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韌帶斷裂
膝關節(又稱膝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中央稍後方,非常強韌,由滑膜襯覆,可分為前、後兩條。前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前方,向後、上、外止於股骨外髁的內面;後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後方、向前、上、內止於股骨內踝的外面,膝關節不論伸直或屈曲,前後十字韌帶均呈緊張狀態,前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前移動,後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後移動。
前十字韌帶的傷害常發生於各種運動傷害中,籃球、網球、足球、排球、滑雪、滑十字韌帶結構圖解十字韌帶結構圖解草、跆拳道等都是常見的運動傷害,受傷的瞬間,有些人可以聽到〝啪〞一聲,接下來便無法繼續運動,若勉強運動,便會產生膝蓋不穩的感覺。直直的站立時還好,若稍微走的不對,便會感覺好象扭到,膝快要跪下去一般。病人常用一種手勢來形容他們的感覺,那就是以左右拳頭分別代表他們的大腿與小腿,兩個拳頭間彼此滑行,好比膝關節的不穩定感覺。若合併了半月軟骨的傷害,常會有膝痛或膝關節好比被什麼卡住,伸不直的感覺,十字韌帶傷害若沒有好好治療,膝不穩定繼續存在,久而久之,便會引起關節軟骨傷害,進而形成退化性關節炎。
十字韌帶損傷: 暴力使膝關節過伸或過度外展可引起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如屈膝時,外力從前向後加於股骨,或外力從後向前撞擊脛骨上端,均可引起前十字韌帶斷裂。膝關節前脫位常由於過伸引起,必然傷及前十字韌帶。如為過度外展引起,可同時發生內側副韌帶斷裂,後脫位。撕裂的後交叉韌帶撕裂的後交叉韌帶十字韌帶斷裂,或脛骨棘撕脫骨折有明顯移位者,應早期手術修復斷裂的韌帶,或將撕脫骨折復位和內固定,術後用長腿石膏固定4~6周,並應加強股四頭肌鍛煉。十字韌帶撕裂被認為是對運動員打擊最大的傷害。輕則休息6個月左右,重則要休息1年以上。陳舊性十字韌帶斷裂:其手術效果多不滿意,宜加強股四頭肌鍛煉,以加強關節的穩定性,如很不穩定,可考慮用大腿膕繩肌,或用髕韌帶的內側部分,或用附近的肌腱作韌帶重建術。近來有報導用炭素纖維作為十字韌帶重建材料,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膝關節是人體內最重要的負重關節之一。當人體在行走或運動時,每側膝關節都要在短時間內交替受到全身體重和運動加速度的作用,在肌肉保護不力的情況下則容易引起關節內部交叉韌帶的損傷。此類損傷多見於劇烈運動類的運動員。交叉韌帶損傷後,在步行時膝關節漂浮不穩、無力,膝關節有脫臼的感覺,不能參加體力勞動及體育運動,形成骨性關節炎後可引起膝關節長期疼痛。大多數人受傷後常因X線片未見骨折而漏診,繼續行膝關節活動而加重損傷,或因診斷為"關節扭傷"。錯過韌帶修復的最好時機,導致大腿肌肉萎縮後再接受治療,則很難恢復原有的關節功能。因此,凡膝關節外傷患者應及早找專科醫生診治,以免延誤診療時機。
膝關節內有前、後十字韌帶(又稱交叉韌帶),前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前方,向後、上、外止於股骨外髁的內面;後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後方、向前、上、內止於股骨內踝的外面,膝關節不論伸直或屈曲,前後十字韌帶均呈緊張狀態,前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前移動,後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後移動。
我們的膝關節內,含有兩條互相交叉的重要韌帶,因彼此的相關位置,恰如國字的"十"而得名。膝蓋是連接股骨(大腿骨)和脛骨(小腿骨)的"軸承",同時又是支撐身體重量的關鍵節點。股骨和脛骨之間通過兩個半月板相接觸,接觸面有軟骨,可以緩衝壓力。膝蓋內部有兩根呈交叉狀的韌帶,分別叫做前十字韌帶(ACL)和後十字韌帶(PCL)。前十字韌帶由股骨外髁的後方,一直延伸至脛骨平臺的前方,若喪失此韌帶,則脛骨平臺會向前方滑動,因而得名。而後十字韌帶由股骨內髁的前方,延伸至脛骨平抬的後方,若喪失此韌帶,則脛骨平抬會向後方滑動,因此而得名。若前十字韌帶的功能喪失,則阻止脛骨平抬向前滑動的負擔便落在半月軟骨的身上。因此慢性前十字韌帶傷害的病人,百分之九十會合並有半月軟骨的傷害,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