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後關節
問題 【股骨頭壞死】 【歸檔】 15年12月20日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後關節

問題描述 小兒髖關節脫位採取什麼的手術?效果怎麼樣?能完全恢復嗎?會有後遺症嗎?
網友回答
2015年12月20日 14:23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後關節您好,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患兒年齡在6個月------3歲的,需手法復位.復位防止股骨頭壞死,應懸吊皮牽引,內收肌切斷,全麻下輕柔手法復位,術後用人位石膏固定,3個月後更換Von_Rosen鋁板或支具3個月,待關節囊回縮到正常位置,髖關節穩定,6個月即可去掉固定.效果不錯.小兒髖關節脫位引起足球場的股骨頭死,需要中醫正骨手法重定,重定後再系統辯證治療,需要吃專門配製的中藥膠囊和外貼專門配製的膏藥,三到四個月即可徹底治癒,祝早日康復!

2015年12月20日 14:23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後關節如果發現兩下肢有長短,兩側臀部和大腿內後方皮紋不對稱,換尿布時髖關節不能充分外展,甚至有彈響聲、彈跳感,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確診是否患了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症。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有時可合併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

2015年12月20日 14:23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後關節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出生時髖臼指數為25.8~29.4°,6個月嬰兒在19.4°~23.4°(Caffey1956)。2歲以上者在20°以內。多數學者認為超過25°即為不正常,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如超過30°則有明顯脫位趨向。近年來對於正常新生兒的髖臼指數發現高達35~40°,而絕大多數以後轉化為正常髖關節。

2015年12月20日 14:23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後關節因此在診斷上下不能單看髖臼指數一項。但大於正常值者說明臼頂傾斜度增加,為髖臼發育不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效果與年齡有很大的關係.發現越早,治療越及時,往往效果越好.一般來講,3歲以內的患兒主要採用牽引,手法復位,石膏及支具等保守治療,有很高治癒率;3歲以上的患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股骨頭和髖臼的骨性成份增加,內收肌的攣縮明顯,可塑性減少,病理變化加重,則以手術治療為主,雖經正確治療,功能難於達到正常.出生至1歲是非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期.如能作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臨床效果是滿意的,如果延誤治療,最終將導致不可逆的痛性骨關節炎和不同程度的殘廢.祝早日康復

2015年12月20日 14:23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後關節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有時可合併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臨床表現病因學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當然,多發性畸形附有髖關節脫位應屬於先天性畸形。總的說來,近年來大多數學者認為病因並不是單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