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小兒黃疸指標
問題 【肝病科】 【歸檔】 16年06月05日

小兒黃疸指標

問題描述 小兒黃疸指標是怎麼樣的啊?小兒黃疸要怎麼檢查?在這段期間需要注意些什麼?寶寶在這段時間可以洗澡嗎?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些什麼嗎?
網友回答
2016年06月05日 11:26

生理性黃疸的原因: 胎兒出生後,由母體內低氧的環境改成體外的正常環境,多餘的紅細胞產生大量膽紅素,又無法通過沒有發育成熟的酶系統來排出體外,只能跟著血液流動到體表,皮膚和鞏膜顯示出了黃色。 病理性的原因: 先天性缺陷(先天性代謝酶和紅細胞遺傳性缺陷)、新生兒溶血症、新生兒缺氧和感染、膽道畸形、腸肝迴圈增加(腸道閉鎖,幽門肥厚,巨結腸,甲狀腺功能減低,饑餓和餵養延遲)、新生兒肝炎等疾病是病理性黃疸最常見的原因。

2016年06月05日 11:26

生理性黃疸症狀較輕,出生24小時以後皮膚開始泛黃,一周左右完全消退,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早產兒可略延遲1—2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可延至2—4周。 病理性黃疸常在出生後24h內出現,持續時間在2周以上,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後消失複現並進行性加重。重症的黃疸可以合併核黃疸,常有引起黃疸的原發病的伴隨症狀。

2016年06月05日 11:26

【臨床表現】 1.膽紅素生成過多 新生兒膽紅素是血紅素的分解產物,約80%來源於血紅蛋白,約20%來源於肝臟和其他組織中的血紅素及骨髓中紅細胞前體。新生兒每日生成的膽紅素明顯高於成人(新生兒8.8mg/kg,成人3.8mg/kg。 2.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不足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膽紅素進入血循環,與白蛋白聯結後,運送到肝臟進行代謝。與白蛋白聯結的膽紅素,不能透過細胞膜及血腦屏障引起細胞和腦組織損傷。剛娩出的新生兒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可影響膽紅素與白蛋白聯結,此外,早產兒胎齡愈小,白蛋白含量愈低,其聯結膽紅素的量也越少。 3.肝細胞處理膽紅素能力差 未結合膽紅素(unconjugatedbilirubin)進入肝細胞後,與Y、Z蛋白結合,在光面內質網,主要通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UDPGT)的催化,形成水溶性、不能透過半透膜的結合膽紅素(conjugatedbilirubin),經膽汁排泄至腸道。新生兒出生時肝細胞內Y蛋白含量極微(生後5~10天達正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含量也低(生後1周接近正常)且活性差(僅為正常的0~30%),因此,生成結合膽紅素的量較少。 4.腸肝迴圈(enterohepaticcirculation)特點 在成人,腸道內的結合膽紅素被細菌還原成尿膽原及其氧化產物,其中,大部分隨糞便排出,小部分被結腸吸收後,極少量由腎臟排泄,餘下的經門靜脈至肝臟重新轉變為結合膽紅素,再經膽道排泄,即膽紅素的“腸肝迴圈”。出生時,因腸腔內具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將結合膽紅素轉變成未結合膽紅素,加之腸道內缺乏細菌,導致未結合膽紅素的產生和重吸收增加。此外,胎糞約含膽紅素80~180mg,如排泄延遲,可使膽紅素重吸收增加。 此外,患兒饑餓、缺氧、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或顱內出血時,更易出現黃疸或使原有黃疸加重。

2016年06月05日 11:26

新生兒黃疸的檢查 體格檢查:觀察黃疸的分佈情況,估計黃疸的程度 黃疸部位血清膽紅素μmol/L(mg/dl) 面、頸部100.9±5.1(5.9±0.3) 軀幹上半部152.2±29.1(8.9±1.7) 軀幹下半部及大腿201.8±30.8(11.8±1.8) 臂及膝關節以下256.5±29.1(15±1.7) 手、足>256.5(15) 黃染的色澤:顏色鮮明有光澤呈桔黃或金黃色,提示未結合膽紅素為主的黃疸;夾有暗綠色,提示有結合膽紅素的升高。 確定有無貧血、出血點、肝脾腫大及神經系統症狀。 影像學檢查:B超、電腦斷層攝影、核同位素掃描。 組織學檢查:肝活組織檢查。

2016年06月05日 11:26

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 足月寶寶的黃疸正常值不超過221μmol/L(12.9mg/dl),早產寶寶不超過257μmol/L(15mg/dl)。正常值有一定波動範圍,必須根據其他症狀表現進行診斷。 新生兒黃疸嚴重嗎? 輕中度黃疸退掉以後是不會對寶寶後面的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的。中毒黃疸,病理性黃疸就要注意治療與預後恢復。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如果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