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初生兒先天性心臟病怎麼治療?
問題 【心血管內科】 【歸檔】 11年01月06日

初生兒先天性心臟病怎麼治療?

問題描述 我女兒10月24號出生,後來查到有先天性心臟病。房缺3.7MM 請問這個嚴重嗎,我可能自動長全嗎,還有說可以用藥物的。那種方法好一點。我們有什麼可以為寶寶做的。我們有什麼可以為寶寶做的。那種治療方法會對寶寶好一點,還是治療的時間什麼時候是最好的,治療費大概要多少錢。做手術對寶寶影響大嗎,需要多久才能恢復。
網友回答
2011年01月06日 20:49

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3毫米是小的室間隔缺損,小於5mm室間隔缺損有自然閉合的可能性,自然閉合幾率25%。3毫米的卵圓孔未閉有自然閉合的可能。目前二者對身體基本無影響,但需要注意其有沒有明顯增寬。 如果室間隔缺損在四歲前仍沒有自然閉合的話,就需要手術啦,因為孩子四歲後對事情有所記憶。四歲時成功率近100%。四歲時手術總費用約1萬7,不同地區不同醫院有所不同。卵圓孔未閉可同期處理。 如果孩子發育、體質明顯受限、經常感冒或肺炎等,也可以半歲後手術治療。建議到開展嬰幼兒心臟病手術的醫院手術。 如果手術,建議到開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醫院進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同期把卵圓孔未閉一塊處理。 術後和正常人一樣。沒有後遺症。 如果不手術,建議每年做一次心臟超聲看看。 在發達國家,微創封堵僅限於肌部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 希望以上答覆對你有所幫助。 以下是參考資訊,您可以看看,應該有所幫助。 室間隔缺損是先天性心臟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小型室間隔缺損一般無症狀,缺損隨年齡增長而縮小,有人認為約25%可自然關閉。大缺損在孩子出生1~2個月後,出現呼吸急促、多汗,體重增長緩慢、面色蒼白。患兒常有呼吸道感染,易患肺炎。聽診可聞雜音。可通過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波檢查進行診斷。 手術適應症,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 1. 不需手術 小型缺損而無症狀或進行性閉合缺損,症狀逐漸減輕者,暫不手術,進行觀察。 2. 擇期手術 缺損的大小,由小到中等,症狀輕,無肺動脈高壓,而肺血流:體血流在2:1左右。在隨訪中,心臟雜音、心電圖和胸片變化不大者,可等到學齡前施行手術;如在觀察期間,肺動脈壓升高,心臟雜音變短,心尖區舒張期雜音變低或消失者,應提早手術。 3. 早期手術 在大型室間隔缺損嬰幼兒,症狀重,肺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結構改變以及肺血管生長受阻等,如在8個月內手術修補室間隔缺損,術後一年肺血管改變可恢復,且有新血管長出。而在9個月或更後進行手術刀嬰幼兒,術後仍有持續性肺血管阻力的升高,這提示肺血管肌層的肥厚與向外周的延伸以及內膜增生並沒有完全退化,新血管的成長亦有限度。但也有的作者指出術後持續性肺血管阻力的升高僅發生在兩歲以後施行手術的幼兒。 Kirklin等認為在2歲內進行手術,即使有非常嚴重的肺動脈高壓,也能恢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而2歲以上的手術者,有50%的肺動脈高壓將持續不變。Ching等和Bonchek等也指出在2歲以上施行手術者,有25%在術後2~11年間肺血管阻塞性病變仍在進行,反之在2歲內手術者,則無此現象。故在2歲內施行手術能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變。為了掌握時機,就需要密切觀察和重複心導管檢查。但是年齡越小,手術死亡率越高。如屬選擇性手術,一般3個月大的嬰兒不做,待其室間隔缺損自行閉合或縮小。 4. 緊急手術 大型室間隔缺損的新生兒或嬰幼兒,分流量大,併發危及生命的頑固性心力衰竭和肺功能不全,積極內科療法無效者,應創造條件進行手術,即使在生下3個月內亦應如此。可以考慮行肺動脈環縮術,以挽救生命。這種手術目前已較少做,多趨向於行修復術,但在技術上要做好同時修復其他合併畸形的準備。 根據Kirklin的意見,只有兩種大室間隔缺損需先進行肺動脈環縮術:多發室間隔缺損散佈在隔束或間隔前部,同時還有隔膜缺損;另一種是大型室間隔缺損,類似房間管型,三尖的腱索跨立於室間隔之上,三尖瓣環騎跨於兩個心室之上,三尖瓣的腱索亦可附於間隔的左側。其右室常發育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