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小兒口吃
問題 【癲癇】 【歸檔】 09年07月07日

小兒口吃

問題描述 您好,我兒子2005年5月31日生,各項指標都正常,活潑愛動,就是會說話後,有點急於表現說什麼時,愛重複,我也沒當回事,但是去年年底有一天,他去看完故事會回來,和我說故事會上有意思的故事時,就結結巴巴特嚴重,表達不清,後來過兩天也沒事了,但今年又有這個情況,兒子一興奮,或一急就口吃,我們平時也挺注意,教他兒歌什麼的,讓他慢點說.但是情況不太明顯,兒子還是有口吃的情況. 我特著急,家裡又沒有什麼遺傳史,他為什麼會這樣,他還挺喜歡說話.我真害怕他長大了有了自尊心,人家一笑話他,變得內向,自卑.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兒子說話正常了.他的性格有點著急,凡事喜歡自已做,做不好也喜歡發脾氣.或者您知道,哪有治的好的地方,我們帶陔子去看一下.請專業的糾正師幫助我們一起糾正陔子的錯誤.讓他恢復正常.
網友回答
2009年07月18日 08:09

你好:這種情況不要過於著急,多跟孩子交流,多訓練,比較好,祝好

2009年07月07日 12:15

兒童口吃病形成的原因:1,模仿和暗示:大部分口吃患者是在幼小時學別人的口吃學來的。兒童期正是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關鍵時期,兒童的心理特點之一是模仿性強和易受暗示。當親友、同學和鄰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會成為模仿的對象。2,心理因素:大量事實表明,兒童口吃是兒童受驚、被嚴厲斥責、懲罰、嘲笑、環境突然發生變化、父母雙亡或離異、家庭不和睦等情景下引起的恐懼、焦慮情緒的結果。由於突然或持續驚嚇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見。在一些突然引起震驚、恐懼的事件之後,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例如遇見某種動物,聽了鬼怪的驚險故事,因而引起驚恐等等之後,可發生口吃。口吃可能在受驚恐的當時發生,也可能是在受了驚恐之後幾小時或幾天之後出現,有時是經過沉默階段再出現的。3,疾病影響:如與發音、對語言理解甚至讀書寫字有密切關係的神經系統發生障礙;如小兒癲癇、麻疹、熱病、腦病、百日咳、猩紅熱、膿症、鼻炎、扁桃腺發炎或肥大等等,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多少都能使呼吸和發聲受到影響。4,遺傳問題:口吃與遺傳、大腦兩半球優勢或某種功能障礙有關,與語言神經末梢缺陷有關。口吃患者的家族常有口吃歷史。此外,特色療法認為,說話結結巴巴的原因主要在於患者身體上某些負責發音的肌肉組織功能太弱,而這些因素都可以通過生殖細胞遺傳給下一代。兒童口吃病的症狀:1,發音困難:口吃是一種言語恐懼症,主要表現為發音困難。 (1)難發:患者在說話時第一個字難發,而且越急越說不出,必須經過一番努力,並借助於其他動作,才能把第一個音發出來。 (2)連發:發音時,在某一個字音上要重複多遍才能繼續說下去,大多表現在第一個字上,有時也會表現在當中的某個字上。患者口吃程度越嚴重,連發的音越多,一般只重複幾遍,嚴重的甚至達十幾遍之多。 (3)中阻:說話時,突然聲音止住,下面的話便說不出來。當然,口吃越重,中阻越多,停頓時間也越長。2,呼吸紊亂:由於形成言語的發音和氣體動力機制的不協調,缺乏準確的動作程式,致使出現呼吸紊亂。呼吸紊亂時患者在吸氣時有時斷斷續續,有時短促,甚至屏氣,難受時可突然深呼氣,呼氣時也是同樣,或斷斷續續地呼氣,或把氣呼出後說話,或在突然用力呼氣的同時說話,也有患者在吸氣的同時說話,聲音的發生與呼吸時氣流有關,這個緊要的呼吸如此紊亂,當然語音也要跟著亂起來了。3,肌肉緊張:口吃的另一個較特出的症狀是發音、呼吸各器官的肌肉出現肌肉緊張現象,但並不是真的肌痙攣、肌強直,而是在說話口吃時這些器官的肌肉緊張。幼兒最初的肌緊張性語言是情緒反應的結果,是兒童常見的現象,只是在激動或急噪時出現,因此具有偶然性或一過性的特點。若兒童處於不良條件下,特別是附加了心理因素之後,口吃就很可以被固定下來。4,伴隨運動:口吃患者在發生口吃時,常常伴隨著種種引人注意的、奇怪的動作。這不是依本人的意願而做的動作,而是想擺脫發音困難而作出的各種掙扎的表現。