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心理健康心路歷程(四)
問題 【精神心理科】 【歸檔】 14年05月13日

心路歷程(四)

問題描述 來到大學,我漸漸覺得我還是沒有突破自己困擾,再加上這所普通本科院校和我想像中大學應該有的樣子相差甚遠,和我同學所考的大學更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我的內心陷入煎熬,為自己的現狀感到焦慮,為自己的前途感到擔憂,為自己沒有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而困苦,我經常焦慮到睡不著覺,心情各種複雜。大學我面臨的困擾依舊是過多的憂慮。比如說,我想談戀愛,卻害怕自己會陷入整天擔憂分手的恐慌,即便一個很簡單的理由,也會讓我覺得,我很可能會在戀愛中陷入整日擔憂分手的恐慌,比如家庭的原因,性格的原因,我害怕這些微不足道理由導致分手,我害怕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會讓我陷入擔心分手的恐慌。同時,我也擔憂自己的這種狀態被對方知道。所以即便面對彼此有好感的女生,我也沒有勇敢的追求。但事實上我也不覺得自己真的害怕分手。我害怕的是自己會在戀愛中陷入恐慌。會因分手陷入沮喪,而不能自拔。漸漸地我就總結,曾經或者說童年,一定發生過什麼事情曾令我陷入深深的恐慌,才養成了我這樣的性格特徵。我仔細的審視自己的過去,我曾經受過的家庭教育,每一件事,去尋找蛛絲馬跡。將每一個可能的因素與我的症狀相聯繫,去尋找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我思考了很多原因,最終我覺得是童年發生性☆禁☆遊☆禁☆戲,而又被威脅恐嚇可能是一切的根源。我一時間也沒想明白,性☆禁☆遊☆禁☆戲和被威脅為什麼會形成我恐慌的性格。直到我想起自己曾為之陷入深深的焦慮和恐慌——道德譴責和害怕別人知道的焦慮和恐慌,我才感覺自己找到聯繫。然而我卻突然有深深地陷入另一個恐慌,我害怕要是將來這件事(性☆禁☆遊☆禁☆戲)被說出來怎麼辦,又在這件事情上徘徊了將近一年多……後來經過諮詢和交流,我漸漸地覺得童年的事情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我本來覺得只要我找到原因,我就不會在恐慌,沒想到陷入更深的恐慌,好在最終還是找到出路。本以為接受明白了童年發生的事情,就不再會過多的擔憂,改變擔憂的性格,變的樂觀開朗,而現在發現自己遇事還是會有很多擔憂。很長一段時間內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後來總算知道了自己在想什麼,但是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想,改變不了。其實我很小的時候就有過焦慮的情緒體驗。我記得自己在11歲左右的時候,整天唉聲歎氣,感覺很壓抑,好像是在愁什麼,父母為這件事情還責備過我,但我就是老愛唉聲歎氣,也不知道為什麼。雖然我經歷了這些複雜的經歷,但是我明沒有愁容滿面,在外人眼裡面我是個開朗活潑的人,其實我本質上也是,只是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困擾。這就是我這些年的心理歷程,有很多表述很主觀,希望不會影響您的判斷。
網友回答
2014年05月14日 21:04

分析:該情況可以考慮是自我認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