近些年呈逐漸年輕化趨勢,這可能與剖宮產、人工流產等手術的增多相關。本病的治療手段較多,臨床決策需結合患者的年齡、症狀及生育要求進行個體化選擇。並且常常結合手術、藥物等綜合性治療方案。而引起內膜基底層細胞增生侵襲的因素現有四種理論:①與遺傳有關;②子宮損傷,如刮宮和剖宮產均會增加子宮腺肌病的發生;③高雌激素血症和高泌乳素血症;④病毒感染;⑤生殖道梗阻,使月經時宮腔壓力增大,導致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的肌層。

2016年08月07日 15:26

月經失調(40%~50%)主要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月經前後點滴出血。這是因為子宮體積增大,子宮腔內膜面積增加以及子宮肌壁間病灶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引發。嚴重的患者可以導致貧血。痛經(25%)特點是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常在月經來潮前一周開始出現,當經期結束痛經即緩解。這是因為月經時子宮肌層內的異位子宮內膜在卵巢激素的影響下充血、腫脹以及出血,同時還增加了子宮肌層血管的血量,使堅厚的子宮肌層擴張,引起嚴重的痛經。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大約有35%的患者無明顯症狀。

2016年08月07日 15:26

婦科檢查子宮常均勻增大呈球形,子宮腺肌瘤可表現為質硬的結節。子宮一般不超過孕12周大小。臨近經期,子宮有觸痛感;經期,子宮增大,質地變軟,壓痛比平時更明顯;經期後,子宮縮小。這種週期性出現的體征改變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之一。子宮常與周圍尤其是後面的直腸粘連而活動較差。15%~40%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約半數患者合併子宮肌瘤。敏感性達80%,特異性可達74%,較腹部探頭準確性高。部分子宮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準升高,這在監測療效上有一定價值。

2016年08月07日 15:26

對症治療對於那些症狀較輕,僅要求緩解痛經症狀,尤其是近絕經期的患者,可以選擇在痛經時予以非甾體抗炎藥對症處理。因為異位的子宮內膜在絕經後會逐漸萎縮,所以此類患者在絕經後病痛就會得到解除而不需手術治療。注射可以使體內的激素水準達到絕經的狀態,從而使異位元的子宮內膜逐漸萎縮而起到治療的作用。此方法又稱為“藥物性卵巢切除”或“藥物性垂體切除”。 口服避孕藥物或孕激素可以使異位的子宮內膜蛻膜化和萎縮而起到控制子宮腺肌病發展的作用,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子宮腺肌病異位的子宮內膜大多為基底層的子宮內膜,它們對孕激素不敏感。所以孕激素治療子宮腺肌病的效果尚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