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檢查什麼
磁共振成像術(MRI)也有稱之為核磁共振,英文縮寫為MRI。其基本原理是在強大磁場的作用下,記錄組織器官內氫原子的原子核運動,經計算和處理後獲得檢查部位圖像。檢查目的:顱腦及脊柱、脊髓病變,五官科疾病,心臟疾病,縱膈腫塊,骨關節和肌肉病變,子宮、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腎、胰等部位的病變。
核磁共振幾乎適用於全身各系統的不同疾病,如腫瘤、炎症、創傷、退行性病變以及各種先天性疾病的檢查,在脊柱外科更有其廣泛的適應證,應用範圍大大超過CT檢查,診斷價值明顯優於CT。檢查費用昂貴,遠遠高於CT檢查的費用,一個部位的核磁共振檢查費在800—1300元,而CT僅180—600元;
核磁共振-其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衝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電腦處理獲得圖像,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它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潛在優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偽影;不需注射造影劑;無電離輻射,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MR對檢測腦內血腫、腦外血腫、腦腫瘤、顱內動脈瘤、動靜脈血管畸形、腦缺血、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積水等顱腦常見疾病非常有效,同時對腰椎椎間盤後突、原發性肝癌等疾病的診斷也很有效。
您好,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醫學影像新技術,對腦、甲狀腺、肝、膽、脾、腎、胰、腎上腺、子宮、卵巢、前列腺等實質器官以及心臟和大血管有絕佳的診斷功能。與其他輔助檢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參數多、掃描速度快、組織解析度高和圖像更清晰等優點,可幫助醫生“看見”不易察覺的早期病變,目前已經成為腫瘤、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早期篩查的利器。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核磁共振檢測的軟組織密度解析度高於CT,可直接作任意的切層掃描,成像參數及方法多,所獲得診斷資訊較CT豐富,借助於質子的流動效應,可清晰顯示血管,尤其是運用數位減影原理可作MRI血管造影,無骨性偽影,對顱窩病變的診斷比CT優越得多。脊髓病變包括脊髓腫瘤、脊髓非腫瘤樣病變和脊髓發育異常。脊髓病變會引起脊髓壓迫症。脊髓壓迫症是指由各種性質的病變引起脊髓、脊神經根及其供應血管受壓的一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