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暑走關
問題 【耳鼻喉科】 【歸檔】 16年06月10日

中暑走關

問題描述 酷暑來臨,高溫不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身體健康受到影響,中暑是這季節裡常會發生的,但具體的並不太清楚。請詳細講述其症狀、前兆,以及預防措施、中暑後的急救
網友回答
2016年06月10日 23:16

平時需要注意提倡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飲食。不吃或少吃動物性脂肪、甜食。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祝您身體健康!

2016年06月10日 23:15

激烈運動使身體產生熱的速度極為驚人,馬拉松跑者可以每小時製造超過1000千卡的熱量。這樣的產熱速度之下,如果身體不能把熱量散去,將每兩分鐘體溫上升攝氏一度,十分鐘後就達到足以使全身多種器官之細胞受到熱傷害,也就是中暑的體溫。因此,在身體散熱不良的情況下,例如悶熱潮濕無風的環境、透氣性不佳的衣著、導致排汗減少的身體狀況如脫水或藥物如抗組織胺等,較不激烈的運動也可在較長時間後導致中暑。 在舊的觀念裡,中暑與熱衰竭兩個名詞代表不同的疾病,其症狀有明顯分別,中暑是高溫無汗,熱衰竭是多汗蒼白;現在認為這是錯的。中暑與熱衰竭並無清楚的分際;兩者都是體內儲熱超出排熱太多的過程導致的病變,有其重疊的部分。熱衰竭主要表現在水分鹽分從排汗流失過多,相對血管內容積不足,腦部迴圈不足,而可能有頭昏、無力、噁心、各種程度的意識變化、心跳加速等症狀,但同時也會核心體溫上升。中暑主要是核心體溫上升程度已經造成幾乎全身重要器官的細胞傷害,但也是有脫水血容量不足的成分。若說兩者是程度之分也對,中暑是極為嚴重的急症,在早年死亡率高達半數或以上。中暑發生時通常仍然大量流汗,所謂無汗只是末期現象。熱衰竭的病患如果肛溫超過攝氏39度,或意識昏迷,就必須當成潛在的中暑。雖說中暑發生時體溫很高(通常超過40度),但當被送到醫院時也可能已經降低,而其全身多重器官傷害的病變仍在進行。 昏迷是中暑最重要症狀,另外,超過半數會全身痙攣,心跳常常超過每分鐘140,呼吸喚氣過度也很常見。肌肉痙攣會產生更多熱而不利於降溫治療;換氣過度導致血液變堿也可能造成肌肉僵直痙攣。中暑的低血容量可導致急性腎衰竭。中暑可引起橫紋肌溶解、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這更進一步傷害腎臟。肺、心、腸胃道也會受傷害,而腸道內的細菌內毒素因腸壁通透性增加而進入血液迴圈可引起敗血性休克。 局部肌肉痙攣常併發於熱衰竭,但也常常單獨發生,與肌肉過度勞動、熱環境大量流汗、大量喝淡水有關,且喝0.1~0.2%鹽水(血液或一般等張運動飲料是0.9%)能有效緩和。不過登山常見的下肢「抽筋」部份並非與鹽分有關。有時應檢討鞋帶是否太松,是否只綁到腳部而沒有綁到踝關節以上,使得行走時腳的穩定性需要額外的腳趾與小腿肌肉用力。非熱衰竭或中暑的痙攣不會肛溫上升、心跳快、意識表情遲鈍或混亂、全身肌肉軟弱無力、因脫水而皮膚失去彈性且口腔黏膜乾燥這些現象。 治療方面: 熱衰竭的病人必須立刻停止運動,平躺於蔭涼處,解除過多的身上衣物,降體溫與補充液體。最好一開始就量肛溫,以考慮中暑之可能。降溫最有效的方法是浸泡冰水,在野外可以用涼水反復濕潤全身並搧風。意識若清楚可以飲用冷水或添加鹽分的飲料,但飲料的糖分含量若超過6%,可能導致吸收減慢,而臺灣的運動飲料含糖在7%左右,可以稍加稀釋。液體補充一開始的2-4小時喝下1-2公升,接下來的24小時喝下稍多於這次運動前後體重減輕的量。熱衰竭病人的第一天不可再從事任何運動,必須完全休息。 中暑首要快速降低核心體溫,最好半小時內降到低於39度,但同時須注意呼吸道與生命徵象的維持。全身浸泡冰水或冷水是最有效的方法。在野外,因為不能快速監測體溫,當量到體溫降至39度時,降溫動作必須暫停,以免造成體溫過低;在醫院因有即時肛溫或食道溫度監測,超過38度便須繼續降溫措施。用酒精擦拭以期降溫並非好方法,因酒精從皮膚吸收會導致毒性。退燒藥無效且有毒性,也不可使用。全身痙攣必須靜脈注射藥物(diazepam)來使其停止,否則體溫難以下降,但須注意此藥抑制呼吸中樞,可能呼吸停止,須用氣管插管建立呼吸道。體液補充可於前四小時給1.2升靜脈注射,過多有時反而可能導致肺水腫。野外中暑的病人在緊急降溫處理同時應緊急聯絡後送入醫院。 熱可引起呼吸換氣過度,不管有無熱衰竭或中暑。換氣過度時除了呼吸很快外,因體內二氧化碳減少導致血液變堿而有頭昏、肢體臉部發麻、嚴重時肌肉僵直現象。僵直的肌肉會持續產生熱而不利於病情。傳統上許多醫療人員治療換氣過度喜歡較病人使用塑膠袋呼吸,重複吸入呼出的氣體可提高體內二氧化碳,但這是很危險的方法,因為可能造成缺氧窒息,若原來已經中暑或熱衰竭,這對腦部更是不利。若在高海拔,體內二氧化碳過高與缺氧會導致高山病或使其惡化。如果在低海拔,病患也沒有中暑或熱衰竭,要使用塑膠袋呼吸治療換氣過度仍然須十分小心,病患必須神智清楚,而且一定要讓病患自己手拿塑膠袋,不可完全蓋住口鼻而不留空隙,且隨時可以自主地移開塑膠袋以呼吸新鮮空氣。 短暫的昏厥也常見於熱環境的活動,有的是熱衰竭引起,有的不是。不管什麼原因的昏厥倒下後都應該先維持躺著不要扶起,最好側臥臉朝旁邊以免嘔吐吸入呼吸道,然後移到蔭涼處仍躺著。若倒下沒有快速醒轉,要高度懷疑是中暑。熱衰竭的昏厥雖會醒轉,但會有肛溫上升、意識表情遲鈍或混亂、心跳快等症狀無法快速恢復。輕度脫水會增加姿態性低血壓或迷走神經反射性昏厥的機會,這兩種屬於良性狀況,休息、補充攝取含鹽分飲水就會改善。脫水引起姿態性低血壓時,液體補充應總共至少一公升,分次於1-2小時內攝取。

