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兒童腦癱表現
問題 【腦癱】 【歸檔】 15年12月15日

兒童腦癱表現

問題描述 腦癱兒童除了說話不正常之外還有什麼比較突出的嗎?兒童腦癱表現有什麼?應該怎麼治療?
網友回答
2015年12月15日 23:35

症狀體征1.兒童腦癱表現 腦癱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為:(1)兒童腦癱表現的症狀:①精神症狀:過度激惹,經常持續哭鬧,很難入睡。對突然出現的聲響及體位改變反應劇烈,全身抖動,哭叫似驚嚇狀。②餵養困難:表現為吸吮及吞咽不協調,體重增長緩慢。③護理困難:穿衣時很難將手臂伸入袖內,換尿布時難以將大腿分開,洗澡時腳剛觸及浴盆邊緣或水面時,嬰兒背部立即僵硬呈弓形,並伴有哭鬧。兒童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2)運動功能障礙:均表現為:①運動發育落後:包括粗大運動或精細運動遲緩,主動運動減少。②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肌張力亢進、肌強直、肌張力低下及肌張力不協調。③姿勢異常:靜止時姿勢如緊張性頸反射姿勢,四肢強直姿勢,角弓反張姿勢,偏癱姿勢;活動時姿勢異常如舞蹈樣手足徐動及扭轉痙攣,痙攣性截癱步態,小腦共濟失調步態。④反射異常:表現為原始反射延緩消失、保護性反射延緩出現以及Vojta姿勢反射樣式異常,Vojta姿勢反射包括牽拉反射、抬軀反射、Collin水準及垂直反射、立位和倒位及斜位懸垂反射。

2015年12月15日 23:35

兒童腦癱表現2.分型 依據腦癱運動功能障礙的範圍和性質,分型如下:(1)痙攣型(spasticity):發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常與其他型的症狀混合出現,病變波及錐體束系統,主要表現為中樞性癱瘓,受累肢體肌張力增高、肢體活動受限、姿勢異常、深腱反射亢進、踝陣攣陽性,2歲以後錐體束征仍陽性。上肢屈肌張力增高、肩關節內收、肘關節、腕關節及手指關節屈曲。臥位時下肢膝關節、髖關節呈屈曲姿勢;俯臥位時抬頭困難;坐位開始時,頭向後仰,以後能坐時,兩腿伸直困難,脊柱後凸,跪時下肢呈“W”形;站立時髖、膝略屈,足尖著地;行走時呈踮足、剪刀樣步態。根據受累的部位又分為7種:①痙攣性偏癱(hemiplegia):指一側肢體及軀幹受累,上肢受累程度多較下肢重。癱瘓側肢體自發運動減少,行走延遲,偏癱步態,患肢足尖著地。約1/3患兒在1~2歲時出現驚厥。約25%的患兒有認知功能異常,智力低下。②痙攣性雙癱(diplegia):指四肢受累,但雙下肢受累較重,上肢及軀幹較輕。常在嬰兒開始爬行時即被發現。托起小兒雙腋可見雙下肢呈剪刀狀交叉。本型如以影響兩下肢為主則智力發育多正常,很少合併驚厥發作。③痙攣性四肢癱(quadriplegia):指四肢及軀幹均受累,上下肢嚴重程度類似,是腦癱中最嚴重的類型,常合併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覺異常和驚厥發作。④痙攣性截癱(paraplegia):雙下肢受累明顯,軀幹及雙上肢正常。⑤雙重性偏癱(double hemiplegia):四肢受累,但上肢受累較下肢重或者左右兩側癱瘓程度不一致。⑥三肢癱(triplegia):三個肢體受累,多為上肢加雙下肢癱瘓。⑦單癱(monoplegia):單個肢體受累。單癱表現輕微,易誤診,若發生在非利手,就更易誤診。

