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小兒聽力檢查
問題 【聽力下降】 【歸檔】 16年01月27日

小兒聽力檢查

問題描述 小兒聽力檢查我的小孩有兩個多月了,我這幾天發現有時侯有很大的聲響,大人都被下到了,可是小孩子卻沒有被驚到,這是怎麼回事,在生小孩子的時候在醫院檢查過她的聽力是沒有問題的。請問這是怎麼回事?小兒聽力檢查
網友回答
2016年01月27日 12:06

小兒聽力檢查 傳統的聽力檢查是採用不同強度的聲刺激,觀察嬰兒是否有反應,但這種方法可靠性不高,尤其對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較難獲得滿意結果,因此,傳統的聽力檢查方法無法對聽力障礙進行早期診斷。隨著醫療診斷技術的發展,新的聽力篩查技術較傳統方法有了明顯進步,不但能在新生兒出生後早期進行檢查,而且漏診可能性極小,檢查速度較傳統方法更快。因此,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不但是必要的,檢查技術也更加成熟可靠了。常用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有兩種,一種稱為耳聲發射法,就是將很小的耳塞插入新生兒外耳道,然後播放一定強度和頻率的卡嗒音。正常的聽覺器官(耳蝸)能對這種聲音產生回音,後者能被耳塞內的接收器捕獲和記錄,經過儀器內的微電腦分析並作出判斷。只要孩子安靜,整個檢查過程可在1–2分鐘內完成。但有時會檢測不到清晰的回音,尤其當新生兒剛出生時(如生後24小時內),或新生兒活動較多甚至哭吵時,需要在數天后複查,或採用其他方法檢查。另一種方法為自動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測,基本方法是:將多個小電極置於孩子的頭部和頸部,並通過耳塞播放經過特殊設計的卡嗒音,然後利用電腦記錄耳蝸後聽覺通路(腦幹及鄰近區域)的電位變化(對聲音的反應),經過電腦分析後得出結論。以上兩種方法均適合新生兒聽力篩查,其中前者更為常用。

2016年01月27日 12:06

小兒聽力檢查 您好;聽力正常的嬰兒一般在4到9個月,最遲不超過11月便牙牙學語,這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性標誌。而嚴重聽力障礙的兒童由於缺乏語言刺激環境,如不能在出生後的11個月內進入牙牙學語期,那麼在語言發育最關鍵的2至3歲內就不能進行正常的語言學習,嚴重者會導致聾啞,輕者導致言語障礙。如新生兒或嬰兒在早期及時發現聽力障礙,可使用助聽器、電子耳蝸等方式建立必要的語言刺激環境,使孩子的語言發育不受或少受損害。 常規體檢和父母識別幾乎不能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內發現聽力障礙,從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唯有新生兒聽力篩查才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有效方法。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指採用耳聲發射法,對所有新生兒在出生後3天內進行聽力初步篩查,若未通過則在出生42天內進行複篩,若仍未通過則應轉至專門的診斷中心採用聽覺誘發電位等技術進行確診。若患者最終確診為先天性聽力下降,應在出生後6個月內採取干預措施。

2016年01月27日 12:06

您好,嬰兒聽覺器官發育尚未完善,太大的聲音刺激會損傷稚嫩的聽覺器官。迪斯可、搖滾樂等高音量快節奏的音樂,會導致內耳的微細血管痙攣,供血減少,從而使聽力下降,甚至造成雜訊性耳聾。小兒出生後2周即可集中聽力,一個月左右時可將頭或眼睛轉向聲源。5~6個月時可分辨出父母的聲音。不同年齡時期的孩子對聲音有不同的反應,家長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孩子有聽力障礙。如:孩子剛出生時對大聲音會出現驚跳反應;從6周開始聽到聲音後會尋找聲源;4-7個月時這種動作發育得就更加確定了;8-12個月時,孩子對自己的名字或其它感興趣的名詞會做出反應;

2016年01月27日 12:06

2歲時能夠完成一些簡單的指令。家長經過反復細心的觀察,如果得不到肯定的結論,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尤其是出生時具有以下情況的,如新生兒黃疸、宮內窘迫、窒息、產傷、低體重兒、早產、母孕期感染等更應及早明確診斷。 目前兒童聽力檢測有主觀和客觀兩種方法。客觀聽力檢查無須孩子配合,但只能得到有限範圍內的聽力情況,不能反映全部聽力。

2016年01月27日 12:06

由於小兒不能像成人一樣主動配合檢查,客觀測聽在大部分醫院是小兒聽力檢測的主要工具。 可做新型測聽儀器為非行為測試,不受被檢查者主觀意識支配,而是對聲音的一種生理反應,屬客觀測聽,對小兒聽力檢查非常有用。如具有客觀性的聲阻抗測試,能鑒別耳聾的類型、病變的性質和部位,又能測試咽鼓管功能的正常與否;電反應測聽(ERA),對嬰幼兒的傳音性聾、感音性聾以及蝸後聾能客觀地提供可靠依據,最適用于嬰幼兒聽閾檢查。所以,當3歲以下的嬰幼兒對外界聲音反應不敏感,聽力下降時,應著重進行現代客觀測聽檢查,特別是具有代表意義的聲阻抗測試和電反應測聽(ERA)檢查,爭取對小兒耳聾做到早發現、早處理、防聾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