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吃什麼藥
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臨床以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幹嘔,臨床嘔與吐常同時發生,故合稱為嘔吐。嘔吐可以出現於多種疾病之中,如西醫學的神經性嘔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嘔吐、胃黏膜脫垂症、幽門痙攣、幽門梗阻、賁門痙攣、十二指腸壅積症等。他如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尿毒癥、心源性嘔吐、顱腦疾病表現以嘔吐為症狀時。
感受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或穢濁之氣,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穀隨逆氣上出,發生嘔吐。由於季節不同,感受的病邪亦會不同,但一般以寒邪居多。飲食過量,暴飲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甘肥及不潔食物,皆可傷胃滯脾,易引起食滯不化,胃氣不降,上逆而為嘔吐。惱怒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胃氣上逆;憂思傷脾,脾失健運,食難運化,胃失和降,均可發生嘔吐。脾胃素虛,或病後體弱,勞倦過度,耗傷中氣,胃虛不能盛受水穀,脾虛不能化生精微,食滯胃中,上逆成嘔。
嘔吐的病位主要在胃,但與肝脾有密切的關係。基本病機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病理性質不外虛實兩類,實證因外邪、食滯、痰飲、肝氣等邪氣犯胃,以致胃氣痞塞,升降失調,氣逆作嘔;虛證為脾胃氣陰虧虛,運化失常,不能和降。病理演變:初病多實,嘔吐日久,損傷脾胃,脾胃虛弱,可由實轉虛。亦有脾胃虛弱,複因飲食所傷,而出現虛實夾雜之證。新病邪實,嘔吐頻繁,常伴有惡寒、發熱、脈實有力。久病正虛,嘔吐無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面色萎黃,脈弱無力等症。
嘔吐與噎膈,皆具有嘔吐的症狀。然嘔吐之病,進食順暢,吐無定時。噎膈之病,進食哽噎不順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則因噎廢食。嘔吐大多病情較輕,病程較短,預後尚好。而噎膈多因內傷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較長,預後欠佳。寒邪客胃者加上脘、胃俞;熱邪內蘊者加合穀,並可用金津玉液點刺出血;痰飲內阻者加膻中、豐隆;肝氣犯胃者加陽陵泉、太沖;脾胃虛弱者加脾俞、胃俞、腹脹者加天樞;腸鳴者加脾俞、大腸俞;泛酸欲嘔者加公孫;食滯者加梁門、天樞。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法。配穴按補虛瀉實操作;虛寒者,加艾灸、嘔吐發作時,可在內關穴行強刺激並持續運針1~3分鐘。
暴病嘔吐一般多屬邪實,治療較易,預後良好。惟痰飲與肝氣犯胃之嘔吐,每易復發。久病嘔吐,多屬正虛,故虛證或虛實夾雜者,病程較長,且易反復發作,較為難治。若嘔吐不止,飲食難進,易變生它證,預後不良。如久病大病之中,出現嘔吐,食不能入,面色蒼白,肢厥不回,脈微細欲絕,此為陰損及陽,脾胃之氣衰敗,真陽欲脫之危證。起居有常,生活有節,避免風寒暑濕外邪侵襲。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對肝氣犯胃者,尤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