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怎麼辦
6.使用飼料添加劑,減緩高溫的危害。有試驗證明,炎熱的夏季在雞的日糧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C、E、K、B2及生物素,桿菌肽鋅等添加劑;在飲水中加入(免疫營養素和清暑散)或適當的小蘇打、溴化物緩衝液、霍香正氣水等,均可有效地防止或減輕高溫對雞的危害,提高雞的生產性能。 7.增喂降溫飼料,提高雞的抗熱水準。可將西瓜皮切碎,每日每只雞喂50克左右,日喂3次,中午單獨喂,早晚拌入飼料中喂給。也可將黃豆、石膏粉按各100克,加水10千克的比例,浸泡24小時,取浸液作飲水喂雞。 8.強化飼養管理,增強雞的調溫能力。良好的飼養管理,可以增強雞的體質,提高雞的體溫調節能力,有效地防止或減輕中暑的發生。在生產中,一是要減少日糧容積,增加飼料的營養濃度。高溫使雞食欲降低,採食量下降,如不增加日糧中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飼料的比例,會使雞體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量嚴重不足,從而導致生產性能降低,因此,應根據採食量,提高日糧營養濃度,以滿足雞的營養需要。二是要選擇適當的飼喂時間。夏季中午溫度較高,雞食欲低,所以最好在早晨、晚上多添料,此時雞饑餓感強烈,溫度適宜,食欲好,可提高採食量,滿足雞體的營養需要,增強雞的體溫調節能力。 9.發現中暑雞隻,及時進行治療。發現雞中暑後,應立即將雞轉移到蔭涼通風處,並在雞冠、翅翼部位扎針放血;同時給雞加喂十滴水1-2滴,人丹4-5粒,藿香正氣水1-2ml/只。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中暑雞可以很快得到恢復。
雞中暑又稱熱衰竭,是日射病(源於太陽光的直接照射)和熱射病(源於環境溫度過高、濕度過大,體熱散發不出去)的總稱,是酷暑季節雞的常見病。本病以雞急性死亡為特徵。一般氣溫超過36℃時雞可發生中暑,環境溫度超過40℃,可發生大批死亡。 症狀——雞病初呼吸急促,張口喘氣,翅膀張開,發出“咯咯”聲;雞冠、肉髯先充血鮮紅,後發紺(藍紫色),有的蒼白;體溫升高,觸之燙手;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水增多,嚴重的不飲水;不能站立,昏睡,虛脫而死。死亡多發生在下午和前半夜,籠養雞比平養雞嚴重,籠養雞上層死亡較多。 防治—— 1.降低雞舍溫度:通風降溫,以縱向通風效果好;當雞舍溫度超過32℃,可採用旋轉式噴頭的噴霧器,向雞舍的頂部或牆壁噴水,三伏天可用高壓式低霧量噴霧器向雞體上直接噴水,還可以在進風口處設置水簾,使空氣溫度降低後再進入雞舍。有的地方用深井水配消毒藥對雞群多次噴灑。 2.搞好雞舍周圍綠化:在雞舍周圍植樹遮陽,搞好綠化,可降低熱輻射的50%~60%,但不要影響雞舍自然通風。 3.調整飼料配比:因溫度每升高1℃,雞採食量下降1.6%,故宜使用高濃度日糧。飼料中多用植物蛋白,避免雞在高熱時厭食動物蛋白飼料而使採食量下降,可增加3%-4%的豆餅、1%-2%的葉粉和麩皮,減少脂肪含量、多喂青飼料。 4.調整餵料時間:選氣溫涼爽時加料喂雞,以淩晨4-5時、晚5-6時為宜。 加強飼養管理:可增加拌料次數,每次加少許水拌料可刺激雞的食欲;供足新鮮清潔水,上午10時到下午4時,每2小時換水1次;實行早晚光照法,早4時開燈,晚9時閉燈,開燈後10-15分鐘餵料。 5.增強雞體抗應激能力:當舍溫超過36℃時,可在每100公斤水中加亞廣應激速安50克,讓雞自由飲用。 6.及時救治:一旦發現雞臥地不起並呈昏迷狀態,應儘快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用冷水噴霧浸濕雞體,同時喂飲應激速安水溶液,成年雞每只每次口服仁丹1粒,一般會迅速康復。
