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專家解答
問題 【黃疸】 【歸檔】 14年06月24日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專家解答

問題描述 我的兒子在出生三四天的時候出現黃疸,過了兩天左右臉上就消的差不多了,可是現在眼睛裡還有一點黃,這樣正常嗎,應該怎麼辦呢?
網友回答
2014年06月24日 21:49

判斷黃疸是否嚴重有4個指標: (1)黃疸出現嚴重,最高總膽紅素水準超過229umol/L,早產兒超過250umol/L. (2)黃疸反復出現,消退後重新出現,而且每天黃疸增加比較快. (3)黃疸持續時間長,早產兒超過3個星期,足月兒超過14天都不正常. (4)除了臉與軀幹皮膚發黃外,前臂,手掌,手心,腳心都發黃,此時情況就比較嚴重了. 寶寶出現母乳性黃疸怎麼辦 : 有的寶寶剛出生時,皮膚的顏色紅潤,但喂母乳後不久,就發現皮膚變黃,而且久久不退.但寶寶能吃能睡,精神很好.經化驗,膽紅素多在每100毫升血20毫克以下.寶寶的肝臟和脾臟也不大,無貧血,白細胞數不高,肝功能正常.這就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為1-2%,甚至更高.為什麼有些寶寶用母乳餵養後會出現黃疸呢?醫生研究發現,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與新生兒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有關.專家認為,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親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別高,使膽紅素在寶寶的小腸中被重複吸收,於是,寶寶便出現了黃疸並持續不退. 母乳性黃疸一般可分為早髮型及遲髮型兩種類型.早髮型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出現時間及達到高峰值的時間相似,即在出生後的2-3天出現,並於第4-6天最明顯,然後在兩周內消退.然而,從臨床實踐來看,母乳性黃疸的最高值要超過生理性黃疸.遲髮型者出現的時間較晚,常緊接生理性黃疸之後發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加重,也就是說母乳性黃疸常在寶寶出生後7-14天出現. 無論是早髮型或遲髮型母乳性黃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黃疸就減退;若再開始母乳餵養,黃疸又會重新出現.母乳性黃疸比一般生理性黃疸的持續時間長,有的可長達1-2個月,但通過化驗可與肝炎區別開. 出現母乳性黃疸後是否應停止餵養母乳呢?一般來說不必,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通常不會出現較重症狀,也不需要特殊的藥物治療.如果經化驗確診為母乳性黃疸,就不必緊張地帶著寶寶多次去醫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 母乳性黃疸不需要吃藥.輕時可以繼續吃母乳,重時應該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營養品,為使寶寶得到必需的營養,可採取多次少量的母乳餵養的方法.暫停期間,可以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證乳汁持續分泌,等寶寶黃疸減輕或消退後,再繼續母乳餵養.此後,即使有輕度黃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一般來說,隨著月齡的增長,黃疸可逐漸消退,對寶寶生長發育並無多大影響,不必過於擔心.如果停用母乳後黃疸沒減輕,或反而加重,應該再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本病是因血液中的膽紅素過多,沉澱於組織,使鞏膜(白眼球)和皮膚呈黃色.如血液中膽紅素過高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常會導致死亡和嚴重後遺症.對於每個黃疸患兒應儘快找出病因,及時治療. 膽紅素是由衰老的紅血球破壞而形成的物質.紅血球更新週期為120天,膽紅素被肝臟處理後形成膽汁,通過腸道排泄出去.若肝臟和膽管出現障礙,紅血球大量破壞,而膽紅素不能及時地被處理和排泄,則可形成此病,新生兒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類: 1,引起生理性黃疸的原因: A,新生兒黃疸:寶寶在媽媽子宮裡時需要較多的紅細胞,以攜帶足夠的氧來維持生命.