2016年06月10日 23:14

中暑是由體內的溫度調節系統故障引起的,體溫可能上升到危險值。症狀可能與中暑衰竭類似,例如頭暈、噁心、此外患者可以變得沒方向感,甚至焦躁不安。當體內停止調節體溫中暑患者經常會停止排汗。但也不盡如此。暈倒可能是中暑的徵兆,也可能不是。如果在2~5分鐘後蘇醒,那有可能是中暑。 發生中暑時,應盡速送醫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腎臟衰竭等併發症。但在送往醫院之前,仍需作一些急救處理。下列就介紹關醫前的急救方法。 十幾種避免中暑的措施和治療方法: 1:戴上帽子:最好選用透氣且能遮到頸部的帽子,因為頭頂對氣溫的變化尤其敏感。當你必須作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清晨及黃昏的時候從事。某些人在休息數小時後,再回到太陽底下,仍有可以復發,不得不謹慎。 2:多喝水:水仍是脫水者最佳的飲料。不要牛飲,應一次喝一點。多吃水果及蔬菜,它們含豐富的水分及均衡的鹽類。 3:勿抽煙喝酒:抽煙會收縮血管,並損害抽煙者適應高溫的能力。喝酒過量會加速虛脫。咖啡因也會加速虛脫。 4:慢慢適應氣溫的改變:在換季初期,每天花一點時間,傷戶外活動,使身體逐漸適應氣溫的變化。而不要一周都在空調室內工作,卻在週末毫不避諱火辣辣的陽光。 5:減慢速度:當天氣十分酷熱時,不論在戶外從事什麼活動應該放慢速度。 6:穿棉質及淺色的衣物:棉質衣物比較透氣,淺色的衣服可以反射陽光,兩者結合起來就不至於使體溫過高。 7:補給水分:假如患者仍有意識,應給患者提供飲料,水是最佳選擇。 8:作降溫處理:為患者潑水,而不是讓他浸入冷水中。潑在皮膚上的水,蒸發較快,以增加降溫的效率。或者用冷毛巾濕敷患者,如果可能,將患者移到有冷氣設備的地方。 9:常備消暑藥:應常備消暑飲料及藥品,藥品如解暑片、風油精、清涼油、藿香正氣水、人丹丸、十滴水等。消暑飲料如:綠豆湯、西瓜汁、番茄汁、菊花茶、並在上述飲料中加少許食鹽,平時隨時飲用即可。 10:飲食清淡:夏日不宜高脂厚膩葷腥飲食,不宜辛辣飲食如肥豬、牛、羊肉、辣椒、辣醬、胡椒粉、咖哩粉、生薑等應儘量少吃。高溫氣候應予清淡飲食為佳。 消暑小秘方: 1:白菊花、桔皮、山楂各5~10克,用500~1000毫升沸水浸泡,涼後服。 2:荷葉15克,綠豆100克、黃豆、白扁豆各30克,加水煎爛後取濃汁溫服。 3薄荷、鮮荷葉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10分鐘過濾後加入適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攪勻冷後隨意飲用。

