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靜脈血栓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 心理護理 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此類患者大多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緊張、恐懼、憂鬱或煩躁、易、怒等情緒。我們對不同患者,採取不同護理措施: 1、精神緊張、有恐懼心理患者的護理: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要主動關心患者病情變化,使其消除思想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憂鬱型患者的護理:護士反復進行開導安慰,說明憂則氣鬱,思則氣結,而人體以氣機調暢為貴,氣行則血行,氣機鬱結,則易致瘀血阻滯,脈絡不通,不利治療。3煩躁易怒型患者的護理:護士要給予耐心說服和安慰,向其講解怒而傷肝,而肝主疏泄,肝鬱氣結,則氣血運行不暢,同樣可以導致瘀血阻滯,脈絡不通而加重病情的道理,使其配合治療。 常規護理 1、密切觀察患肢周徑及顏色的變化:如患肢周徑不斷增加,說明靜脈回流受阻;顏色加深,溫度升高說明出現感染,應及時通知醫生,積極處置。 2、抬高患肢:急性期囑患者臥床休息並抬高患肢30°,以利靜脈回流,減輕水腫。 3、避免碰撞傷肢:在護理過程中囑患者注意安全,嚴防再次碰撞傷。 4、加強靜脈血管的保護:急性期患者需大量靜注擴血管、抗凝及溶栓藥物,發熱患者需輸注抗生素。為保護靜脈血管,每日熱敷穿刺處2次,預防淺靜脈炎的發生。 5、預防併發症:高熱患者應加強口腔護理,粘膜潰瘍者含化西瓜霜片,口唇乾裂者塗石臘油,保持皮膚清潔,經常更換體位,防止褥瘡發生。
中藥用藥護理 急性期下肢靜脈血栓患者,按照祖國醫學的辨證原則應屬於濕熱下注、血脈瘀阻。中藥用藥採用活血化瘀、通脈祛濕。由於藥性較苦寒,所以服藥時告誡病人,服藥後可能有輕度噁心或輕度腹痛、小便次數增多等現象,這些都屬於藥理作用,不影響用藥,若為顆粒沖劑,應詳細告訴病人沖藥的方法。對確有胃腸不適者應將中藥放在飯後半小時服用。 特殊護理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最嚴重的併發症為肺栓塞。臨床護理時若發現患者有咳嗽、胸悶、胸痛、口唇紫紺、咯痰帶血等應引起高度重視。除嚴密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外,還應及時將情況通知醫生。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多發生于術後、產後及長期臥床、體質較差的患者。在護理中要注意患者大便不可過幹,病情嚴重的患者不要過早下床活動,嚴格禁止局部推拿、按摩。 恢復期護理 患肢水腫明顯減輕後,應適當下床活動,增加肌肉收縮,加速靜脈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運動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以活動後不感疲勞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