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痛風?痛風有什麼危害?怎樣預防和治療?
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危害: 1、患者關節畸形以及功能障礙日益嚴重,痛風石增多,體積增大,易破潰流出白色尿酸鹽結晶。 2、由於關節永久性畸形,影響了日常活動,給病人帶來極大地痛苦。尿酸鹽不斷沉積在腎臟裡,形成腎結石等。這是痛風的晚期症狀之一。 3、臨床上出現浮腫、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壓、貧血等提示腎功能受到損害,腎功能明顯減退。病情進一步發展,則出現不易逆轉的腎功能衰竭進而危及生命。我們現在一般採用中醫綜合治療,採用清酸淨骨的中藥配方,結合ECT經絡治療、半導體鐳射治療、電離子滲透治療,副作用小,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患者遵醫囑,基本可以達到不復發的效果。平時生活飲食合理控制;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規律的生活制度;適當的體育活動;有效的藥物治療;定期的健康檢查,對治療痛風有很好的作用。
痛風是先天遺傳基因﹝體質﹞及後天飲食環境兩個因素共同造成,若無遺傳痛風體質﹝不一定要有痛風家族史﹞,則不容易因飲食過度而引起痛風,但若有尿酸過高體質,則可透過飲食控制來減少或預防痛風的發病。 知道尿酸過高,首先就是要找出引起尿酸升高的原因,而不是盲目用藥,才能擬出正確的治療方向。例如肥胖、藥物﹝如阿司匹林、抗肺結核藥物、利尿劑等﹞、血液疾病、腫瘤或腎功能不佳等,這些會引起尿酸升高的原因去除之後,通常尿酸值會回復正常。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即從未有痛風關節炎發作 、尿酸結石或腎損害﹞,可以不需要藥物治療,但最重要的還是找出尿酸升高的原因,以便針對原因治療。需注意一下食物控制,如飲食控制無效者需要用藥,具體可向風濕病專家請教。 痛風的遺傳因素:痛風患者可有家族遺傳史,或稱之為有家屬性發病傾向,但在世代和家系中,痛風出現是不規則的。原發性痛風患者,約 10-25% 痛風患者有痛風家族史,各國報告範圍為 8-30% 。痛風病人近親中, 15 % -25 %有高尿酸血症。原發性痛風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外顯性不完全。很多因素可影響痛風遺傳的表現形式,如年齡、性別、飲食及腎功能等。已確定有兩種先天性嘌呤代謝異常症是性連鎖的遺傳 ,見痛風分類中的酶代謝缺陷章節。繼發性痛風中糖原積累病 I 型( von Gierke 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高尿酸血症的遺傳情況變異極大,可能是多基因性的。 血液中尿酸長期增高是痛風發生的關鍵原因。人體尿酸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 (1)人體細胞內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類化合物,經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內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類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經過消化與吸收後,經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高尿酸血症如長期存在,尿酸將以尿酸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皮下組織及腎臟等部位,引起關節炎、皮下痛風結石、腎臟結石或痛風性腎病等一系列臨床表現。 本病為外周關節的復發性急性或慢性關節炎,是因過飽和高尿酸血症體液中的單鈉尿酸鹽結晶在關節,肌腱內及其周圍沉積所致。 痛風的治療急性期以止痛消炎為主,緩解期以降尿酸為主,如苯溴馬隆,別嘌醇等,同時應在飲食上加以控制。中藥治療也可以取得好的療效
建議把片子發上來看一下,看了才能判斷,您也可以到有骨科專業的醫院就診治療。
痛風並不是單一疾病,而是由一種綜合症,是由體內一種作嘌呤的物質代謝紊亂所引起的。臨床上以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炎,合併痛風結石,血尿酸濃度增高、關節畸形及腎臟病變等為特徵。 病人大多為30歲以上的男性,其男、女性別的比例大約是20:1。此外,痛風病大約半數以上都有家族史,因此遺傳在痛風病的病因上是很重要的。 痛風通常分為4期: 無症狀期:僅有高尿酸血症而無症狀。 急性期:以急性關節炎為主,第一次發作大拇指的關節者占60%。 間歇期:在兩次發作期間有一靜止期。一年內復發者占62%。 慢性期:此期間主要表現為痛風石、慢性關節炎及痛風性腎炎。 尿酸沉積于結締組織形成痛風石,平均出現時間為10年;經過10—20年累及上下肢許多關節,可出現假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多數人發現自己患有痛風時,表現為急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多於夜間有突然發作性疼痛,腳部的姆趾關節和蹠趾關節常最先受侵犯,其次是踝、膝、手、腕部的諸關節。疼痛後數小時關節紅腫、發熱、僵硬,同時全身體溫上升達38—39℃,並伴有頭痛、心慌等全身症狀。血化驗白細胞增高,紅血球沉降率也會加快。 