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癲癇病治療有哪些方案。。。
問題 【癲癇】 【歸檔】 11年09月06日

癲癇病治療有哪些方案。。。

問題描述 孩子已經18歲了,現在在讀高中,孩子5歲的時候有過2次高燒的經歷,在孩子10歲的時候出現了癲癇症狀,發作的時候就是愣住大概幾十秒的時間,叫他他不搭理你,後來到醫院檢查,有癲癇樣放電。用了許多年西藥,還是沒什麼效果,想知道中藥治療可以不,中藥治療癲癇的醫院哪裡有呢?癲癇病怎麼治?
網友回答
2016年12月03日 19:51

很多患者四處奔波盲目求醫,癲癇卻沒有的到很好控制。癲癇治療一定要遵循癲癇病治療原則。那麼,癲癇病治療原則有哪些呢? 原則一:癲癇病治療需到正規醫院,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治療,可選傳統的抗癲癇藥,也可選用新一代抗癲癇藥。癲癇病治療要合理用藥不但能控制大多數癲癇發作,而且安全性好。癲癇病治療主張單藥治療,從小劑量開始,如單藥無效,再考慮加另一種抗癲癇藥1

2016年09月07日 14:57

您好,癲癇是一種疑難雜症,很難徹底治癒,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堅持服用抗癲癇藥物治療,中藥治療有一定效果。

2016年09月04日 08:21

吃的西藥是持續規律在吃嗎?沒有減少發作次數嗎?建議換用其他種類西藥,中藥效果不確切

2016年08月24日 15:23

分析:該情況可以考慮是癲癇

2014年03月03日 09:47

你好 癲癇患者需要注意一下幾點:1.多進酸食少食鹽 酸性食物提供給人體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6等,有利於神經遞質的合成,從而彌補癲癇患者,特別是原發性癲癇患者的一些神經遞質的缺乏,減少癲癇的發作。傳統食物中酸性食物大致有:花生、核桃、豬肉、牛肉、雞、鴨、鵝、魚、蝦、蛋類等等。癲癇患 者可以據此適當調整自己的食譜,合理搭配。另外有研究表明:癲癇的發作是由於神經過度放電所致,而當人體短時間內過量地攝入食鹽後,高濃度的鈉鹽可致神經元過度放電,從而誘發癲癇,故人們常津津樂道的“少鹽多醋”的養生之道,對癲癇患者依然適用。 2.多進食豆類,穀類食物 有研究表明,豆類食物和穀類食物(如黃豆、扁豆、小麥等)富含微量元素錳,而有調查顯示:1/3癲癇兒童血清錳低於正常兒童,曾有一個15歲患兒其血清錳比正常兒童少一半,所以多進食豆類及穀類食物,可補充癲癇患者錳的攝取不足。另據研究表明:正常大腦細胞存在一定量的磷酸酶物質,但癲癇患者的大腦中嚴重缺乏這種酶,而豆芽中富含硝基磷酸酶物質,故進食豆芽能補充磷酸酶不足而緩解病情。 3.控制飲水 有學者認為:“間腦是人體水液調節中樞,大量液體進入體內,會增加間腦的負擔。從而誘發癲癇。”而且有些癲癇患者往往在憋尿的過程中,突然發病,大概也因為過量飲水後造成膀胱過度充盈,從而產生較強的電衝動,誘發神經元異常放電所致。