2016年06月10日 23:14

你好!首先祝你身體健康!沖著你我的緣分,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中暑”的問題。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漸進的。 …… 2)急救措施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 1. 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 2. 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 3. 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4.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 4)食療膳方 1. 菊花酸梅湯 取白菊花、山楂片各100克,酸梅50克,白糖適量。中二味加入3.5公斤水煮爛,放入白菊花燒開後撈出,然後放入白糖,涼後即可飲用。 2. 冰鎮西瓜露 用西瓜、冰糖、白糖適量。西瓜去皮、去籽、瓜瓤切成方丁,連汁倒入盆內冰鎮。然後用冰糖、白糖加水煮開,撇去浮沫,置於冰箱內。食用時將西瓜丁倒入冰鎮糖水中即可。 …… 6)預防措施 面對夏季容易中暑的情況,我要告訴閣下二個字,那就是“預防”,夏季避免中暑貴在預防: 1. 夏季溫度高,人體水分揮發較多,因此,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能等到渴了再喝,那時身體已經是缺水狀態了。另外,身體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而被帶走,因此應適當喝一些鹽水。 2. 夏天是吃冷飲的季節,但其實吃的越涼越容易中暑。因為人體局部的溫度短期下低會讓人體一下子無法適應這麼低的溫度,消化系統受到影響,繼而影響到全身的各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在炎熱夏季,就容易導致中暑的發生。 3. 夏天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魚、肉、蛋、奶和豆類;另外,還應多吃能夠預防中暑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像番茄、西瓜、苦瓜、桃、烏梅、黃瓜、綠豆等。 4. 預防中暑還有三大寶貝供大家選擇:食醋、熱茶、豆漿。食醋可幫助消食,促進腸胃蠕動,同時能生津消暑;熱茶能幫助人體調節因高溫而引起的失衡,起到以熱制熱的作用,是很好的防暑飲品;豆漿富含豐富的營養。 夏季胃口不好,不愛吃東西,如果加之我們上文提到的中暑條件發生,就會很危險,此時喝上一杯豆漿,既補充了養分,又不會引發上火。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藥,請務必諮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

