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
問題 【視神經萎縮】 【歸檔】 16年07月17日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

問題描述 我爸爸這些年一直走路不穩,有時候只能靠輪椅行動,生活也不能自理,吃飯喝水都會嗆,有時候說話也不清楚,聲音斷斷續續,含糊不清,他睡覺腿會感覺特別累。情緒經常不穩定,有時候會發脾氣。好像這是遺傳吧,目前是靠西藥來維持。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17日 13:45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主要是指共濟失調,是脊髓和小腦的變性疾病。共濟失調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共濟失調、弓形足、視神經萎縮、脊柱側彎、心肌病等。建議你可以採用神經靶向修復,迅速降低肌張力及痙攣,緩解症狀。實現自我修復,促進細胞再生和組織重建,實現組織的自我修復,防止復發。30-40歲隱襲起病,緩慢進展,也有兒童期及70歲起病者;下肢共濟失調為首發症狀,表現走路搖晃、突然跌倒和講話含糊不清,以及雙手笨拙、意向性震顫、眼球震顫、癡呆和遠端肌萎縮等;檢查可見肌張力障礙、腱反射亢進、病理征、痙攣步態、音叉振動覺及本體覺喪失。通常起病後10-20年不能行走。

2016年07月17日 13:45

共濟失調是由神經系統各個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個簡單的運動必須有主動肌、對抗肌、協同肌和固定肌四組肌肉的參與才能完成,並有賴於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平衡。共濟失調的病因很多,首先須確定屬於哪一性質的,然後考慮各有關的多種病因。言語障礙:由於發音器官唇、舌、喉等發音肌共濟失調,使說話緩慢,含糊不清,聲音呈斷續、頓挫或爆發式,表現吟詩樣或暴發性語言。

2016年07月17日 13:45

運動障礙:眼球運動肌共濟失調出現粗大的共濟失調性眼震,尤其與前庭聯繫受累時出現雙眼來回擺動,偶可見下跳性眼震、反彈性眼震等。對大多數遺傳性共濟失調尚缺乏特效治療。以體療、按摩、理療等改善症狀為主。

2016年07月17日 13:45

小腦性共濟失調是(遺傳性共濟失調)最常見的症狀,幾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濟失調的表現.小腦性共濟失調可通過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動作來觀察,如穿衣,系扣,端水,書寫,進食,言語,步態等.行走不穩,步態蹣跚,動作不靈活,行走時兩腿分得很寬;成年發病者,步行時不能直線.忽左忽右呈曲線前進,表現為剪刀步伐,呈“Z”形前進偏斜,並努力用雙上肢協助維持身體的平穩.肌張力的改變隨病變可由降低而轉變為痙攣狀態,共濟失調步態也可隨之轉變為痙攣性共濟失調步態.站立不穩,身體前傾或左右搖晃,當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時,搖晃不穩更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訴.患者常常說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時,行走不穩更明顯,更易摔倒”.隨病情的進展,患者可表現起坐不穩或不能,直至臥床. 凡病人感到肢體運作不准,行走不穩而可能為共濟失調的病人,神經系統檢查應注意排除輕癱,眼肌麻痹,視覺障礙所致的運動障礙;並著重進行有關共濟運動檢查。

2016年07月17日 13:45

小腦性共濟失調是(遺傳性共濟失調)最常見的症狀,幾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濟失調的表現 指導意見:小腦共濟失調是一種嚴重危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是指肌力正常的情況下運動的協調障礙,可導致患者肢體很少動作,特別是下肢更為明顯,常表現為偏癱、雙側癱、四肢癱等。 指導意見:我建議;由於自主運動困難,動作僵硬,不協調,常出現異常的運動模式。若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往往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祝您健康。