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遺症如何預防
中風後遺症如何預防
症狀: 鼻唇溝變淺(73%) 口角下垂(67%) 腱反射亢進(64%) 氣急(63%) 反應遲鈍(63%) Todd癱瘓(遺留暫時性局部肢體的癱瘓或無力)(60%)
腦中風病臨床最主要的表現,是神志障礙和運動、感覺以及語言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除神志清醒外,其餘症狀依然會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症狀,稱為後遺症,後遺症的輕重,因病人的體質和併發症而異,腦中風常見的後遺症如下:
1、麻木:患側肢體,特別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濕悶熱,或下雨前後,天氣寒冷等情況下,麻木感覺特別明顯,
2、嘴歪眼斜:一側眼袋以下的面肌癱瘓,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口角歪向健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
3、中樞性癱瘓:中樞性癱瘓,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痙攣性癱瘓、硬癱,是由於大腦皮層運動區錐體細胞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錐體束受損而產生,由於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失去了對下運動神經元的抑制調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釋放”,產生隨意運動減弱或消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4、周圍性癱瘓:周圍性癱瘓,又稱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弛緩性癱瘓、軟癱,是因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脊骸前根、脊神經、顱神經受損害產生的癱瘓,由於下運動神經元受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衝動興奮,臨床上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縮,但無病理反射,
中風後遺症屬難治病症,綜合康復治療被認為是當前最佳方案,我們所採用的主要有效康復措施如下:
中風後遺症如何預防一、中藥康復治療:
對半身不遂者,在軟癱期多使用有益氣活血通絡作用的補陽還五東加減;在硬癱期多用有養血平肝熄風活絡作用的四物湯合天麻勾藤飲加減,對語言障礙者,常用有祛風化痰作用的解語丹加減;腎虛者合用左歸飲加減,老年癡呆者,常用益脾腎補腦髓化瘀豁痰開竅的河車大造丸合安腦丸,在藥物的加減選用和每味藥的用量方面我們都有新突破,這是療效高於傳統用藥的關鍵所在,
二、針灸康復法:
除用常法取穴外,我們多採用針刺某些特效穴確能提高療效,如下肢癱軟針隱白、肩關節不能活動者針對側“中平負”,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負”、頸部無力者針“筋縮”等,在針刺手法上,要求每針都能出現酸痛脹或定向走竄的感覺,對有些穴位,如軟癱針隱血時應讓患肢出現抽動抬腿動作則療效會明顯迅速,若配合靈龜八法按時取穴法往往會出現奇效,由於採用了不同于傳統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針刺手法,使殘肢功能的恢復上了新臺階,甚至使原來都認為不可能站起來的癱瘓患者上下樓梯、出入家門,
中風後遺症如何預防三、科學的運動功能訓練:
包括肢體的被動運動、主動運動和抗阻運動,以及“作為康復治療法”等,這套現代康復醫學運動功能訓練方法,應當在康復技師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病情採用不同方法進行,這項康復醫學中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目前即使在最大的醫院裡,能夠掌握和運用的醫生還為數甚少,
中風後遺症如何預防:中風病因以內傷積損為主,即臟腑失調,陰陽偏勝,而飲食不節,嗜酒肥甘,饑飽失宜,易致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鬱化熱,阻滯經絡,是誘發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飲食上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低糖為原則,還應根據臟腑的偏勝偏衰有所補瀉,如肝腎陰虛,肝陽偏旺者,宜多食黑木耳、黑芝麻等補益肝腎,屬氣虛血滯者宜多食薏米粥、人參、黃芪粥等健脾益氣;屬瘀熱鬱滯者要禁酒,高血壓者進低鹽飲食,合併肥胖者要減肥控制體重等,
總之,中風後遺症經過正確護理,可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功能,減少致殘率,有效地縮短康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