在出生後,寶寶有了自己的呼吸運動,過多的紅細胞即在短期內破壞,產生膽紅素量過多,而寶寶肝臟功能不夠健全,這麼多的膽紅素不能一下子經過肝臟處理由腸道排出體外,於是停留在血液中的膽紅素使白眼球和皮膚變黃. B,假性黃疸:吃了含較多胡蘿蔔素的食物.如吃了太多番茄,南瓜,菠菜,柑橘,胡蘿蔔等,可引起黃疸;其特點是手掌,腳掌,額頭,鼻翼等處最為明顯.還有因服了某些藥物,如維生素K3,K4(>10mg/日),新生黴素,阿的平等,也可使皮膚發黃,以上兩種原因引起的黃疸,不是因為血中的膽紅素增高所致,故而被稱為“假性黃疸”. 2,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1)感染性 A,新生兒肝炎:大多因病毒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或胎兒通過產道時被感染,一般起病較慢,常在寶寶生後1-3周或更晚出現黃疸. B,新生兒敗血症及其它感染:新生兒感染可伴黃疸,尤其是被較嚴重的細菌感染時,如敗血症,尿路感染等更常見. (2)非感染性 A,新生兒溶血症:因母親與嬰兒的血型不適而引發.母親的血型若是Rh陽性型或o型時易得此病. B,膽道閉鎖:此類型是黃疸疾病中最應注意的一種,肝臟內形成的膽汁通過膽道管流入腸中,但因出生時這個膽道管封閉阻塞而引發此病. C,母乳性黃疸:因受母乳內所含的激素的影響引發的病症,多於出生後4-7天出現黃疸,2-3周達高峰,膽紅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時後即下降. 症狀表現 1,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期,大約持續一周左右,開始時頭面部發黃,然後是軀幹,最後是四肢發黃.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生兒體內的膽紅素日見減少,黃疸也逐日減輕,不需任何治療,黃疸自動消退.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無貧血或肝脾腫大等伴隨症狀. 2,病理性黃疸.多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而且很快加重,時間長,不易消退或在生理性黃疸減退或消失後又重現.這種黃疸,除皮膚發黃,白眼球,淚水和尿液有時呈黃色,甚至尿布也被染黃.最危險的膽道閉鎖症狀是在出生後1-2周左右出現,黃疸一點點變厲害,皮膚泛黑黃,特徵是排出白色便,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請醫生診治. 家庭護理要點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左右出現黃疸時,應立即送醫院,應考慮新生兒溶血症.如治療延誤,可會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導致死亡或核黃疸. ★即使是出生後2-3天出現的黃疸,以生理性黃疸為主,也應觀察黃疸加重的程度.如黃疸持續超一周(早產兒超過兩周),或黃疸不僅不減輕反而加重,應帶寶寶去醫院,排除病理性黃疸的可能. ★對有黃疸的寶寶,應注意檢查其臍部及皮膚有無化膿性病灶.要注意寶寶的一般情況,如食欲,精神反應,呼吸表現,如有異常,應考慮感染引起的黃疸. ★要注意大便的顏色,如果大便呈深黃色,提示血液中的紅細胞被破壞的過多,膽紅素過高,如果大便由黃白色漸呈黃色,常提示肝臟功能不正常,不能處理日常量的膽紅素.如大便呈灰白色或白陶土色,說明膽紅素未隨膽汁從膽道中流出,要考慮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可能. ★有核黃疸的嬰兒,出院後應堅持作肢體被動鍛煉及智力訓練,定期去醫院複查.周歲以內每3個月複查1次,周歲後每年複查1次,堅持到7歲

2014年06月24日 21:49

生兒黃疸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多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指導意見:小兒發生黃疸的原因1、紅細胞破壞太快太多(因為在母親肚子內時,需要的紅細胞較多,而出生後用肺呼吸,需要的紅細胞就少了,身體會自動破壞多餘的紅細胞發生自身溶血而至生理性黃疸)2、肝炎或肝細胞缺乏一種酶導致排泄膽紅素障礙3、膽道閉鎖或膽汁粘稠也可以引起建議及早治療,因為新生兒體質差的話有可能發生核黃疸,會引起生命危險 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