2016年06月10日 23:13

中暑對人的影響可大可小,無論在中暑後的治療方法還是中暑前的防治措施,飲食的選擇都佔據著重要作用的地位。中暑後選擇正確的食物,有助於中暑的治療,同樣,正確的飲食搭配,有助於避免中暑。下面將詳細地為大家介紹跟中暑相關的飲食注意事項。 一,中暑後應該吃什麼,怎麼吃: 盛夏時節,環境溫度過高,空氣濕度大,人體內熱量不易散發,熱量積存過多,這樣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控而發生中暑,因此,防暑除了注意物理降溫之外,還要注意在飲食方面的調理。在調味方面可用醋、大蒜、生薑、芥末等酸、辛、香等作料,起到清瘟殺菌、解毒和增強食欲的作用。夏天做菜可適當鹹一些,因為出汗比較多,帶走的鹽分也多;另外,大量喝水也會沖淡胃液,所以,菜中適當多放些鹽來補充鹽分是必要的。夏季還可吃點生薑,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對心臟、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心跳加速,血流迴圈加快,汗毛孔張開,汗液排泄通暢,對防暑有一定的好處。 1.補充維生素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因此,可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2..補充蛋白質夏季人體營養消耗大,代謝機能旺盛,所以,要常吃些富含優質蛋白質,又易於消化的食品; 3.多喝湯。當人出汗比較多,體液損耗比較大的時候,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於消化吸收。簡單易學的“防暑湯”如山楂湯、綠豆酸梅湯、金銀花湯、西瓜翠衣湯等。 4.多飲茶。研究人員對炎熱天喝溫茶水和喝飲料的兩組人員的測定表明,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而冷飲只能使口腔周圍變冷;喝茶者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者,周身不暢,渴感未消。高溫作業者,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裨益。 5.多吃粥。在炎熱的夏季,人的腸胃因受暑熱刺激,功能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適,重者還會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則是飲食調理措施之一,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等。 6.多吃青菜。天熱濕氣重,人們一般都喜歡吃清淡味鮮而不油膩的食物,而青菜既有這種特點,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所以,應儘量多吃青菜,如各種豆類、瓜類、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涼拌生吃,也可放少許瘦肉絲炒熟吃。 7.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也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涼,是清暑解渴的瓜類之首。另外,香瓜、黃瓜洗淨之後生食,或榨汁之後飲用,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獼猴桃含有大量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是高溫和野外作業人員經常選用的果品和飲料。 二、中暑後不該吃什麼 中暑後的飲食四大忌,夏季,天氣炎熱,特別是進入盛夏後,空氣濕度明顯增大,空氣流通性差,天氣更加顯得悶熱異常。常在室外勞作的人們,很容易中暑。中暑後除及時採取治療外,在飲食上也有四忌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第一,忌大量飲水。中暑的人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第二,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屬於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第三,忌吃大量油膩食物。中暑後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第四,忌單純進補。人們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症,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捲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 三,飲食避暑良方: 方1 【方 劑】楊梅、酒。 【製作法】浸泡3 天,每次食楊梅5 枚,每日2~3 次。 【功 效】預防中暑。 方2 【方 劑】紅葡萄酒,大麥茶。 【製作法】紅葡萄酒摻入水,製成冰塊,放人大麥茶食用。 【功 效】本方可解暑降溫。 方3 【方 劑】綠茶1 克、蜂蜜25 克。 【製作法】開水300~500 毫升,浸泡5 分鐘後溫飲,或煎服,日服1 劑。 方4 【方 劑】茶葉適量。 【製作法】沸水沖泡,趁熱飲服。 方58 【方 劑】綠餘2 克、柿葉10 克。 【製作法】9~10 月份采柿葉4000 克,切碎,蒸30 分鐘,烘乾後備用,每次按上述劑量,加開水400~500 毫升,浸泡5 分鐘,分3 次飯後溫服,日服1 劑。 方6 【方 劑】金銀花15~30 克,蜂蜜30 克。 【製作法】金銀花煎取汁液,晾涼後,分次與蜂蜜沖調,代茶飲用。 