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大腦腦癱的症狀
問題 【腦癱】 【歸檔】 16年08月20日

大腦腦癱的症狀

問題描述 不知道我的女兒是怎麼啦,感覺她老是有各種異常行為,她到了這個年紀在言語的表達方面,都一點都不靈活,而且有時候我們叫她,她好像都聽不見,不會是患有腦癱疾病吧。腦癱患兒會表現出什麼樣的異常行為?
網友回答
2016年08月20日 22:51

腦癱症狀 1,運動障礙:腦癱兒童的運動能力低於同年齡的正常孩子,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礙程度輕的只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腦癱兒童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彆扭,左右兩側不對稱,有些嚴重的病例頭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處於豎直正中位置,而是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 3,智力障礙:在所有的腦癱兒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約有 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佔有一席之地 1/4. 4,語言障礙:大多數的腦癱兒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有的表現為語言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有的表現為發音不清或口吃,有的還表現為失語症,即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自己無法講話,這種情況尤其以手中徐動型的腦癱占比例為大. 5,視,聽覺障礙:不少腦癱兒童伴有近視或斜視,其中以內斜視為多見,聽力減退以徐動型腦癱較為多見.腦癱兒童往往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存在困難. 6,生長發育障礙:一部分輕型腦癱兒童生長發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數的腦癱兒童都比同年齡的正常孩子個子長得矮小,生長發育顯得落後. 7,牙齒發育障礙:腦癱兒童牙齒多數發育不良,牙齒質地疏鬆,易蛀,各種牙病的發生率較正常孩子為高. 8,口,面功能障礙:一部分腦癱兒童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現明顯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從而導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9,情緒和行為障礙:不少腦癱兒童特別是手足徐動型和孩子性格比較固執,任性,情緒波動變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異常行為表現為( 1)強迫行為:自己強制自己作某一動作.( 2)自傷行為:自己打自己或用頭不停地撞牆.( 3)侵襲行為:歐打他人,但較少見. 10,癲癇:約有 39%---50%的腦癱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癲癇的發生率尤其突出.

2016年08月20日 22:51

小兒腦癱的症狀包括運動障礙,姿勢障礙,語言障礙,視聽覺障礙,生長發育障礙,牙齒發育障礙,口面功能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癲癇. 不少腦性癱瘓的嬰兒在“呱呱”墜地後,家長們沒有發現孩子有什麼明顯的異常狀況,特別是那些輕型的腦癱兒童更容易被忽視,即使有的能引起家長與臨床醫生的注意,但也沒有明確的診斷,甚至會誤認為是其他疾病,如佝僂病,缺鋅,營養不良,軟骨病等等,這樣就使嬰兒錯過了早期診斷,貽誤早期治療的機會. 其實腦癱兒童在早期所表現的運動異常,姿勢異常,以及進食異常等,只要細心地觀察就不難發現.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觀察識別: 1.腦癱嬰兒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比同齡正常兒童差.如: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發緊;易驚,角弓反張,少動或過多地亂動;餵奶時出現吸吮無力,吞咽困難或經常嗆,噎,吐奶;嬰兒的嘴不能很好閉合,哭聲微弱或發出陣陣尖叫;2—3個月時,不會笑,抬頭;持續哭鬧,手指緊握,不會張開;4—5個月還不會翻身;8個月還不會坐,甚至不會抓,握,也不會把手放到嘴邊.另外,智力發育也落後于同齡正常兒童. 2.異常的動作或姿勢.如:流口水,顫抖;在學站時,兩腿併攏,雙腳總是腳尖著地,有時甚至出現交叉,呈剪刀型;肢體運動不協調,不對稱,頭不能保持正立位置等,這些都是腦癱兒童常見的異常動作或姿勢. 總之,根據腦癱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各種不同姿勢,結合母親在懷孕時及產時的高危因素,便可早期發現,應儘早去醫院神經科檢查,以明確診斷,進行早期的治療. 據瞭解,腦癱兒如在出生3個月內就被發現並接受正規治療,治癒率可高達98%.但很多家長往往忽視孩子早期的一些症狀,譬如常常不明原因哭鬧,6個月孩子還不會翻身,半躺,到了2歲還不會走路,而將其誤認為是孩子胖,不願動,缺鈣或佝僂病,導致超過半數的患兒都是在1周歲後才被發現,這樣,康復機會就大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