2011年09月06日 20:47

異常放電控制癲癇發作。目錄 癲癇釋義 病因分類 病因病機 影響因素 臨床特點 自我診斷 癲癇治療 癲癇急救 日常注意 常見問題 治癒標準 癲癇病史的名人展開編輯本段癲癇釋義 癲癇(epilepsy)其俗稱為 “羊癲瘋”或者“羊角風”,早在兩千二百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人們對這種疾病並不陌生,常常被人們通俗的稱為“抽風”。“抽風”往往表明兩種含義:一種是真正疾病的狀態,由腦神經元過度放電而導致驚厥與抽搐,另一種即形容某人不規範、不正常、不理智和不能自控的行為。對臨床上確實無症狀而僅在腦電圖(EEG)上出現異常放電者,不稱之為癲癇發作。因為癲癇是腦的疾患,身體其他部位的神經元(如三叉神經元或脊髓前角神經元)異常和過度放電不屬於癲癇發作。 2005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對癲癇的定義做了修訂,其推薦的定義為:癲癇是一種腦部疾患,其特點是持續存在能產生癲癇發作的腦部持久性改變,並出現相應的神經生物學﹑認知﹑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等方面的後果。診斷癲癇至少需要一次癲癇發作。然而,迄今為止,國內學界的共識為反復出現的癲癇發作方可診斷為癲癇,僅有一次發作不診斷為癲癇。因此,正確理解ILAE的癲癇定義,對癲癇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編輯本段病因分類 癲癇是多種原因引起大腦局部神經元異常高頻放電所致的大腦功能失調的慢性腦部疾病。 現代醫學認為發生癲癇的原因可以分為兩類:原發性(功能性)癲癇和繼發性(症狀性)癲癇。原發性癲癇 原發性癲癇又稱真性或特發性或隱原性癲癇。通過臨床診療記錄我們發現,原發性癲癇與家族病史有明顯的聯繫,在進行確診時需要對患者的家族病史進行詳細的詢診。繼發性癲癇 繼發性癲癇又稱症狀性癲癇。指能找到病因的癲癇。見下述常見病因。 根據發作情況主要可分為大發作、小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局限性發作和複雜部分性發作。 (1)大發作,又稱全身性發作,半數有先兆,如頭昏、精神錯亂、上腹部不適、視聽和嗅覺障礙。發作時(痙攣發作期) ,有些病人先發出尖銳叫聲,後既有意識喪失而跌倒,有全身肌肉強直、呼吸停頓,頭眼可偏向一側,數秒鐘後有陣攣性抽搐,抽搐逐漸加重,歷時數十秒鐘,陣攣期呼吸恢復,口吐白沫(如舌被咬破出現血沫)。部分病人有大小便失禁、抽搐後全身鬆弛或進入昏睡(昏睡期),此後意識逐漸恢復。 (2)小發作,可短暫(5~10秒)意識障礙或喪失,而無全身痙攣現象。每日可有多次發作,有時可有節律性眨眼、 低頭、兩眼直視、上肢抽動。 (3)精神運動性發作(又稱複雜部分性發作),可表現為發作突然,意識模糊,有不規則及不協調動作(如吮吸、咀嚼、尋找、叫喊、奔跑、 掙扎等)。病人的舉動無動機、無目標、盲目而有衝動性,發作持續數小時,有時長達數天,病人對發作經過毫無記憶。 (4)局限性發作,一般見於大腦皮層有器質性損害的病人表現為一側口角、手指或足趾的發作性抽動或感覺異常, 可擴散至身體一側。當發作累及身體兩側,則可表現為大發作。編輯本段病因病機西醫病因病機 西醫根據癲癇病因不同分成特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症狀性)癲癇兩大類。前者指這類患 [腦神經元細胞異常放電圖]腦神經元細胞異常放電圖者的腦病並無可以解釋症狀的結構變化或代謝異常,而與遺傳因素有較密切的關係。症狀性癲癇因於多種腦部病損和代謝障礙,如先天性疾病、產前期和圍生期疾病(產傷是嬰兒期癲癇的常見病因)、高熱驚厥後遺、難產、外傷、感染、中毒、顱內腫瘤、腦血管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等。癲癇的產生與神經元異常放電相關。人體休息時,一個大腦皮質錐體細胞的放電頻率一般保持在1~10次/秒之間,而在癲癇病灶中,一組病態神經元的放電頻率可高達每秒數百次。