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心理健康我兩歲兒子有時會說一些簡單語言
問題 【自閉症】 【歸檔】 09年08月21日

我兩歲兒子有時會說一些簡單語言

問題描述 張醫生您好:我有一個兩歲零一個月的兒子,前一段時間會說一些簡單的語言如“爸爸、媽媽、奶奶、哥哥”等,但過幾天又不會說了,又過一段時間又會說,象這樣有好幾次。我真的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有時你喊他,他好象沒有什麼感覺一樣。如果你輕輕說一聲開門上街,他馬上就會跑到門邊去等你,望著你笑。還有這段時間他的情緒特別急躁,如果你不按他的心思去做,他就會對你亂抓或打你。請問醫生這是不是聽力有問題或是什麼病?我們應該到什麼科窒去檢查?應該查什麼?
網友回答
2009年08月23日 20:58

如果孩子只會叫爸爸、媽媽,沒有其他的語音出現,如媽媽抱、拿、吃、走等語音,應該去醫院做一下相應的測評,並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指導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具體方法。孩子的語言發育進程,一般是出生或孕末期就能聽到外界的聲音並可以對聲音做出相應的反應,從出生以後對撫養人有意識的互換或人的語言就有了更明確的回應,1個月以內就可以一些喉音,之後慢慢出現簡單的輔音、母音,到8個月左右就能很好的發出唇音,如“爸爸”“媽媽”“噠噠”等,1歲左右會出現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10個月到1歲2個月之間會出現較多語音的句子但成人不能聽懂,常常以自言自語的方式出現;1歲半左右語量開始明顯增多,2歲左右可出現300個詞,2歲半左右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語言發育有個體差異,有些會早一些,有些會晚一些,如果2歲還只會叫爸爸、媽媽、奶奶等疊音,2歲半仍然不喜歡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只使用肢體語言,如拉著媽媽的手去幫助自己,或用手比劃讓媽媽猜自己的意思,這種情況就可能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語言發育的影響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點要有豐富的人類語言環境,孩子出生以後就聽到媽媽不斷的跟他講話,對他所做的任何餵養及護理都配合語言的聲音,同時適當聽聽音樂,聽到日常生活中各種聲音,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有初步的感知和發展,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到8個月-1歲開始有意識的模仿大人的發音和努力理解成人語言中豐富的意思,語言慢慢就發展起來了。外,語言的發生發展要有很好的口腔能力作為載體,需要唇、舌、咽、軟齶、硬齶及牙齒的協調運動和很好配合才能有正確的發音和語言表達,當然前提條件孩子的聽力要是完好的。語言發育過程中還要注意環境中的互動,這樣語言的功能就會發展得比較好,使孩子能利用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識和意願,和理解別人的意識和意願,否則只有語言的形式而不能承載這些交流的內容,這種情況也屬於語言障礙,比如說自閉症中多語言類型的。同時還要有神經系統的發育,比如說有一些智障的孩子,有語言的能力,聽力也正常,但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很差,也會造成語言表達很少甚至不能完整的表達。語言智力每個孩子先天資質是不同的,有些語言智力很好的孩子可以同時接受多種語言包括方言,孩子的語言發展正常或有同時運用多種語言的能力;但有些孩子語言智力不是非常好,或者有明顯的語言問題家族史,比如說三代以內有血緣關係的人有語言障礙,構音障礙,語言表達障礙,或口吃等情況,這種情況不適合孩子同時接受多種語言包括差異比較大的方言,如果此時語種過於繁雜或者語言間差異很大,會使孩子的語言理解和表達都受到影響。所以是否同時讓孩子接觸多種語言要看孩子具體情況,或者找專業醫生測評,如果語言能力一般的孩子,建議先以一種語言為主(母語為主),待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後再介入第二種語言,這種情況不影響孩子學習第二種語言;如果老人或保姆帶孩子,地方方言很重,建議先學習普通話,帶點地方口音的普通話一般來說對孩子影響不大,因為孩子比較小的時候語言豐富程度還有限,經常使用的一些話學成普通話再跟孩子交流還是比較容易的。