2015年12月15日 23:35

(2)手足徐動型(athetosis):約占腦癱20%,主要病變在錐體外系統,表現為難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運動,當進行有意識運動時,不自主、不協調及無效的運動增多。這些動作在睡眠時消失。多有肌張力降低,抬頭無力,餵養困難,常有舌伸出口外及流涎。1歲後手足徐動逐漸明顯,因口肌受累呈顯著語言困難,說話時語句含糊,聲調調節也受累。通常無錐體束征,手足徐動型腦癱智力障礙不嚴重,驚厥亦不多見。隨著圍生期保健的廣泛開展,此型現已少見。(3)強直型(rigidity):此型很少見到,由於全身肌張力顯著增高,身體異常僵硬,運動減少,主要為錐體外系症狀,使其四肢做被動運動時,主動肌和拮抗肌有持續的阻力,肌張力呈鉛管狀或齒輪狀增高,腱反射不亢進,常伴有嚴重智力低下。(4)共濟失調型(ataxia):可單獨或與其他型同時出現。主要病變在小腦。臨床表現為步態不穩,走路時兩足間距加寬,四肢動作不協調,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顫,快變轉化的動作差,指鼻試驗易錯誤,肌張力低下。此型不多見。(5)震顫型(tremor):此型很少見,表現為四肢震顫,多為靜止震顫。(6)肌張力低下型(atonia):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四肢呈軟癱狀,自主運動很少。仰臥位時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狀似仰翻的青蛙,俯臥位時,頭不能抬起。常易與肌肉病所致的肌弛緩相混,但肌張力低下型可引出腱反射。多數病例在嬰幼兒期後轉為痙攣型或手足徐動型。(7)混合型(mixed):同一患兒可表現上述2~3個型的症狀。以痙攣型與手足徐動型常同時受累。還有少數病兒無法分類。

2015年12月15日 23:35

兒童腦癱的康復中心用藥治療治療的目的是利用各種綜合治療措施糾正異常的運動和姿勢,減輕傷殘程度,促進患兒正常發育。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早期干預,長期康復。1.兒童腦癱的康復中心治療 針對腦癱患兒的現有能力進行功能障礙評定,制定適合小兒特點的訓練方案,並備有訓練的設施。功能訓練包括:(1)運動療法(physical therapy,PT):主要訓練粗大運動,特別是下肢的功能,利用機械、物理手段改善殘存運動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勢反射,誘導正常的運動發育。常用:①波巴斯(Bobath)法(又稱神經發育治療法):阻止異常的姿勢反射活動,促進正常的姿勢反射產生,發展正常的運動能力和自動反應能力。②伏易得(Vojta)法:通過刺激腦癱患兒身體的一定部位,使患兒產生翻身和匍匐爬行兩種反射運動模式,最終使這些反射運動變為主動運動,這些匍匐爬行視為人體所有協調運動的先導。③派托(Peto)法:集體訓練的引導法,把生理條件相似的患兒放在一起,包括粗動作訓練、感覺運動、自助技能訓練和特殊教育。兒童腦癱治療哪裡專業?看看方法 (2)作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OT):訓練上肢和手的功能、眼手協調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以提高日後的職業工作能力。 (3)語言治療(speech therapy,ST):包括發音訓練、咀嚼吞咽功能訓練。對於語言功能障礙要爭取在語言發育關鍵期前進行。個例訓練與集體訓練相結合。視覺障礙及時糾正,聽力障礙儘早配備助聽器。(4)物理治療:包括電療、水療等,特別是在水中能產生更多的自主運動,肌張力得到改善,並增加患兒學習自信心。必要時配備合適的矯形器。(5)祖國醫學:應用針灸、推拿、按摩等進行康復治療。

2015年12月15日 23:35

兒童腦癱的康復中心治療2.外科矯形 適用于步態趨於成熟的小兒(6~10歲)進行。主要適應證為痙攣性腦癱患兒,目的在於矯正畸形、改善肌張力、改善肢體平衡。手術包括肌腱手術、神經手術、骨關節手術等。3.家庭教育 提倡家庭成員的參與康復治療。應加強患兒父母教育,學習功能訓練手法及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方法;全面關心患兒,注意合理營養和護理。4.藥物治療 目前尚未發現治療腦癱的特效藥物,僅為對症治療,如為緩解手足徐動型的多動,可試用小量安坦;緩解肌痙攣可用巴氯芬、肉毒素A、丹曲林、苯二氮卓類等,降低肌張力,增加關節活動幅度和運動功能;合併癲癇者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