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疾病濕熱體質的症狀
問題 【白帶增多】 【歸檔】 16年07月30日

濕熱體質的症狀

問題描述 我想問一下我老是感覺身體沒勁大便粘少多次臉上最近老是油油的皮膚一直都挺好的頭髮也最近有點油腰酸這是不是體能濕熱了,:濕熱體質有哪些症狀 怎麼調理?想請教下老師陰虛濕熱體質的表現都有哪些啊?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30日 22:23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2016年07月30日 22:23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很常見嗜煙酒、常熬夜,日久會出現牙齒黑,舌苔黃膩,滿嘴口氣,身上味道也大。長期帶下色黃,下體異味很大,白帶多黃。3.滋補不當,如吃很多銀耳、燕窩、冬蟲夏草、烏雞白鳳丸等,滋補不當,滋補過度會催生或者加重濕熱體質。4.肝鬱氣滯,長期情緒壓抑,借酒澆愁。

2016年07月30日 22:23

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疔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噁心厭食,便溏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裡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2016年07月30日 22:23

形體偏胖或消瘦;常見體征:面垢油光、多有痤瘡粉刺、常感口幹口苦、眼睛紅赤、心煩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結或黏滯、男性多有陰囊潮濕、女性常有帶下增多。病時上述徵象加重;舌象:舌質偏紅怠黃膩;脈象:多見滑數;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容易發怒;適應能力:不能耐受濕熱環境。常見的皮膚病:痤瘡、濕疹、銀屑病、汗皰疹,濕癬、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易患黃疸、火熱症、癰瘡和癤腫等病症。

2016年07月30日 22:23

.濕重,以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等。1)六一散 成分:滑石、甘草。功能主治:清暑利濕。用於感受暑濕所致的發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項:若陰虛,內無濕熱,或小便清長者忌用。孕婦忌服。(2)三仁湯 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飛滑石、白通草、半夏、竹葉、厚樸。功效:清利濕熱,宣暢氣機。注意:杏仁用量不宜過大,常用量為15g,過量後易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3)平胃散 成分:蒼術、厚朴(薑制)、陳皮(去白)、甘草(炙)。功效:燥濕健脾,消脹散滿。脾虛無濕或陰虛之人,症見舌紅少苔,口苦而渴,或脈數者,都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