最常見的動作是搖頭,跺腳,用手拍腿,瞪眼,擠眼,翻眼,咬牙,嘴巴緊閉,吐舌,嘴唇亂抖,歪嘴,上身搖擺,搔頭抓耳,臉紅脖子粗,用力跨步,面部肌肉抖動和全身抖動等,還有一邊說著話,一邊拿東西亂敲,或緊握著東西不放等。5,環境影響:差不多所有的口吃患者都訴說自己的口吃特殊,與別人的不一樣,問他有什麼“特殊”,回答卻是千篇一律。所謂特殊是什麼呢?就是並非每說一句話都口吃,而是有時口吃,有時不口吃。其實,這是口吃患者共有的現象。口吃患者都有幾個難發的音,每個患者的難發音又不完全一樣,口吃患者也都有一些容易發生口吃的場合,即口吃的發生或不發生,發生的多少或輕重,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有所差異,這是口吃者的共同特點。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成為真正的口吃病了。6,心理因素:幼兒剛開始口吃時,心理方面的症狀還不大明顯,年齡大了就逐漸嚴重起來,成年口吃患者所以在比幼兒患者難以矯正的一面,正因為口吃習慣已經固定,也是由於對口吃的心理因素複雜化了。心理因素是每在說話時怕口吃的恐懼心理,害怕自己發生口吃,就想努力去防止它。本來說話不需要特別留意和努力的,可是,口吃患者想起自己的口吃,就會緊張不安,尤其越不自然地努力躲避口吃,越加深對口吃的敏感和強度。7,說話努力性:口吃患者為了克服發音困難,就用全身的氣力向外迸,有時把氣迸出來了,可是聲音出不來,有時迸出聲音來卻不能把聲音變成字,或發出他想發的那個字音。“努力”不僅表現在發音器官上,同時也表現在身體各部,甚至全身用力,於是出現了各種莫名其妙的動作和奇形怪狀的臉相等伴隨運動。口吃患者感到說話是最吃力的事,比做任何笨重的勞動還吃力,常見有些口吃患者說完一段話之後,累得滿頭大汗,筋疲力盡。8,其他:我們知道,心理和身體有密切關係,情緒發生變化時必然引起植物神經的變化。如害羞時臉上發熱,受驚使心跳加快,看比賽或驚險表演時常捏一把汗等。這些現象對人類的生存是有意義的。當我們遭到危險的時候,軀體反應的變化是為了能夠恰當應付外界環境的變化。然而,神經質的人卻把伴隨情緒變化而引起的軀體變化,成為更加恐懼不安的因素,把人人都可能發生的生理現象當作“病”的表現,他們不能接受事物變化的自然規律。兒童口吃病的預防和家庭護理(矯正):1,口吃雖然可以矯正,但預防畢竟重於治療,預防口吃的措施需要在學語階段中注意,必須避免急噪,這是預防口吃和撲滅“疾病萌芽期”的要點。2,對患兒多作耐心的語言輔導,啟示患兒把話講慢、講短、第一音拖長些(有點拖腔拉調)。平時多與患兒交談,並注意在對話和歌唱中不過嚴和過急。3,與患兒對話時,家長和老師要做到速度放慢、句子改短、咬字清晰、音節分明。4,談話時,要鼓勵患兒面向家長和老師,眼看家長講話,最好要患兒坐著,使之樹立起大膽正視旁人的健康心理。5,教育患兒多參加文體活動,多接觸人,努力改變過去的行動孤單、沉默寡言的壞習慣,使之加快心理意識傾向的轉化以及語言和精神面貌的改觀。?6,對兒童講話,除要用較慢的語言,還要有和藹的目光,作為語言的感情和啟發,使兒童消除緊張心理,為順利語言創造條件。7,父母間的吵架,甩東西,相互對罵,高聲粗氣都對兒童學語階段的環境產生不利因素,父母應儘量避免和克制。兒童口吃病的主要矯正方法:1,傳統療法:包括心理療法、發音療法、呼吸療法等,一般是以心理治療為主,再加上一些改變不良習慣的練習。譬如,練習朗誦,特別是背誦詩歌或練習唱歌,有節奏地呼吸發音,對矯正口吃有很大的好處。因為這樣做可以使精神集中在節奏、韻律上,轉移口吃患者對發音動作的注意力。長期做下去,就不再感到發音困難了。2,口腔肌肉鍛煉法:口腔肌肉鍛煉法包括吐字療法與特色療法。口腔肌肉鍛煉法認為,口吃的根本原因是由於身體上某些肌肉組織的功能得不到健康成長造成的,主要表現為說話時心臟供血不足而造成呼吸急促,發音器官出現障礙,它與患者的精神狀態並無本質上的聯繫。口吃病的根本就是發音困難而造成吐字不清,在心理障礙的促使下形成的言語障礙。它以吐字鍛煉為主,目的是使負責吐字的某些肌肉組織得到強化鍛煉,從而發音時吐字清晰,每一個音都非常有力,口吃便會完全治癒。對於兒童口吃,不能太在意,但也不能不在意。家長需要密切關注孩子口吃過程中出現的危險信號,要及早治療,以免錯過最佳矯治期,影響孩子的言語能力形成,進而會全面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會貽誤終身。因此及早發現、科學引導、及時治療是應對兒童口吃的最佳策略。

2009年07月07日 11:46

你好,這種情況需要大人多喝孩子溝通,朗誦詩歌,可以給孩子喂一隻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