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有血是什麼疾病
血液從肛門排出,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均稱為便血。便血一般見於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的出血,但偶爾可見上消化道出血。便血也可見於全身性疾病。便血的顏色取決於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上消化道出血如腸蠕動增快時,則可排出較鮮紅的糞便而不呈柏油樣便。
小腸出血時,如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久,可排出柏油樣便;當出血量多,排出較快時則呈暗紅色,甚至鮮紅色血便或紫紅色血塊。結腸或直腸出血時,由於血液停留於腸內時間較短,往往排出較新鮮血塊。結腸上端出血時,血與糞便常均勻混雜呈醬紅色。乙狀結腸或直腸肛門出血時,常有新鮮血液附著于成形糞便的表面。
某些消化道疾病可引起大便發黑:包括肝硬化合併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食管異物、潰瘍病、急性胃炎、胃粘膜脫垂、腸套疊、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絞窄性腸梗阻、美克耳憩窒、腸息肉、肛裂、胃癌等都可引起大便發黑、呈柏油色。某些食物可引起大便發黑:食用某些食物可引起大便顏色的變化,有時容易與便血混淆。如進食豬血、羊血或雞、鵝、鴨血,或大量的牛肉、豬肝後,動物血中的鐵可以在人體腸道內形成黑色的硫化鐵,使大便的顏色變黑;其他如大量進食楊梅果醬、桑葚果醬,都有可能使大便的顏色變黑。
所謂“大便帶血”,就是指大便中混有肉眼可見的血液,嚴重者大便看起來幾乎全是血液,統稱為“便血”。便血的顏色可因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長短而不同。如經常於便後滴出少量鮮血,病人沒有腹瀉,消瘦等,則以痔的可能性較大。如血液與糞便相混合,並伴有粘液,結合病人的病史,症狀和體征,要分別考慮癌瘤,息肉,慢性細菌性或阿米巴痢疾,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一般來說,出血部位愈低,出血量愈大,在消化道內停留時間愈短,則便血的顏色愈鮮紅。
引起便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痔瘡、肛裂、直腸息肉、結腸息肉等肛腸疾病都可能導致大便出血,不管是哪種情況,建議您先到醫院檢查確診再對症治療。平時注意飲食習慣,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飲水,適量運動,改變不良排便習慣,每次大便時間不宜過長,保持大便的通暢,糾正便秘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