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術前擴容
嗜鉻細胞瘤術前擴容腫瘤內含大量兒茶酚胺,容易被擠壓釋放入血,引起患者血壓劇升和心跳驟停。20世紀70年代酚苄明、心得安問世以後,術前屬患者服用,準備2~4周阻滯了腎上腺能受體,減免了術中患者血壓、心律的波動,提高了手術安全性,但還是要求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和術後護理,術中輕柔操作,才能保證手術的順利圓滿完成嗜鉻細胞瘤分泌過量的CA使外周血管強烈收縮,血管床容積減少,血容量絕對不足。一旦切除腫瘤,CA減少,血管床開放,容量不足就成為主要矛盾,術前在控制血壓的情況下,預充一定的血容量,再輔以術中擴容,這不但可使術中血壓平穩,而且可防止術中因血容量不足而大量快速擴容可能發生的心衰、肺水腫等併發症
嗜鉻細胞瘤術前擴容嗜鉻細胞瘤宜行手術切除因其多為良性腫瘤絕大多數術後效果良好但手術和麻醉的危險性較大尤其是大的腫瘤血管豐富又緊貼周圍大血管容易出血。腎上腺嗜鉻細胞瘤90%以上是良性的,但是也有少數為惡性,一旦確診應儘早治療手術切除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治療可治癒。有報導可採用可樂定(clonidine)進行抑制試驗。口服可樂定後,非嗜鉻細胞瘤高血壓患者的血兒茶酚胺被抑制而下降;而嗜鉻細胞瘤病人的腫瘤自主性兒茶酚胺的分泌釋放不能被抑制,故血兒茶酚胺水準無改變。激發試驗是應用組織胺等對陣發性高血壓患者在無發作、血壓不高時進行誘導激發。靜脈注射組織胺後2分鐘,收縮壓升高大於6.65kPa(50mmHg),舒張壓升高大於3.99kPa(30mmHg),即為陽性。正常人及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注藥後血壓可下降,同時有面部潮紅、頭痛、噁心等。本試驗有一定危險,試驗時應備好苄胺唑啉等。本試驗有一定危險,試驗時應備好苄胺唑啉等,以便血壓過高時用。對有心肌梗塞、腦溢血、心衰病史者,禁作此試驗。
嗜鉻細胞瘤術前擴容藥理試驗藥理試驗特異性不強,有一定的假陰性、假陽性及副作用。但對臨床可疑而兒茶酚胺測定未發現異常者應用藥物試驗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藥理試驗有兩大類,即阻滯alpha;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如苄胺唑啉(phentolamine,regitine),用於持續性高血壓病人或陣發性高血壓病人發作。如果血壓是由於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所致。則靜脈注射苄胺唑啉後2分鐘內血壓迅速下降。收縮壓下降大於4.65kPa(35mmHg),舒張壓下降大於3.3kPa(25mmHg),並維持3~5分鐘以上為陽性。試驗前應停用鎮靜劑和降血壓藥1周,以免影響測定的準確性。
嗜鉻細胞瘤術前擴容胰島血糖素(glucagon)可興奮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瘤釋放兒茶酚胺,引起高血壓,而對正常人及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無此反應。它的副作用遠較組織胺小,較為安全。3.定位診斷B型超聲和CT掃描對嗜鉻細胞瘤的診斷準確率高,而且無創傷,有條件應作為首選檢查方法。1.5cm以上的腫瘤經CT掃描可準確定位,小於1cm者困難些,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分析。CT掃描除能對腫瘤進行定位和測量大小外,還可根據腫瘤邊界等情況,判斷其有否浸潤、轉移等,以利選取合適的治療方法。腔靜脈分段取血定位檢查,對嗜鉻細胞瘤定位,尤其對體積小的腫瘤、異位腫瘤或其他檢查未能定位的腫瘤,有較高的價值,可給CT掃描提供一定的參考。
嗜鉻細胞瘤術前擴容近年來開展的131I-間位碘苄胍(131I-MIBG)造影,對嗜鉻細胞瘤的診斷及定位提供了重要方法。其原理是MIBG在化學結構上類似去甲腎上腺素,能被腎上腺髓質和嗜鉻細胞瘤攝取。故對嗜鉻細胞瘤檢查有特異性,能鑒別腎上腺或腎上腺以外其他部位的腫瘤是否為嗜鉻細胞瘤。具有安全、特異和準確率高的優點。許多疾病都有類似嗜鉻細胞瘤表現,因此鑒別診斷很重要。1.原發性高血壓某些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呈現高交感神經興奮性,表現為心悸、多汗、焦慮、心輸出量增加。但患者的尿兒茶酚胺是正常的。尤其是在焦慮發作時留尿測定兒茶酚胺更有助於除外嗜鉻細胞瘤。2.顱內疾病在顱內疾病合併有高顱壓時,可以出現類似嗜鉻細胞瘤的劇烈頭痛等症狀。患者通常會有其他神經系統損害的體征來支持原發病。但也應警惕嗜鉻細胞瘤併發腦出血等情況。3.神經精神障礙在焦慮發作尤其是伴有過度通氣時易與嗜鉻細胞瘤發作相混淆。但是焦慮發作時通常血壓是正常的。如果血壓亦有上升,則有必要測定血、尿兒茶酚胺以助鑒別。癲癇發作時也類似嗜鉻細胞瘤,有時血兒茶酚胺也可升高,但尿兒茶酚胺是正常的。癲癇發作前有先兆,腦電圖異常,抗癲癇治療有效等以助除外嗜鉻細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