癇灶細胞群高頻重複放電,使其軸突所直接聯繫的神經元產生較大的突觸後電位,從而產生連續傳播,直至抑制作用(包括癇性周圍抑制性神經細胞的活動,膠質細胞對興奮性物質的回收,以及病灶外抑制機構的參與)使發作終止。由於傳播途徑及範圍不同而引起各種形式發作。癇性活動可能僅牽涉一個區域的大腦皮質而不再擴散,引起單純部分性發作;興奮在前中央回或後中央回通過放電後細胞外鉀離子的增多而傳導到鄰近神經元,造成傑克遜(Jackson)癲癇;癇性活動常由大腦皮質通過下行投射纖維傳播到丘腦和中腦網狀結構,引起意識喪失,再由彌散性丘腦投射系統傳佈到整個大腦皮質,產生繼發的全面性強直一陣攣發作。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癲癇屬痰症。腦為至清至粹至純之腑,為真氣所聚,維繫經絡,協調內外,以主元神。腦清則神識清明,主持有度;腦為髓海,水穀精微及腎精所藏。清靈之臟腑喜靜謐而惡動擾,易虛易實,是故神傷竅閉為其病理基礎。清竅被擾.元神失控,神機散亂,則昏僕抽搐;髓海不充,元神失養,腦神乏機,致恍惚不安,目光呆滯等。 心藏神,腎藏精主髓,脾運中焦,肝主疏泄而調暢氣機,可見腦與心、肝、腎、脾諸髒功能相關。 先天因素 命門伏邪,或由於父母稟賦或孕產調養不當,胎氣受損,或者髒氣不平,或者氣機逆亂,臟腑功能失調。脾腎虛而生痰,肝氣旺而生風。 痰濁內生 飲食不節,過食醇酒肥甘,損傷脾胃,脾失健運,聚濕生痰;或氣鬱化火,火邪煉津成痰,積痰內伏,一遇誘因,痰濁或隨氣逆,或因火炎,或隨風動,蒙蔽心神心竅,發為癇證,故有“無痰不作癇”說。不潔飲食,蟲阻腦竅,因蟲而致風動,也是引發癇證之因。 七情失調 主要責之於驚恐。突受大驚大恐,造成氣機逆亂,進而損傷臟腑,肝腎受損,則致陰不斂陽而生痰生風。脾胃受損。編輯本段影響因素遺傳因素 經譜系、雙生子及腦電圖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等,充分證明原發性癲癇有遺傳性,有的是單基因遺傳,有的是多基因遺傳,但不一定都有臨床發作。晚近認為外傷、感染、中毒後引發的癲癇可能也有遺傳因素參與。年齡因素 年齡對癲癇的發病率、發作類型、病因和預後均有影響。癲癇的初發年齡60%~80%在20歲以前。新生兒正常呈移動性部分性發作,6個月到5歲熱性驚厥多見。兒童良性中央-顳棘波灶癲癇多在4~10歲開始,青春期後自愈。成年期多為部分性發作或繼發性全身性發作。病因方面,嬰兒期首次發作者多為腦器質性特別是圍產前期疾病,其後至20歲以前開始發作者常為原發性者,青年至成年則顱腦外傷是一重要原因,中年期後顱腦腫瘤為多,老年者以腦血管病占首位。覺醒因素 有些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患者多在晨醒後及傍晚時發作,稱覺醒癲癇;有的則多在睡入後和覺醒前發作,稱睡眠癲癇;覺醒及睡眠時均有發作者稱不定期癲癇。後者多為症狀性癲癇。嬰兒痙亦常在入睡前和睡醒後發作,失神發作多為覺醒期發作。 晚上發作要注意不要睡在較高的床上,防止從床上摔下受傷。內分泌因素 性腺功能改變對癲癇有一定影響。全身強直-陣發攣性發作及部分性發作常在月經初潮期發病,有的在經前或經期發作加頻或加劇。少數僅在經前期或經期中發作者稱經期性癲癇。妊娠可使癲癇發作次數增加,症狀加重,或僅在妊娠期發作。後者稱妊娠癲癇。誘發因素 1.發熱、過量飲水、過度換氣、飲酒、缺眠、驚嚇、刺激、過勞和饑餓等均可誘發癲癇發作。某些藥物如美解眠、丙咪嗪、戊四氮或突然撤除抗癇藥物,亦可導致癲癇發作。 2.感覺因素:某些患者對某些特定的感覺如視、聽、嗅、味、前庭、軀體覺等較為敏感,當受刺激時可引起不同類型的癲癇發作,稱反射性癲癇。 3.精神因素:某些患者在強烈情感活動、精神激動、受驚、計算、弈棋、玩牌等時可促癲癇發作,稱精神反射性癲癇。編輯本段臨床特點 癲癇是一種疾病和綜合征,以腦部神經元反復突然過度放電所致的間歇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為特 [癲癇與大腦]癲癇與大腦征。