6.使用飼料添加劑,減緩高溫的危害。有試驗證明,炎熱的夏季在雞的日糧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C、E、K、B2及生物素,桿菌肽鋅等添加劑;在飲水中加入(免疫營養素和清暑散)或適當的小蘇打、溴化物緩衝液、霍香正氣水等,均可有效地防止或減輕高溫對雞的危害,提高雞的生產性能。 7.增喂降溫飼料,提高雞的抗熱水準。可將西瓜皮切碎,每日每只雞喂50克左右,日喂3次,中午單獨喂,早晚拌入飼料中喂給。也可將黃豆、石膏粉按各100克,加水10千克的比例,浸泡24小時,取浸液作飲水喂雞。 8.強化飼養管理,增強雞的調溫能力。良好的飼養管理,可以增強雞的體質,提高雞的體溫調節能力,有效地防止或減輕中暑的發生。在生產中,一是要減少日糧容積,增加飼料的營養濃度。高溫使雞食欲降低,採食量下降,如不增加日糧中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飼料的比例,會使雞體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量嚴重不足,從而導致生產性能降低,因此,應根據採食量,提高日糧營養濃度,以滿足雞的營養需要。二是要選擇適當的飼喂時間。夏季中午溫度較高,雞食欲低,所以最好在早晨、晚上多添料,此時雞饑餓感強烈,溫度適宜,食欲好,可提高採食量,滿足雞體的營養需要,增強雞的體溫調節能力。 9.發現中暑雞隻,及時進行治療。發現雞中暑後,應立即將雞轉移到蔭涼通風處,並在雞冠、翅翼部位扎針放血;同時給雞加喂十滴水1-2滴,人丹4-5粒,藿香正氣水1-2ml/只。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中暑雞可以很快得到恢復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濕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症狀1、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噁心、嘔吐、胸悶。2、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3、重症病例可有頭痛劇烈、昏厥、昏迷、痙攣。臨床分類1、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下出現大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等,體溫不超過38℃。2、輕度中暑:上述症狀加重,體溫在38℃以上,面色潮紅或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快,血壓下降等呼吸及迴圈衰竭的症狀及體征。3、重度中暑:(l)中暑高熱: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散熱困難,體內積熱過多所致。開始有先兆中暑症狀,以後出現頭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血壓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體溫在 40℃以上。(2)中暑衰竭:由於大量出汗發生水及鹽類丟失引起血容量不足。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血壓降低,呼吸快而淺,神志不清,腋溫低,肛溫在38.5℃左右。(3)中暑痙攣:大量出汗後只飲入大量的水,而未補充食鹽,血 鈉及氯降低,血鉀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痙攣及疼痛,體溫正常。(4)日射病:因過強陽光照射頭部,大量紫外線進入顱內,引起顱內溫度升高(可達41~42℃),出現腦及腦膜水腫、充血。故發生劇烈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意識障礙,嚴重者發生抽搐昏迷。體溫可輕度升高。上述情況有時可合併出現。
預防措施。⑴雞舍建築不能太矮,應坐北朝南,開設足夠的通風孔。屋頂噴白色反射漆,或塗白水泥,以減少熱量的吸收。⑵安裝必要的通風降溫設備,如風扇、水簾、噴水等,以水簾加縱向通風系統最佳。⑶炎熱季節,降低飼養密度,適當調整飼喂制度,改白天飼喂為早晚飼喂,並相應提高飼料的能量和蛋白水準,增加維生素的供應,供給充足的飲水。⑷使用抗熱應激劑:0.02~0.04的維生素C混飼;0.15%~0.3%的氯化鉀飲水或0.3%~0.5%氯化鉀混飼;0.3%氯化銨飲水或混飼;0.25%的檸檬酸混飼;0.5%的碳酸氫鈉和1%的氯化銨混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