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常見問題
問題 【風濕免疫科】 【歸檔】 05年08月08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常見問題

問題描述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較常見的慢性疾病,由於治療週期比較長,故在臨床診療中病人會出現很多疑問,下面就臨床上經常遇見的問題加以簡述。類風濕性關節炎就是“風濕”病嗎?中醫所說的痹症和民間說的“風濕”,一般泛指感受“風、寒、濕”氣引起的關節、肌肉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僅是其中一種。西醫所謂的“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由鏈球菌感染後引起,多發于學齡前兒童及青少年,以遊走性大關節炎、環形紅斑、風濕熱為主要表現。後者是一種以多個關節慢性、對稱性、非化膿性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常以小關節起病,先影響關節滑膜,逐漸會侵犯關節軟骨和骨組織,導致關節結構破壞,產生關節畸形、功能障礙。部分病例可損害心、肺、腎等內臟器官。類風濕因數陽性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嗎?類風濕因數陽性並非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因數是由於感染因數(細菌、病毒等)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為抗原的一種抗體,故又稱抗抗體。類風濕性因數陽性只有高滴度的才有臨床意義,況且在正常人群中有5%左右會出現類風濕因數陽性,老年人中陽性率可能會更高。其他一些疾病如肝炎、肺結核及其他一些免疫性疾病,如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也會出現類風濕因數陽性,所以類風濕因數陽性並非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的類風濕因數有IgM型、IgG型、IgA型、IgE型。而IgM型類風濕因數是其中的主要類型,具有高凝集的特點,易於沉澱,故臨床上主要檢測IgM型類風濕性因數。所以類風濕因數陰性只代表IgM型類風濕因數陰性,有可能IgG型類風濕因數、IgA型類風濕因數陽性,它們對診斷更有意義。所以類風濕因數陰性不能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遺傳嗎?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非常關心自己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否會遺傳給下一代?據流行病學調查及科學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有家族聚集傾向和孿生子共同患病的現象,說明遺傳基因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同卵雙生子共同發病的機率並非100%,僅為30%左右,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並非由單一基因決定,它有家族遺傳易感性,其發病受到眾多因素影響。為什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的症狀較輕,有的症狀較重?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有3種方式,隱匿型:常于數周、數月內逐漸起病,表現為掌指關節或腕關節腫痛,可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此型約占類風濕性關節炎60%左右。急性型:起病急,常於數日內突然出現多關節腫痛,同時伴有發熱等,病情往往較重,此型約占類風濕性關節炎15%左右。中間型:起病介於隱匿型和急性型之間,約占類風濕性關節炎25%左右。發病後少數病人表現為單次發作,病情持續數月或一年後,病情緩解超過三年以上。大多數病人表現為關節症狀較輕,但持續存在。或表現為反復發作,在兩次發作期間症狀較輕或基本無症狀。少部份病人表現為症狀持續加重,導致關節結構破壞、功能喪失。此部分病人往往有高滴度的類風濕因數,抗角質蛋白抗體陽性,HLA-DR4陽性,嗜酸性粒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增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應與哪些關節疾病相鑒別?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較容易,但不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與下列這些疾病鑒別。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於青少年,以肘、膝等大關節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可伴有風濕熱和皮疹。痛風性關節炎:好發於男性,起病急驟,疼痛劇烈難忍,多見於蹠趾關節,疼痛發作與飲食相關。強直性脊柱炎:多為男性,主要病變在骶髂關節及脊柱,易導致關節骨性強直、椎間韌帶鈣化。HLA-B27多為陽性,類風濕因數多為陰性。骨關節炎:一般以負重大關節病變為主,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能根治嗎?所謂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癒疾病。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它是在遺傳易感性的基礎上,外界因素促發的一類疾病,所以目前無根治的方法。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與異常的抗原抗體反應相關,免疫抑制劑只能抑制抗原抗體反應,使他們維持在低水準而不能去除。中藥有類似免疫抑制劑的藥物,但療效尚不確定,故必須結合西醫的免疫抑制劑同時使用,可以使類風濕性關節炎得到控制。如何判斷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否活動?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時會出現以下的徵象:①休息時疼痛超過4-5關節。②晨僵超過1小時以上。③出現5個關節以上腫脹。④關節壓痛超過5個。⑤血沉超過25毫米。具備上述5項中的4項或4項以上,應引起重視,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復發。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能用激素嗎?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不能忌諱激素,因為激素是目前已知最強作用的抗炎藥,但激素使用有一定適應症,①有關節外症狀,如類風濕血管炎、心包炎、心肌炎等。②急進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暫時控制症狀。③一般治療療效差。激素的使用通常主張使用小劑量,對嚴重關節外症狀,可使用大劑量。但激素不能長期使用,否則會出現明顯的副作用,如骨質疏鬆、糖尿病、無菌性骨壞死、免疫功能低下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日常注意事項是什麼?應注意休息,急性期關節制動,恢復期關節功能鍛煉。應注意居室乾燥,忌潮濕、陰暗的生活環境。忌反復感冒,感冒易誘發本病的發作。宜進高熱量、高蛋白、維生素含量多的食物如:瘦肉、蛋、魚、豆類、水果及蔬菜等。在病情緩解期宜進行功能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目的是增加關節的活動性、靈活性,防止畸形,保持生活的自理能力。宜到戶外多運動如:散步、做操、打拳等。對本病的治療可能要持續數月或數年,所以要制訂一個治療計畫,切忌急於求成,不可隨意停藥。在藥物治療同時可輔以適當的藥膳,及物理療法,這樣有助於改善病情,縮短病程。
網友回答
2017年01月13日 19:53