是一種起源於大腦,並反復發作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和精神狀態不同程度的障礙。這個定義概括了癲癇症狀的複雜性,更概括了癲癇的兩個基本特徵,即反復性和發作性。所謂反復性,是指有第一次發作後,間隔一段時間後,肯定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至多次發作。即使是最常見的抽搐,如果只發生一次,也就不具備反復性,是不能診斷為癲癇的。所謂發作性,是指症狀突然出現,也突然中止。我們也許曾見過有的患者正在行走中或吃飯時突然倒地抽搐,過一段時間後又恢復正常。還有一些患有腹型癲癇的兒童在玩得正高興時突然劇烈腹痛,啼哭不止或倒地不起,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後完全消失又繼續玩耍。不論癲癇的症狀多麼複雜,都必須具備這兩個特徵。這也是診斷癲癇的重要依據。兒童癲癇特點 小兒癲癇發病率較高,對健康有嚴重影響,由於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加上神經、體液方面的變化,所以兒童癲癇的臨床特點有某些方面與成人有所不同。 (1)性別、發病年齡及發作類型:一般男多於女,以幼兒最多,而且年齡與發作類型也有密切關係,如嬰兒痙攣症幾乎均在1歲以內,運動性發作發病在6歲內,失神發作發病多在1 ~8歲,其他各型癲癇的首發年齡也多在10歲以內。新生兒癲癇往往隱蔽,且呈局灶發作,年長兒抽搐明顯且呈全身性。 (2)發作表現:癲癇各發作類型的發生率隨年齡而不同,其臨床表現與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程度密切相關。除常見的發生于兒童任何年齡的大發作外,新生兒癲癇其臨床表現形式多為刻板的反復性動作,並常伴有異常的眼球運動。小兒癲癇敏感特點 兒童的生理特徵與成人不同,如兒童的神經系統功能尚未健全,大腦皮質對皮質下的抑制還不完善,動力定型未能牢固建立和內抑制過程減退等。因此小兒對於較小刺激就容易引起強烈的反應,尤其是對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特別敏感,加上神經的變化,所以兒童癲癇在某些方面和成人有所不同,小兒癲癇的特點是:①多樣性;②易變性;③頓挫性;④不典型性;⑤不良因素容易誘發;⑥對智慧發育影響較大。心理性格特徵 (1)憂鬱 這本身就是一種發病因素,一旦患了癲癇,憂鬱的特徵就更加明顯,心理負擔加重,悶悶不樂,心情不暢,時間稍長,會形成較嚴重的精神抑鬱症,給患者造成生活痛苦,也會影響治療效果。 (2)自卑 一般地講,常見有來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患者自己,因為癲癇發作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合,發作稍多,患者自己形成病態心理,產生較嚴重的自卑;二是社會壓力,生活在患者周圍的人,有意無意之間給患者造成心理傷害,更不要說社會歧視給患者造成的精神負擔了,甚至即使是患者親屬或周圍的人對他的過分照料、保護,也會使患者產生自卑感。 (3)孤獨 有時患者意識到自己是個癲癇病人,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和正常人一樣了,於是便陷入孤獨,不願和大家在一起,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喜歡一個人呆著。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患者,孤獨感更強烈些。 (4)悲觀 由於上述幾個特徵存在,患者受到極大的心理創傷,是產生悲觀情緒的一個原因。癲癇是一種難治的病,長時間治療,對患者身心都造成了嚴重傷害,動搖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甚至使患者產生絕望心理。