如果是2歲之內孩子的語言發育速度較慢,比如說8個月的時候沒有爸爸、媽媽、噠噠的出現,10-12個月沒有自言自語的情況,1歲-1歲2個月沒有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1歲半以後語量仍然很少,這種情況都在提示有可能有語言發育障礙的可能,就要開始做語言促進,家長要有意識的多跟孩子說話,對日常生活中的所做的事情都用語言重複出來,對重要的名詞、動詞要多次重複,同時鼓勵孩子表達,在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孩子,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口型變化,如果2-2歲半孩子的語言仍沒有很好的發展要看專業的醫生,不同的孩子語言促進方法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孩子要做特殊的語言訓練,一般來說,一對一的訓練在2歲半-3歲後開始。孩子的飲食與語言發育密切相關,按照孩子的月齡按時添加輔食會使孩子唇舌咽等口腔器官得到很好的鍛煉,在食物的研磨、咀嚼、運送、吞咽過程中口腔的各部位肌肉得到很好的鍛煉,也就是說語言發展“硬體”得到很好的完善,這樣會使語言的流暢性、語言的表達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如果孩子始終吃很軟的食物,比如1歲2個月以後仍然只吃泥糊狀食物,2歲左右隻吃麵條、粥、菜泥等很軟的食物,都會使口腔功能的發展受到障礙,在說話的時候唇、舌、咽等的靈活性、協調性就會出現問題,出現語言障礙。聽音樂、聽兒歌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語言發展都是有好處的,但要適度,有些家長認為既然有好處那麼就全天都給孩子聽音樂、聽兒歌,而忽略了撫養人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這種情況使孩子語言發展受到影響,因語言的重要功能是用來溝通,如果沒有情境下的互動和溝通,只是聽音樂、聽兒歌等用機械的方法讓孩子聽到聲音,對語言的發展是沒有太多幫助的,甚至會影響語言的發展,所以音樂和兒歌可以作為語言發展的輔助手段,適量使用,比如說每天聽1個小時左右,並且可以跟孩子在互動時重複兒歌的內容,並作出各種表情,這樣對語言發展的説明是比較大的。如果孩子能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無意識的說出一串話,是屬於正常的的語言發展階段,如果孩子能比較注意的聽大人說話並時有回應,那麼語言發展速度屬於正常,平時多跟孩子做些互動遊戲,在遊戲中成人既完整的表述出所進行的活動又鼓勵孩子表達會用簡單的詞、句回答大人的問題,孩子的語言就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平時多看著孩子,讓孩子注意你的口型變化,慢慢的說“ba-ba”“ma-ma”,孩子逐漸就會出現模仿,在10個月-1歲時每次跟孩子交流的時候都要說“媽媽給你拿奶喝”“媽媽抱抱”“媽媽喜歡寶寶”“爸爸抱抱”“奶奶抱抱”等等,孩子在1歲左右就會逐漸出現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奶奶”“阿姨”等,孩子的出生時做第一次聽力篩查,8-12個月要做第二次聽力篩查,以後每年做一次,聽力檢查各頻率範圍的聽力正常才能保證孩子語言正常發展,出生後的很多因素會影響聽力,如過強的噪音,眼淚、洗澡水等進入耳內引起的炎症,不能自然排除的耵聹栓,這些情況都需要及時治療。對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簡單的表達都能夠聽懂,或者配合肢體語言能懂也屬正常,媽媽在伸出手的時候說“媽媽抱抱”,媽媽手裡拿著餅乾對孩子說“吃餅乾嗎”,孩子會伸手去要,用手指衣服、帽子、鞋,同時穿衣服、戴帽子到外面玩,孩子會耐心等待,並做適當的配合。如果孩子口型變化不充分,喜歡閉著嘴說話,可能與長期吃軟食有關係,要多練習咀嚼偏硬、有韌性的食物,還要做口型練習,如學習老虎叫、貓叫、鴨子叫、火車叫,在發出模仿性叫聲的同時,口型要誇張,變化要充分,這樣在孩子說語言的時候,口型變化就會加大,語言清晰度也會提高。平時交流的時候可以多跟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意願,然後鼓勵孩子回應,在孩子說到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時,要及時表揚和回應,表情和語氣可以誇張一些,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很喜歡聽到他自己的想法,孩子表達的願望就會逐漸增強和豐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