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疫苗種類
兒童疫苗種類嬰兒初生時,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乳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6個月以後,嬰兒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消退,抵抗力會逐漸減弱和消失,此時若接觸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孩子就容易受到傳染而發病。為了提高兒童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預防傳染病的發生,需要有計劃地給寶寶進行預防接種,以保護寶寶健康成長。
兒童疫苗種類首先應該為寶寶接種所有國家計畫免疫的疫苗,也就是五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另外,由於威脅寶寶健康的疾病還有很多,例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風疹、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疾病)等。目前國內部分地區已將麻風腮三聯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等列入免疫規劃中,因此為了讓寶寶能夠遠離疾病的威脅,有條件的家長應儘量給寶寶接種包括免疫規劃內以及規劃外的所有疫苗,給寶寶的健康多加一重保障,目前國內的自費疫苗(也稱為“計畫外疫苗”)有麻風腮三聯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甲肝疫苗、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乙腦疫苗和流腦A+C群疫苗等,有些疫苗分國產和進口兩種,媽媽們可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為寶寶選擇接種。
兒童疫苗種類人得傳染病後,身體內能夠產生抗體,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樣的病。預防針就是按照這個道理,將各種病原微生物通過人工方法,使其毒性減低,製成疫苗,注入人體,使人得一次“輕病”。與自然得病相比較,預防接種使人產生的抗體量要少些,維持的時間也短。因此,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再打一次預防針,把預防的作用加強一下,使抗體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在進行預防接種時,每種預防製劑均有一定的接種物件,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進行預防接種的。 有以下情況時不宜進行預防接種:患傳染病後正處於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兒童不宜打預防針。若此時打預防針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種疾病引起發熱的小兒,若打預防針,會使體溫升高,誘發或加重疾病。 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小兒,打預防針後易發生過敏反應,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製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更易產生過敏反應;對有癲癇和驚厥史的患兒打預防針,尤其是打乙腦或百白破混合製劑的,易使兒童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等;有嚴重佝僂病的孩子不宜用脊髓灰質炎疫苗。 患急慢性腎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的小兒,打預防針後可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響病兒的康復。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兒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只要心臟功能好,照樣可以打預防針。 預防接種期間,若小兒正處於不舒服,有嘔吐、腹瀉和咳嗽等症狀時,在征得醫生的同意後,可暫時不打預防針,待症狀好轉後再補打。
大多數疫苗接種後是不會引起嚴重反應的,但是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在進行預防接種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程度不同的反應。主要的有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發生過敏反應也是很少的。為了保證安全,減少反應,各種預防接種必須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時候進行。如果孩子有病,就暫時不要接種。例如,發熱時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聯疫苗;腹瀉時不要口服脊髓灰質炎糖丸;空腹饑餓時不宜打預防針,以免發生低血糖等嚴重反應。打針後暫時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