編輯本段自我診斷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發作類型分為: 一 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 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後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後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後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於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 二 失神發作(小發作) 突發性精神活動中斷、意識喪失、可伴肌陣攣或自動症。一次發作數秒至十餘秒。腦電圖出現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綜合。 三 單純部分性發作 某一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範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傑克森發作(Jack)。發作後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 四 複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 精神感覺性、精神運動性及混合性發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明顯的思維、知覺、情感和精神運動障礙。可有神遊症、夜遊症等自動症表現。有時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可發生傷人、自傷等暴力行為。 五 植物神經性發作(間腦性) 可有頭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暈厥型或心血管性發作。 無明確病因者為原發性癲癇,繼發於顱內腫瘤、外傷、感染、寄生蟲病、腦血管病、全身代謝病等引起者為繼發性癲癇。癲癇檢查 1、EEG、BEAM、Holter(腦電圖、腦電地形圖、動態腦電圖監測):可見明確病理波、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 2、如為繼發性癲癇應進一步行頭顱CT、頭顱MRI、MRA、DSA等檢查可發現相應的病灶。 3、癲癇與生化: 癲癇與人體內各種化學物質有密切的關係,神經生物化學在分子水準上對闡明癲癇的發病機制有重要作用。 一、發作過程中大腦的生化變化 (1)癲癇發作過程中常伴有動脈氧分壓、動脈二氧化碳分壓、血糖、非脂化脂肪酸、ATP、鉻、磷、谷氨酸鹽、穀醯胺、乳酸鹽、GABA等的異常變化。 (2)癲癇發作時需氧量增加,糖代謝加快,腦磷酸肌酸濃度降低,肌酸濃度升高。 (3)癲癇發作時腦內5-羥色胺降低、多巴胺含量減少、膽鹼酯酶活性增強。 二、發作時大腦能量狀態和代謝儲備 發作開始大腦的葡萄糖含量迅速下降,兩小時後糖原恢復正常。這與癲癇發作時血漿胰島素濃度升高有關。癲癇全身發作開始幾秒內肌酸濃度升高而磷酸肌酸濃度降低。發生缺氧、動脈低血壓或低血糖時ATP濃度下降。 三、癲癇與單胺類遞質 單胺類遞質包括5-羥色胺、多巴胺、腎上腺素、乙醯膽鹼等,癲癇發作時腦內5-羥色胺降低、多巴胺含量減少、膽鹼酯酶活性增強。 四、癲癇與氨基酸類遞質 氨基酸類遞質包括GABA、Glu、ASP、Gly、Ala、Tau。其中GABA是腦內主要的抑制性遞質,而谷氨酸則是腦內主要的興奮性遞質。 五、癲癇與環核苷酸 環核苷酸包括環磷腺苷(CAMP)和環磷鳥苷(CGMP),是中樞神經細胞的“第二信使”,對中樞神經系統活動起重要調節作用。 六、癲癇與神經肽 神經肽是由幾十種低分子量單鏈氨基酸連接的一類化合物。它參與癲癇的發病機制。 