你好,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瞭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佈。建議及時的掛個類風濕免疫科,做個血沉以及抗O以及類風濕因數等檢查,結合你的症狀體征給於治療詳細的抗風濕治療方案,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定的幫助。

2016年11月21日 17:26

很多人嘗試過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偏方,那就是“熱療”。也叫發散療法。通俗的講,這就是一種通過治療使人們出汗,驅寒,以此來達到有效治療的方法。因為此法安全且無毒副作用,不過我家人沒試過這種,所以好壞不好說。 熱療法有可以分為濕熱和幹熱兩種。濕熱又分為石蠟療法和熱敷。這些方法都能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其中蠟療又是經常使用。 蠟療對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慢性期十分有用,具體作用表現為:蠟療的熱透入作用較深,可達皮下0.2至lcm;蠟療能增加局部甚至全身汗腺分泌,致使局部大量出汗。由於蠟療具有較強而持久的熱透入作用,故有利於血腫的吸收,加速水腫消退,並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陳代謝,故有消炎作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2015年10月19日 16:06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常見問題①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症緩解症狀;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復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一般療法:發熱關節腫痛、全身症狀來者者應臥床休息至症狀基本消失為止待病情改善兩周後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顯著者可予小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病人降情況允許下儘早摘除理療法:目的在於用熱療以增加局部血液迴圈使肌肉鬆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痛作用同時採用鍛煉以保持和增進關節功能理療方法有下列數種:熱水袋、熱浴、蠟浴、紅外線等理療後同時配已按摩以改進局部迴圈鬆弛肌肉痙攣鍛煉的目的是保存關節的活動功能加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症狀緩解消退後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規律地作主動或被動的關節鍛煉活動外科治療:以往一直認為外科手術只適用於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對僅有1~2個關節受損較重、經水楊酸鹽類治療無效者可試用早期滑膜切除術後期病變靜止關節有明顯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矯正術關節強直或破壞可作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負重關節可作關節融合術等

2015年10月14日 21:16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常見問題類風濕性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療法仍停留於對炎症及後遺症的治療採取綜合治療多數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療效現行治療的目的在於:①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症緩解症狀;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復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一般療法:發熱關節腫痛、全身症狀來者者應臥床休息至症狀基本消失為止待病情改善兩周後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顯著者可予小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病人降情況允許下儘早摘除理療法:目的在於用熱療以增加局部血液迴圈使肌肉鬆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痛作用同時採用鍛煉以保持和增進關節功能理療方法有下列數種:熱水袋、熱浴、蠟浴、紅外線等理療後同時配已按摩以改進局部迴圈鬆弛肌肉痙攣鍛煉的目的是保存關節的活動功能加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症狀緩解消退後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規律地作主動或被動的關節鍛煉活動外科治療:以往一直認為外科手術只適用於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對僅有1~2個關節受損較重、經水楊酸鹽類治療無效者可試用早期滑膜切除術後期蹭靜止關節有明顯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矯正術關節強直或破壞可作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負重關節可作關節融合術等

2014年09月23日 14:31

類風濕性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療法,仍停留於對炎症及後遺症的治療,採取綜合治療,多數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療效。現行治療的目的在於:①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症,緩解症狀;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復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一般療法:發熱關節腫痛、全身症狀來者者應臥床休息,至症狀基本消失為止。待病情改善兩周後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顯著者可予小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病人健康情況允許下,儘早摘除。理療法:目的在於用熱療以增加局部血液迴圈,使肌肉鬆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痛作用,同時採用鍛煉以保持和增進關節功能。理療方法有下列數種:熱水袋、熱浴、蠟浴、紅外線等。理療後同時配已按摩,以改進局部迴圈,鬆弛肌肉痙攣。鍛煉的目的是保存關節的活動功能,加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症狀緩解消退後,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規律地作主動或被動的關節鍛煉活動。外科治療:以往一直認為外科手術只適用於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對僅有1~2個關節受損較重、經水楊酸鹽類治療無效者可試用早期滑膜切除術。後期病變靜止,關節有明顯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矯正術,關節強直或破壞可作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負重關節可作關節融合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