【功 效】身熱面赤耳聾,胸悶脘痞,下利稀水,小便短赤,不甚渴飲。 方7 【方 劑】銀花15 克、菊花15 克、山植15 克、蜂蜜150 克。 【製作法】上3 味煎汁,過濾去渣,調入蜂蜜攪勻,燒至微沸,代茶徐徐飲之。 【功 效】傷暑、身熱、煩渴、眩暈。 〖說明〗可作為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症、化膿性疾病患者的保健飲料,或暑熱季節的清涼飲料。 方8 【方 劑】茶葉9 克、甘菊花15 克、霍香、生甘草各10 克。 【製作法】開水沖泡,代茶飲。 【功 效】預防中暑及暑毒。 方9 【方 劑】鮮荷葉100 克、蜂蜜100 克。 【製作法】水煎服,每天1 劑,連服數天。 方10 【方 劑】黃瓜1500 克、蜂蜜100 克。 【製作法】黃瓜洗淨去瓤切條,放砂鍋內加水少許,煮沸後去掉多餘的水,趁熱加蜜調勻,煮沸,隨意食用。 方11 【方 劑】幹百合100 克、蜂蜜150 克。 【製作法】同入大碗內蒸1 小時,趁熱調勻,待冷裝瓶備用,可適量常服。 方12 【方 劑】鮮苦瓜1 條、綠茶3 克。 【製作法】苦瓜去瓤切碎,與綠茶加水煎服。 方13 【方 劑】 綠豆60克,鮮絲瓜花8朵。 【製作法】 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綠豆至熟,然後撈出豆,再加入絲瓜花煮沸。溫服湯汁。 【功 效】 清熱,解暑。治夏季氣溫酷熱引起的中暑 方14 【方 劑】 綠豆100克,紅糖25克。 【製作法】 將綠豆煮爛,用勺在鍋中搗碎如泥,再以文火煮至無湯,加紅糖調味即成。食之。 【功 效】 清熱解毒。治小兒暑熱生瘡疔。夏季炎熱時小兒常食用解暑清熱,除煩解渴之功用。 方15 【方 劑】 浸發海帶100克,冬瓜500克,去皮蠶豆瓣100克,香油及鹽適量。 【製作法】 將海帶和蠶豆瓣一起下鍋,用香油煸炒一下,然後添加500克清水,加蓋燒煮,待蠶豆煮熟時,在把冬瓜和鹽一併放入,繼續燒至冬瓜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鍋。 【功 效】 消暑利尿。治中暑頭昏、頭痛、煩渴。 方16 【方 劑】 鮮冬瓜一個。 【製作法】 將冬瓜洗淨,切成碎塊,打成汁。儘量飲服。 【功 效】 消暑,清熱,除煩。制中暑後煩躁不安、口渴、尿黃,有清熱利尿之作用。 方17 【方 劑】 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鮮荷葉1小張,大米50克。 【製作法】 先用清水把白米洗淨,浸泡。鍋內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費後下白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黏軟,放入冰糖及洗淨的鮮荷葉,再煮20分鐘即成。食之。 【功 效】 消暑解熱,和胃厚腸,止泄瀉。 方18 【方 劑】 鮮楊梅500克,白糖80克。 【製作法】 將楊梅洗淨,加白糖共裝入瓷罐中搗爛,加蓋(不密封,稍留空氣),7~10天自然發酵成酒。再用紗布絞汁,即成約12度的楊梅露酒,然後倒入鍋內煮沸,待冷裝瓶,密封保存,時間越久越佳。夏季飲用最宜。 【功 效】 預防中暑。 方19 【方 劑】 鮮薑、大蒜、韭菜各適量。 【製作法】 洗淨,姜蒜去皮,共搗爛取汁,灌服。 三,治療中暑偏方(只供參考,詳情應該諮詢醫生) 方1 〖組成〗生薑。 〖用法〗搗爛取汁,滴入鼻內,每側鼻孔滴入約5~7 滴,15~17 分鐘1次,至患者蘇醒為止。 〖主治〗暑犯心包之中暑。 方42 〖組成〗茶葉6 克,蕾香、佩蘭各9 克。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飲。 〖主治〗暑熱吐瀉。 〖組成〗茶葉10 克、食鹽5 克。 〖用法〗放入1000 毫升開水浸泡,代茶飲。 〖主治〗夏季頭暈。 方3 〖組成〗決明子30 克(炒熟研碎)、山植40 克、茶葉10 克。 〖用法〗加水1000 毫升煎煮20 分鐘後加自糖15 克,冷後飲用。 〖主治〗中暑,頭痛眩暈、高血壓頭痛。 方4 〖組成〗鮮苦瓜、茶葉適量。 〖用法〗苦瓜截斷去瓤,納入茶葉,再結合,懸通風處陰乾,水煎或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次6~10 克。 〖主治〗中暑發熱。 方5 〖組成〗大蒜適量。 〖用法〗將大蒜去皮搗爛,和熱水灌之。 方6 〖組成〗食鹽15 克、生薑18 克。 〖用法〗同炒,以水一碗煎服。 方7 〖組成〗生薑1 塊。 〖用法〗急嚼生薑,冷水送下。 〖主治〗中暑輕症。 方8 〖組成〗生薑汁適量。 〖用法〗灌服。 〖主治〗中暑昏倒,不省人事。 方9 〖組成〗大蒜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急灌鼻孔,喉響,即蘇醒,再以涼蒜汁服。 〖主治〗中暑昏倒。 方10 〖組成〗大蒜、鮮鵝不食草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取汁,滴鼻取嚏。 〖主治〗中暑昏倒。 方11 〖組成〗生薑汁、韭菜汁各20 毫升,大蒜汁少許。 〖用法〗灌服。 〖主治〗中暑昏厥。 方12 〖組成〗大蒜、生薑各等量。 〖用法〗共搗爛取汁,滴鼻取嚏。 〖主治〗中暑昏倒。 方13 〖組成〗乾薑15 克、陳皮10 克,甘草6 克。 〖用法〗水煎去渣,徐徐灌服。 〖主治〗中暑昏倒。 方14 〖組成〗大蒜100 克、路邊熱土。 〖用法〗共研爛,加入涼水拌勻,過濾去渣灌于患者。 〖主治〗中暑昏倒。 方15 〖組成〗蔥1 根。 〖用法〗生蔥嚼爛,和津咽下。 〖主治〗中暑熱渴欲死,道中倉粹無水可飲。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大家對中暑前應該吃什麼來防治和中暑後應該吃什麼來治療有了一定的瞭解,選擇正確的飲食搭配,將有助於人體保持充沛的活力,希望上述的方法對大家預防和治療中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