七、癲癇與鈣離子和鈣調素 鈣離子通過活化鈣調素能調節眾多的細胞生物學過程;鈣調素是人體的一種重要的鈣結合蛋白,作為鈣離子作用的受體,是協助鈣離子完成多種生理機能的媒介。 鈣離子與癲癇發作的關係已經明確,鈣離子細胞內流是癲癇發病的基本條件。 研究癲癇與生物化學的關係,對開闢治療癲癇的新方法、新途徑有重要意義。癲癇併發症 一、晚期的外傷性特發性羊角風常伴有加重的趨勢,可由局部性發作而演變為全身性發作,嚴重有記憶力減退,人格障礙智力低下等表現。 二、識別障礙,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差,的包括夢樣狀態,時間感知的歪曲,不真實感,分離狀態。 三、情感障礙,表現為不愉快的狀態,帶有自卑感或伴有抑鬱。 四、語言障礙,可產生部分失語或重複語言多。 五、記憶障礙,對熟悉事物產生沒有體驗過的感覺,或對過去經受過的事物的不能快速回憶。 六、錯覺,表現在與物體的真實大小、距離、外型產生差異。 七、可併發穿透性顱腦損傷硬腦膜下血腫及腦內血腫腦挫傷顱骨骨折等疾病。 八、幻覺,在沒有任何外界變化的情況下可產生視、聽、味、空間感及物體成像等方面的變化和錯覺。編輯本段癲癇治療腦起搏器治療 腦起搏器目前有中樞型、外周型和分離型腦起搏器三種。分離型腦起搏器又稱經顱磁電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electric stimulation,TMES)TMES通過經顱磁刺激和經顱電刺激這兩步調頻消除異常電流,控制癲癇發作。 [癲癇治療]癲癇治療常規治療 一、一般藥物治療: 1.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擇安全、有效、價廉和易購的藥物。 ①大發作選用苯巴比妥90-300mg/d。丙戊酸鈉 0.6-1.2/d,卡馬西平 600-1200mg/d等。 ②複雜部分性發作:苯妥英鈉 0.2-0.6/d,卡馬西平0.2-1.2/d。 ③失神發作:氯硝安定5-25mg/d,安定7.5-40 mg/d。 ④癲癇持續狀態:首選安定10-20mg/次靜注。 2.藥物劑量從常用量低限開始,逐漸增至發作控制理想而又無嚴重毒副作用為宜。 3.給藥次數應根據藥物特性及發作特點而定。 4.一般不隨意更換、間斷、停止西藥,癲癇發作完全控制2-3年後,且腦電圖正常,方可逐漸減量停藥。 5.應定期藥物濃度監測,適時調整藥物劑量。 二、在癲癇發作的治療中,抗癲癇藥物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抗癲癇藥物可通過兩種方式來消除或減輕癲癇發作,一是影響中樞神經元,以防止或減少他們的病理性過度放電;其二是提高正常腦組織的興奮閾,減弱病灶興奮的擴散,防止癲癇復發。 一般將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鈉等稱為老抗癲癇藥,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線抗癲癇藥。 但有些發達國家,由於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的一些副作用,已將其列入二線抗癲癇藥。僅將卡馬西平、丙戊酸鈉列為一線抗癲癇藥。新的抗癲癇藥如:加巴噴丁、癇散靜、拉莫三嗪、氨已烯酸、托吡酯等,目前比較新的是優時比的左乙拉西坦片。 三、對於明確病因的癲癇,除有效控制發作外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四、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性癲癇可行立體定向術破壞腦內與癲癇發作的有關區域,胼胝體前部切開術或慢性小腦刺激術。 五、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持續狀態的治療 1.積極有效的控制抽搐: ①安定,成人10-20mg, 小兒 0.25-1mg/kg,緩慢靜脈注射至抽搐停止。隨後將20-40mg加入葡萄糖液中以每小時10-20mg速度靜脈滴注,連續10-20小時,日總量不超過120mg。 ②異戊巴比妥鈉 成人0.5g溶於10ml注射用水中,以50-100mg/分速度緩慢靜脈注射至發作停止。注射中要注意呼吸心跳變化。發作控制後應繼續鼻飼或口服抗癲癇藥物。 2.處理併發症: 保持呼吸道通暢,利尿脫水減輕腦水腫,防止酸中毒等。 六、癲癇病人的心理護理 七、癲癇患兒的護理 八、症狀緩解後要有良好的生活規律和飲食習慣,避免過飽、過勞、睡眠不足和情感衝動;戒除煙酒;避免攀高、游泳;駕駛車輛以及在爐火旁及高壓電機旁的工作者如服用西藥出現不良反應時可以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或直接運用中醫甯神平狂的理論來辨證論治都會取得很好的療效尤其是運用甯神平狂劑。手術治療 一、腦皮質病灶切除術 (一)手術適應症 1.癲癇發作起源於腦的局灶部位(致癇灶),而致癇灶又位於非重要功能區,切除致癇灶後不發生新的神經功能障礙。 2.病灶在腦功能區或臨近部位,如果此處腦功能本身已有損害,而臨床症狀又不能恢復者,也可考慮手術治療。 3.癲癇灶已經形成,抽搐發作頻繁,無自行緩解趨勢,造成腦組織進行性損害,病程在2—4年以上者。 4.長期正規服用抗癲癇藥物治療,並經血藥濃度測定已達到有效濃度,但仍未獲得顯著療效者。 二、前顳葉切除術 (一)手術適應症 1.癲癇病灶局限於一側的顳前部,並結果頭皮腦電圖,蝶骨電極或鼻咽電極檢查明確提示患側有局限性癲癇爆發放電,而且至少要有三次以上的檢查記錄相一致;另外,亦應與臨床及X線的檢查相符者。 2.雙側顳葉均有癲癇放電的病人,須經頸動脈注射阿米妥鈉檢查後,證實為一側病灶者,或雖系兩側病灶,但一側較另一側異常放電的指數超過四倍以上者。 3.顳葉癲癇經長期正規的藥物治療後癲癇發作仍頻繁,而控制無效者。 三 、大腦半球皮質切除術 (一)手術適應症 1.偏癱始於1歲以前的患兒,手術時期一般在7~8歲為宜。 2.一側大腦半球萎縮,而健測正常者。 3.患側大腦半球有多發致癇灶乃至累及整個半球者。 4.頑固性癲癇,患兒伴有性格的改變,如強迫觀念,易衝動以及智力明顯減退等。 5經過正規的藥物治療,仍不能控制癲癇發作或引起較嚴重的副作用者。 四、大腦聯合切斷術 (一)手術適應症 1.患有頑固性全身性癲癇多年,而且藥物治療難於控制,每月有四次以上癲癇大發作者。 2.癲癇灶位於一側大腦半球者,手術指征較強;癲癇灶位於上側大腦半球者,亦可考慮手術治療,但療效不及前者。 五、癲癇的立體定位手術治療 (一)手術適應證 1、原發性癲癇和並有精神行為障礙者。 2.癲癇病因不明,癲癇灶也無法查出的各類癲癇患者。 3.腦電圖顯示雙側彌漫性改變,同步或非同步癲癇放電又無局灶性徵象的患者。 4.嚴重頑固性全身性癲癇患者,藥物難以控制頻繁的發作(每日4次以上)者。 六、癲癇的小腦電刺激療法 (一)手術適應症 1.廣泛性頑固性癲癇,經長期藥物難以控制的病人 2.癲癇發作類型有強直一陣攣性發作(大發作),肌陣攣發作及小發作的病人。 3.有確定性腦電圖異常改變,智商(IQ)達70以上的病人。 4.較長期的癲癇發作,經各種檢查排除顱內有占位性病變的病人。 七、癲癇病灶及適合手術的人群 癲癇發作是由於大腦內病灶引起。如新生物、寄生蟲、腦膿腫等占位病灶;腦損傷、感染後腦瘢痕形成;腦受壓、腦缺血、腦部感染後局部萎縮;腦出血、腦梗死後腦內囊變;腦變性病、腦感染後、腦硬化;腦動脈粥樣硬化、腦動靜脈血管畸形、腦梅毒等腦血管病;腦先天性畸形等。針對病灶採用不同的手術處理方法,多數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長期系統用抗癲癇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甚至有加重趨勢的頑固性癲癇患者 ◆頻繁癲癇發作使病人出現智力等進行性下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或學習者 ◆若神經影像學檢查,發現腦內有明確的致癲癇病灶,要儘早手術 ◆致癲癇灶不在腦的重要功能區,手術效果會更好,同時不會給病人帶來明顯殘疾。中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