急性關節炎期可持續數天到數周,關節可還原。但是,關節炎常常反復發作,間隔期越來越短,最後關節炎進入慢性期。 由於關節炎頻繁發作,尿酸鹽在關節內沉著增多,關節腫脹持續不能消失,關節畸形或僵硬,關節活動受到限制。同時在關節的骨質內、滑膜、韌性以及耳垂的皮下有痛風石形成,經皮膚直接觸摸可有明顯的壓痛,破潰後有白色的尿酸鹽結晶排出。有的患者還可有腎功能減退及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等合併症。 當懷疑患有痛風性關節時,可測定血中尿酸的濃度。如血尿酸濃度超過6毫克%時,對診斷本病有重要意義。 也可作X線骨、關節的攝片檢查,典型表現是在受尿酸鹽沉積的骨骺部出現圓形空腔樣缺損,而周圍骨組織密度正常。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凹凸不平。在關節附近的軟組織內還會發現痛風石的鈣化灶。 此外,在痛風石內發現尿酸鹽結晶,則更可確定診斷。 痛風多發生於老年人、肥胖及腦力勞動者。常併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脂血症。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痛風,酒精亦能誘導高尿酸血症。其飲食治療原則如下: 1保持理想體重。肥胖者應減體重。減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易導致酮症或痛風急性發作。 2碳水化物可促進尿酸排出,可選用精白米、富強粉、玉米、饅頭、麵條等。 3進食蛋白質按理想體重0罰浮狽0g/kg,以牛奶雞蛋為主,瘦肉、禽肉煮沸後去湯食用,不吃燉肉。 4適當限制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併發高脂血症者要控制在總熱量的20—25%以內。 5大量飲水,每日保持2000—3000ml,促進尿酸排除。 6限鹽,每日2—5g。 7禁酒,酒精易使體內乳酸碓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誘發痛風。 8強烈刺激的調味品、香料少用,可飲飲料。 9限制嘌呤攝入,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
痛風是一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代謝性疾病。現代人生活水準提高,吃吃喝喝是平常事,也不知吃下多少與痛風發病有關的飲食,使得痛風發作的病例日漸增加。因此,它也算是一種富貴病。 痛風的發病原因是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組織中。如沉積在關節就會引起關節炎,沉積在腎臟就會導致腎結石。 痛風多發生於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腦力勞動者。因此,每年做健康檢查時,要注意檢測血液的尿酸濃度,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大多數痛風患者最早出現的症狀,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多發生於下肢小關節,特別是第一趾蹠關節。而且,常在夜間突然發病,患處關節局部紅腫、劇烈疼痛,對溫度、觸摸、震動極為敏感。 痛風發病急驟,消退也快,可在一周左右自行緩解。由於這種關節炎不是由細菌感染引起,所以一般不伴有發燒,使用抗菌素治療無效。 痛風易復發,反復發作後,可累及多個關節,並導致關節畸形,還可引起嚴重的腎功能損害。少數患者以腎結石起病,可有腰痛、血尿等症狀。 痛風常併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脂血症,患者應遵守飲食原則如下: 1. 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就應該減輕體重。不過,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導致酮症或痛風急性發作。 2. 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飯、饅頭、麵食等。 3. 蛋白質可根據體重,按照比例來攝取,1公斤體重應攝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質,並以牛奶、雞蛋為主。如果是瘦肉、雞鴨肉等,應該煮沸後去湯食用,避免吃燉肉或鹵肉。 4. 少吃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痛風併發高脂血症者,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0%至25%以內。 5. 大量喝水,每日應該喝水2000ml至3000ml,促進尿酸排除。 6. 少吃鹽,每天應該限制在2克至5克以內。 7. 禁酒!酒精容易使體內乳酸堆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誘發痛風。 8. 少用強烈刺激的調味品或香料。 9. 限制嘌呤攝入。嘌呤是細胞核中的一種成分,只要含有細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動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較多。患者禁食內臟、骨髓、海味、發酵食物、豆類等。 10. 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